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5:28:49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中医养生为何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BY:Lana 2024-07-01 05:28:49 634 ℃

在医学界有很多养生方法,但最有效果地还是中医方面的养生方法,它重点强调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春季风寒之邪尚为患,故春时应注意御寒保暖,而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故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或搽用滋润护肤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气之湿润亦有助于避免燥邪。

中医养生,讲究因时而异,不同季节时令采用不同的养生手段,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以此方法为养生之宗旨,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现代人也应该借鉴此方法养生保健,祛病延年。

春时阳生,夏时阳盛。春时阳始生,然春季风寒之邪尚为患,故春时应注意御寒保暖,民间谚语谓春季不宜过早减衣,亦即此理,以养人体之阳。夏时阳极盛,然暑热邪盛亦伤人体之阳。夏夜人们喜纳凉,易受寒湿之邪,寒湿伤阳。尤其是人们喜冷饮,太过则易伤阳。故夏时既要善处阴凉以避大热,又要避免过食冷饮以防伤阳;夏夜纳凉,当避湿露。

秋时阴收,冬时阴藏。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故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或搽用滋润护肤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气之湿润亦有助于避免燥邪。秋时渐寒,冬时寒盛,人们喜食辛辣好饮酒以御寒。辛辣之品易生内热,酒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因此,秋冬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伤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义在于利用自然界四时阴阳来调整、充实人体之阴阳,使之恢复阴阳的动态平衡。一般来说,人体的阳气不足,可借助春夏的阳热之气来温养;阴精不足,可利用秋冬收藏之气以涵养。阳虚者,可于春夏季节,借助自然界阳气生发之势,再给予适当的养阳之品,从而起到更强的补阳作用,春夏养阳即所谓“冬病夏治”。同理,秋冬养阴,亦是此理,即所谓“夏病冬治”。这也正好合“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农谚。

随着秋冬阴气的递增,医生建议从以下方面养阴。首先,饮食上以滋阴润燥的食物及果为主。诸如食用秋膏滋润肺鸭子肉粥养阴生津等;其次,户外活动应适时调整,以免活动量大,伤津耗气,损伤阴液;再者,阴虚体质的人,也可用一些滋阴之药,麦冬玄参生地太子参之类。也可用一些成药,如六味地黄丸当归丸、大补阴丸 等。

所以,冬季天气又冷又干燥,就要注意饮食上以滋阴润燥的食物及水果为主,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伤阴,同时还要减少在户外的活动量,以免活动量大,伤津耗气,损伤阴液,才能更好地度过寒冷的冬季。

中医养生小常识-中医养生的一些知识-中医养生的方法-冬季养生保健三招-中医针灸

一、中医养生的一些知识1、衣不过暖:穿衣服、戴帽子千万不要过于温暖,但是也不能太过单薄,因为如果过暖容易引起感冒,而过冷则会容易引起受寒。戴帽子千万不要过于温暖2、食不过饱:吃饭不要过饱,粗细都吃,荤素相兼;饭后要喝汤,不吸烟、不喝酒。3、住不过奢:要随遇而安,居室富丽堂皇易夺心志而蜕化变质。4、行

中医养生之道,中医养生常识

一、秋季养生之鼻子干燥怎么办1、按摩迎香穴:防面部神经麻痹以左右手的中指或食指点按迎香穴若干次。因为在迎香穴位有面部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的分支,是面部神经和眼眶下神经的吻合处。按摩此穴既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治鼻病,还能防治面部神经麻痹症。2、鼻外按摩:促进鼻黏膜血液循环用

中医养生之道,中医养生知识

一、中医养生养生观养生法则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深度思想其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

Hash:8526280637c72cf4f7d01e7ee264134ac98b9d89

【声明】本文由用户Lan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