更新时间:2024-07-21 19:32:5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母乳性黄疸应该怎样护理

BY:大叔18岁 2024-07-21 19:32:54 1545 ℃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某种疾病而引发的黄疸,主要特点是黄疸出现得比较早,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就会出现,而且黄疸的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或黄疸消退后又复现。引发病理性黄疸的疾病较多,常见的疾病有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以及一些遗传性疾病。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母乳性黄疸应该怎样护理,母乳性黄疸对大脑有无影响等一些疾病知识。

母乳性黄疸应该怎样护理

一般情况下,大约有50%至60%的足月新生宝贝和80%以上的早产宝贝,在出生后2至3天就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这种黄疸在4至5天达到高峰,一般表现比较轻微,仅有皮肤和巩膜(白眼球部分)轻微发黄。宝贝的全身状态通常较好,每天照样能吃能喝,精神活泼,2周左右黄疸就会自行消退。当然,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可能会稍微长一些,但一般也不会超过3至4周。

大约有1%母乳喂养的宝贝可能发生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一种酶的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一般是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开始常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在一起,但在2周左右生理性黄疸应该消退时,黄疸却持续不退或又缓慢地加重。如果宝贝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但全身状态仍然很好,一般考虑是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3天,如果黄疸减轻就可以确定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如果较轻,可以继续吃母乳;如果较重,暂停几天母乳,待黄疸减轻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母乳性黄疸能喂奶

有的宝宝刚出生时,皮肤的颜色红润,但喂母乳后不久,就发现皮肤变黄,而且久久不退。但宝宝能吃能睡,精神很好。经化验,胆红素多在每100毫升20毫克以下。宝宝的肝脏和脾脏也不大,无贫血白细胞数不高,肝功能正常。这就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为1%-2%,甚至更高。为什么有些宝宝用母乳喂养后会出现黄疸呢?医生研究发现,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与新生儿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有关。专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亲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特别高,使胆红素在宝宝的小肠中被重复吸收,于是,宝宝便出现了黄疸并持续不退。

母乳性黄疸一般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种类型。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即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然而,从临床实践来看,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迟发型者出现的时间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也可能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常在宝宝出生后7-14天出现。

无论是早发型或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就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黄疸又会重新出现。母乳性黄疸比一般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长,有的可长达1-2个月,但通过化验可与肝炎区别开。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是否应停止喂养母乳呢?一般来说不必,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出现较重症状,也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如果经化验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就不必紧张地带着宝宝多次去医院求治,以免交叉感染

母乳性黄疸不需要吃药。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营养品,为使宝宝得到必需的营养,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暂停期间,可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证乳汁持续分泌,等宝宝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

一般来说,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对宝宝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停用母乳后黄疸没减轻,或反而加重,应该再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母乳性黄疸对大脑有无影响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

一般反复的可能性不大,对足月健康儿,增加喂养次数,刺激肠蠕动,减少胆红素吸收可预防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当胆红素升至250-270 umol/l时暂停母乳喂养,48小时改配方奶直到胆红素降到安全范围再恢复母乳,当胆红素升至256-342umol/l时,暂停母乳改配方奶同时给予光疗或不停母乳加光疗。早产未成熟儿,血清胆红素达到170umol/l时应停母乳给予光疗。

母乳性黄疸多久会退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及晚发型。早发型系因生后早期母乳喂养量不足,胎粪不能尽早排出,肠道吸收胆红素增加所致。表现为生后3-4天黄疸加重,严重者有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晚发型是因为母乳中含有影响胆红素代谢的酶及激素成分,婴儿食入后影响未结合胆红素向结合胆红素的转变,同时增加肠道对胆红素的再吸收,表现为生后5-15天黄胆达高峰后持续不退或消退缓慢,可持续数周,甚至可达3-4个月;此期小儿除黄胆外,无其他临床 状,生长发育良好;实验室检查除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平增高外,无其他异常发现。

诊断母乳性黄胆需排除其他引起胆红素异常增高的病因。较常见者为新生儿溶血病、婴儿肝炎综合征。早发型确诊困难,但由于其发生早、程度过重,有造成脸红素脑病的危险,所以应增加母乳喂养,促进胎粪排出。晚发型无严重危害,但对程度过高。需确诊者可停母乳3天,胆红素下降30%-50%有助治疗及确诊。此型母乳性黄胆患儿再食母乳,黄胆有再加重的可能,但程度一般不会达到停乳前水平,可认真观察,继续母乳喂养,多数婴儿2-3个月后黄胆可消退。

黄疸持续不褪时的原因

1、胆红素的产生量太多:胆红素是由红血球破坏后的成份产生的,如果是红血球破坏的量愈多,产生的胆红素的量就愈大。常见的情形例如:黄疸持续不褪时的原因。

2、母亲与宝宝的血型不合(包括abo及宝宝体内的红血球在出生时发生大量的溶血现象,可以使胆红素的产生太多,造成严重的新生儿黄疸。如果母亲是o型,父亲是a型或b型,生的宝宝又是a或b型时,母视体内的抗体可能会引起宝宝体内的红血球破坏,造成溶血现象,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新生儿黄疸。在国内rh血型的问题不多,但是如果发生血型不合的溶血问题时,后果比abo血型不合所造成的问题更严重。

3、婴儿出生时有身体上有体内或皮下出血时例如婴儿的头部在生产时因为经过产道时的压迫或使用产钳产会造成产瘤或血肿块,在这种产瘤及血肿块中会相当多的血液,这些血液在溶解时也会产生大量的血红素,造成婴儿的黄疸。

4、婴儿本身有蚕豆症:

亦即医学上所谓的g-6-pd缺乏症,这是红血球细胞膜表面上的一种成份(酵素)缺乏的现象,这种红血球易受特定物质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特别是接触某些外来的诱发物时更容易发生,有这种问题的婴儿(及大人),在接触到某些成份时,红血球会出现(溶血)的现象,这些会造成溶血的东西以蚕豆为代表,这些人食到蚕豆后全出现脸色苍白、肝脏脾脏肿大,小便发黄的现象,因为溶血,出现大量的胆红素,这也是造成宝宝黄疸的原因之一,除了蚕豆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物质,例如常见的樟脑丸、荼凡(俗称臭丸)、紫药水等也是很常造成溶血的原因。蚕豆症家族遗传有关,例如客家族系的人较多,蚕豆症在医学上也因血液的成份分为一些不同的型,有蚕豆症的人绝大多数有家族遗传关系,很少部份是因为小宝宝本身的基因突变所致。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和症状,母乳性黄疸的类型,母乳性黄疸的检查和诊断

一、母乳性黄疸的原因和症状病因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现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类。前者发生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近,认为主要与母乳喂养不当,摄入不足有关;晚发性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常发生于生后1~2

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形成的,母乳性黄疸的致病原因母乳性黄疸的致病原因

一、母乳性黄疸的致病原因肠-肝循环增加(30%):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由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

母乳性黄疸一定要停母乳吗?母乳性黄疸症状有哪些?

医生则可能多推断为“母乳性黄疸”。也许妈妈认为母乳性黄疸必须给宝宝停掉母乳,从此宣告母乳喂养的失败。母乳性黄疸的特征为新生儿以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可持续数周到数月,而其他方面正常。分为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无论是早发型或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大多黄疸不再出现,少数黄疸又会重新出现。

Hash:0c2029a7141cc92360d1421be4ba6a1aa14c1c27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