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3 02:11:3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糖尿病足病形成原因,糖尿病足病的检查,糖尿病足病的护理,糖尿病足病形成症状

BY:大叔18岁 2024-06-03 02:11:38 726 ℃

一、糖尿病足病形成原因

  1.周围管病变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下肢多普勒研究报告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5~3.0倍。来自伦敦的WHO糖尿病并发症研究报告,分别有3%男性糖尿病患者和0.5%的女性糖尿病患者被发现有间歇性跛行,伴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13%~20%单独表现为下肢缺血,另20%~25%周围动脉疾病和神经病变同时存在,46%的截肢与下肢缺血有关。周围血管动脉硬化导致下肢缺血,严重者发生坏疽。在血管病变中除大血管病变外,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病变亦有其相当重要的作用。小血管病变可见其基底膜增厚,血管弹性差使在灌注压减低时,小动脉代偿性扩张的能力降低,在局部损伤时充血反应减弱。基底膜增厚亦阻止活化的白细胞向组织的移行,局部易发生感染。毛细血管结构异常和硬化,加之晚期功能性异常(充血性反应受损、动静脉短路增加和自我调节功能丧失),加重组织缺血和缺氧,促进组织坏死溃疡并常使已发生的足部溃疡长期不愈合。

  2.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包括躯体神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一般报告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中约60%单独表现为神经病变,25%与其他因素混合存在。糖尿病下肢截肢的患者中有60%与神经病变有关。躯体神经病变中主要是感觉神经病变,它导致痛觉温度觉、振动觉和位置觉的减退或丧失,感觉神经病变使皮肤完整的保护机制丧失,增加足部损伤的机会(如刺伤、烫伤、擦伤和不自觉的步态改变)并使皮肤在出现小的破损或创伤时而不被察觉,诱发或促发溃疡的发生。

二、糖尿病足病的检查

  1.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诱发电位等检查可定量评价下肢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和神经病变的程度。

  2.皮肤温度测定  在20℃~25℃的室温下,暴露肢体半小时后,用皮肤温度计对称性测定足趾跖面、足背面、足趾和小腿等部位的皮肤温度。正常时皮肤温度为24℃~25℃,下肢血管病变时,皮肤温度降低,如双下肢或足部皮肤温度不对称,相差≥2℃,提示温度低侧下肢血管病变。

  3.步行距离和时间测定  行走一定时间后出现下肢疼痛,但继续行走时疼痛可缓解或减轻,提示血管轻度堵塞;行走后出现疼痛,继续行走疼痛持续不缓解而被迫停止,提示血管中度堵塞;稍事行走即出现下肢疼痛而被迫停止,提示重度血管病变。

  4.静脉充盈时间测定  将肢体先抬高数分钟,让静脉血排空,然后迅速放下,使动脉血充盈。正常时,足背静脉应在5~10s内充盈;如大于15s,提示动脉供血不足;在1~3min内充盈,提示动脉供血明显降低,侧支循环血液供应较差,预示溃疡不易愈合或易引发肢体坏疽。

三、糖尿病足病的护理

  1,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足部护理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

  2,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

  (1)每日用温或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的清洁。

  (2)洗脚前用手试测水温(水温度为将水放至手背皮肤耐受为宜),绝对不能用热水泡足而造成烫伤,避免皮肤破损。

  (3)足洗净后,应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包括足趾缝间,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而造成皮肤擦伤

  (4)为保护皮肤柔软,不发生皲裂,可涂抹护肤油,膏,霜,但不要涂抹于趾缝间。

  (5)足汗多时不宜用爽身粉吸水,以防毛孔堵塞而感染,不宜穿着不透风的尼龙涤纶袜,宜穿棉纱袜或羊毛袜。

  (6)每天要检查足跟,足底,趾缝,有无溃破,裂口,擦伤和水疱等,如果发现足部病变应及时求医,妥善处理,切不可等闲视之,贻误了治疗时机。

  (7)鸡眼胼胝不能自行剪割,也不能用化学制剂腐蚀,应由医生处理。

  (8)鞋袜要合适,宽松,每天要换袜,最好有两双鞋子更换,以便鞋内保持干燥,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砂石粒,钉子等杂物,以免脚底出现破溃。

四、糖尿病足病形成症状

  1.湿性坏疽临床所见到的糖尿病足多为此种类型,约占糖尿病足的3/4。多因肢端循环及微循环障碍,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皮肤损伤感染化脓。局部常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常伴有全身不适,毒血症败血症等临床表现。

  (1)湿性坏疽前期(高危足期):常见肢端供血正常或不足,局部水肿皮肤颜色紫绀、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部分患者有疼痛,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或减弱,常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

  (2)湿性坏疽初期:常见皮肤水疱、血疱、烫伤或冻伤鸡眼或胼胝等引起的皮肤浅表损伤或溃疡,分泌物较少。病灶多发生在足底、足背等部位。

  (3)轻度湿性坏疽:感染已波及到皮下肌肉组织,或已形成轻度的蜂窝织炎。感染可沿肌肉间隙蔓延扩大,形成窦道,脓性分泌物增多

  (4)中度湿性坏疽:深部感染进一步加重,蜂窝织炎融合形成大脓腔,肌肉肌腱韧带破坏严重,足部功能障碍,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

  (5)重度湿性坏疽:深部感染蔓延扩大,骨与关节破坏,可能形成假关节。

  (6)极重度湿性坏疽: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化脓、坏死,并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

  2.干性坏疽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干性坏疽较少,仅占足坏疽病人的1/20。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肢端动脉及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严重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致使血管腔阻塞,血流逐渐或骤然中断,但静脉血流仍然畅通,造成局部组织液减少,导致阻塞动脉所供血的远端肢体的相应区域发生干性坏疽,其坏疽的程度与血管阻塞部位和程度相关。较小动脉阻塞则坏疽面积较小常形成灶性干性坏死,较大动脉阻塞则干性坏疽的面积较大,甚至整个肢端完全坏死。

糖尿病足病形成原因,糖尿病足病的检查,糖尿病足病的护理,糖尿病足病形成症状

一、糖尿病足病形成原因1.周围血管病变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下肢多普勒研究报告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5~3.0倍。来自伦敦的WHO糖尿病并发症研究报告,分别有3%男性糖尿病患者和0.5%的女性糖尿病患者被发现有间

糖尿病足溃疡的病因,糖尿病足溃疡症状表现和危害,糖尿病足溃疡五环疗法,糖尿病足溃疡预防护理

一、糖尿病足溃疡的病因1、血糖控制不稳定:糖尿病人烂脚是因为血糖控制不佳造成的,血糖过高就会导致皮肤瘙痒,正常的反应就是用手挠,如果挠破了而伤口不易愈合进而导致感染,这是糖尿病人容易烂脚的原因之一。2、外部诱因:除了内部血糖的影响外,糖尿病人烂脚还有非常重要的外部诱因,约有50%是因为鞋

糖尿病足的病因是什么,糖尿病足应怎样治疗,糖尿病足需要做哪些检查,糖尿病足术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一、糖尿病足的病因是什么1.溃疡糖尿病患者的很多足部并发症起自感觉性神经病变及轻度的自主与运动神经病变。其中感觉神经病变合并过高的机械应力,是引起足部溃疡和感染的主要始动因素。炎症与组织损害是一定程度的反复应力作用于一个特定的失去感觉的区域的结果。来自地面、鞋子或其他邻近足趾的压力或剪切

Hash:66dd21b0c67065cb7d1e827bfdda20da70579de8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