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4:48:42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为什么有嗳气,嗳气患者如何护理,嗳气的解释,嗳气诊断鉴别方法

BY:大叔18岁 2024-07-01 04:48:42 110 ℃

一、为什么有嗳气

  因胃肠道紊乱导致。更常见于摄入了产气的食物或是源于吞气症(无意识的吞咽空气)。嗳气可减轻大多数恶心胃灼热消化不良胃胀气的症状。核心问题是胃的动力不足(胃镜检查除外胃的器质性疾病,如溃疡胃炎等):
  1.胃食管反流病
  胆汁反流性胃炎,食量过大,胃不能按时排空,胃内食物积存过久,引起嗳气。
  2.精神压力
  情绪低落,也会影响到交感神经,使其过度紧张,抑制了胃的蠕动及排空机能,存储的食物存留胃内过久,继而出现发酵气体。
  3.不良饮食、生活习惯
  进食过多的萝卜土豆红薯板栗等食物,或长期卧床、长时间伏案工作,缺少体育活动也能影响胃排空
  4.胃出口梗阻
  嗳气是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并发症,还伴有上腹部胀满不适、厌食恶心呕吐
  5.食管裂孔疝
  嗳气常发生于进食后,且常伴有胃灼热、酸性液反流以及腹胀。患者常抱怨胸骨下或心前区钝痛,也可放射到肩部。其他症状包括吞咽困难、恶心、体重减轻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咳嗽口臭
  6.消化性溃疡
  为常见的疾病,常导致嗳气。基本症状是胃灼热和胃烧灼痛。进食后、服用抗酸或减少分泌物的药物后可减轻。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吞咽困难、恶心、呕吐、黑粪、腹胀、饱食感和上腹部压痛

二、嗳气患者如何护理

  应尽量避免腹部受凉,还要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比如:饮食要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在秋冬季,饭前应先喝几口温开;不要吃得过冷或过热;吃饭时细嚼慢咽,避免边说话边吃东西;进餐时保持愉快而平和心情
  饮食忌生冷及不消化之物,对于甜食,酸食亦要注意少号,因甘能填中作满,易于引起嗳气。生活上要注意防寒防潮,不能受凉,特别要保护好胃脘,使中阳不受损伤。此外,注意性情调摄,不能生闷气,注意性情开朗,对于生活中遇到的烦琐事务,要注意排解开,不要老是闷在心里。同时要积极治疗脾胃病,使其早日康复,这也是防止嗳气的积极措施。
  嗳气是发生在脾胃而又与机体多脏器有关的一种病证。由于病机之异,病变涉及的脏器不同,故而临床上需根据病情的特点不同,酌情选用宣、通、平、降、健脾诸法。
  “宣”能宣发肺气,以利腑气的通降,常用桔梗杏仁
  “降”能顺和胃气,常用陈皮半夏以恢复胃气的通降功能。
  “通”能通腑导下,常用大黄、川朴等使腑通逆降。
  “平”则平肝敛降,重用白芍,以制肝气横逆,使中焦升降自主。
  “健脾”培中,恢复脾之运化功能,使升降协调,则诸证可除。
  如有脾胃虚寒所致者,又当温中降逆,可选理中汤加味。
  按摩法:
  1、摩腹:以一手掌面贴于上腹部,另一手掌面紧贴于该手背,双手重叠,顺时针方向揉3~5分钟。
  2、按摩内关穴:以拇指指端按摩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处)3~5分钟。
  3、指压足三里穴:用手指指端压揉足三里穴(两腿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处),每日2次,每次3~5分钟。
  4、治疗烧心、嗳气的方法以指压胸骨和肚脐连接线中央的“中脘穴”,颇具效果。一边吐气一边用拇指在此用力强压6秒钟,重复5次时,胸部的难受感就消失了。

三、嗳气的解释

  嗳气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俗称“打饱嗝”、“饱嗝”,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嗳气症状。自胃部上升的气体或酸性液体导致了嗳气(呃逆)的发生,伴有典型的响声。嗳气可因不同病因在持续时间和响度上发生改变。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使人们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罗马III标准中将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症状分为3类:功能性消化不良、嗳气和恶心呕吐。嗳气又分为:吞气症和非特异性过度嗳气。
  嗳气分为:吞气症;非特异性过度嗳气。
  1.吞气症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①每周至少发生数次反复嗳气;②可以客观地观察或检测到吞咽空气。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2.非特异性过度嗳气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①每周至少发生数次反复嗳气;②没有过度吞咽空气的证据。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四、嗳气诊断鉴别方法

  诊断:
  1、食滞停胃嗳气:嗳气伴有(不消化的)酸腐臭味,嗳声闷浊或恶心,嗳气不连续发作,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大便有(不消化的)酸腐臭味或便秘舌苔厚腻,脉象滑实。治疗可用枳实导滞丸或保和丸
  2、肝气犯胃嗳气:嗳气频繁,嗳声响亮,胸闷不舒,胁肋隐痛舌苔薄白脉弦。治疗可用柴胡疏肝散、气滞胃痛颗粒、疏肝健胃丸。
  3、脾胃虚弱嗳气:嗳气断续,嗳声低弱,呕泛清水,不思饮食,面色晄白或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治疗可用人参健脾丸
  鉴别诊断:
  嗳气和呃逆,在中医讲,都属于“气机上逆”。但是嗳气与呃逆是不同的:嗳气声音“嗝——嗝——”作响,沉闷而悠长,间隔时间也较长,是气从胃中上逆;而呃逆声音“呃、呃、呃……”作响,尖锐而急促,气从喉间发出,同时伴有躯干震动和耸肩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疾病,都可以导致呃逆。胡医生在临床上曾经发现两例急性肝炎、一例甲状腺机能亢进,一例肺部炎症,在发病早期,是以单纯呃逆这个症状为主诉而就诊的。的一个骨科专家,呃逆三天,以为胃病,于我处做胃镜检查,未见异常,其后开舒发烧,做肺部CT,发现局限性炎症征象,经抗生素等治疗,烧退,呃逆遂止。

为什么有嗳气,嗳气患者如何护理,嗳气的解释,嗳气诊断鉴别方法

嗳气可减轻大多数恶心、胃灼热、消化不良和胃胀气的症状。进食后、服用抗酸或减少分泌物的药物后可减轻。同时要积极治疗脾胃病,使其早日康复,这也是防止嗳气的积极措施。由于病机之异,病变涉及的脏器不同,故而临床上需根据病情的特点不同,酌情选用宣、通、平、降、健脾诸法。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嗳气怎么治疗好,嗳气的病因,嗳气的预防

临床根据嗳声和气味的不同,以辨证之虚实。4.实性伤于饮食,损及脾胃,宿食不化,食积壅滞,阻塞气机,胃气上逆,逐为嗳气。值得提醒的是,胃嗳气是一种比较容易反复的病症,有过这种病情的患者更加需要注意。

嗳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嗳气呢嗳气的诊断鉴别方法嗳气患者如何护理呢

一、嗳气是什么意思嗳气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俗称“打饱嗝”、“饱嗝”,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嗳气症状。自胃部上升的气体或酸性液体导致了嗳气(呃逆)的发生,伴有典型的响声。嗳气可因不同病因在持续时间

Hash:871e371a2eeb7ec8352cec4ca3ff5a0a9d57587f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