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0:07:03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怎样教育叛逆的孩子,4招应对孩子叛逆期

BY:大叔18岁 2024-07-01 00:07:03 1319 ℃

一、孩子叛逆家长应怎么办

  孩子叛逆家长应该怎么办

  1、保持自己的头脑冷静

  孩子叛逆,父母一般会不满,一般会用自己的权力来压制孩子。其实,此时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等孩子冷静下来再去进行沟通。孩子叛逆时,言语和行为会犹如暴风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父母是成年人,应该懂得何时该保持冷静。

  2、切勿过分保护孩子

  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培养自立能力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告诉他思考问题要多从正面去想不要总有怨言。父母也可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

  3、信任孩子

  因为他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我们要给予他们相应的信任。孩子们常常说,我爸爸、妈妈不信任我、不理解我。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给予他一定的权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让他独立去做,接纳他们做得不那么好的一面。因为他们处于半成人期、儿童化的状态,所以,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4、隐藏教育目的千万别翻旧账

  面对孩子的种种叛逆行为,家长切忌直接说“不”。比如孩子说要买高档衣服,如果你说“不行,没门”,只能引发孩子的反抗心理,觉得父母无法沟通,不理解自己。而应开启沟通的大门,好好与孩子交流。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教育孩子不情绪化、不翻旧账、不侮辱人格尊严,以提问的方式疏导孩子,而非威严地提出要求。

二、青春期孩子叛逆如何教育

  一、走进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世界的前提是了解孩子。首先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变化。孩子上中学后,身高明显增加,性机能日趋成熟,男女生都会出现第二性特征。此时家长,应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其次,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孩子进入初中后,自我意识有了迅速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提高;开始意识到两性关系,萌发着性爱恋爱的需求;人际关系逐渐频繁,但不善于把感情与理智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家长指导帮助,经常与孩子沟通,才能走入孩子的世界。

  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要想走入孩子的世界,首先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如何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在孩子的心灵成长方面帮助到他呢?

  1. 端正心态,平等待之。不少家长的“家长意识”特强,希望孩子绝对服从家长的意志。虽然他们尽量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但孩子仍然“不听话”。为什么?因为忽视了孩子心灵上的需求。可有的家长说:我总在与孩子交谈,为什么不奏效呢?原来,这些家长忽视了交谈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即语言方式。一般家长通常用教训式或单向式谈话,诸如:“你应该……”“必须……”等。孩子呢,听时点头,离时抛在脑后,因为这种单向灌输式的谈话,无法触及孩子的心灵,引起孩子的共鸣。倘若父母用“我觉得……”“你觉得……”这种句型进行交流,孩子就会体验到父母对他的尊重,体验到自己的人格价值所在,孩子就乐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2. 不回避谈性知识。不少家长对孩子触及到性关系的问题避而不答。其实这样,反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甚至产生越轨的行为。如:某家长也同其他家长一样常带孩子参加婚礼,不同的是这位家长善于把握时机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孩子曾提出过的性知识问题则从人类进化的生理角度,从婚姻基础、人生价值实现的角度去阐述。既淡化了孩子的好奇心,又帮助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3. 要熟悉孩子的爱好,注重家庭教育。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就必须与孩子有共同语言。如:某一学生因违反校纪校规受到了纪律处分,家长得知后气得打骂孩子,可孩子仍屡教不改,怎么办?该家长自查自省,她决心放下架子,走进孩子的世界,为了寻找共同语言,她放下外国文学,捧上了金庸、古龙;收起了古典音乐,换上了“四大天王”。孩子先是吃惊,后感到母亲是真诚的,便手舞足蹈地向母亲讲起课来,渐渐孩子与母亲的话题越来越多。可见,平等不仅使人易于交流,而且易于互相影响。

  三、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21世纪的人才标准之一就是要有协作精神。 世纪九十年代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数是特保儿,家庭的特殊地位滋长了孩子孤傲自私的性格,势必会影响今后的发展前途。所以,家长一定要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首先要教孩子学会做人。即做一个在利益冲突面前能先替他人着想的人。其次,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空间。鼓励孩子与同学交往,团结互助。当然,也要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学会说“不”。

  四、青春期孩子情商培养的量大关键点:

  1. 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有些家长常当众羞辱孩子,这是万万做不得的。孩子一旦无廉耻之心,十头牛都难以拉回,教育会显得苍白无力,孩子就会自暴自弃。

  2.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适当地布置孩子一点工作,让孩子承担一定责任,虽然有压力,却会让孩子体验到被尊重、被重视、被认可的快乐,其心理语言是“我行,我能行”。信心增强了,责任感增强了,能力也会在干中提高。

三、如何正确的对待宝宝出现的叛逆行为呢

  一、运动器官发育很快,言语活动使他逐渐提高了学习与掌握复杂动作的能力。在成人示范以及自己不断模仿中,儿童逐渐学会了洗手,用勺子吃食、穿衣、扣纽扣、揩鼻涕等;

  二、言语迅速发展,在成人用词的指导下,儿童对外界事物认识逐渐增多,词的概括能力和行为的调节能力也初步发展起来,开始知道一些什么可干,什么不可干,什么对,什么不对等社会行为准则;

  三、随动作、言语的发展,孩子的独立行动倾向也发展了,他希望自己能做的事,不愿意让别人帮助;四、由于学会独立行走,加上手的动作和言语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有目的活动。

  两三岁的儿童已进入“最初反抗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倾向于顽固和严厉,想要什么,就非要什么不可,不但不容更改,而且十万火急,不容易妥协,不容易适应环境。为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分清感觉和行动。行动是孩子的外在行为,如孩子在马路上乱跑,这跑就是行动;感觉则是孩子内心的情绪,或怒或喜、或惧或羞等。孩子有时会产生愤怒,要求他控制这种感觉是不合理的;可是却可以希望他学着去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动不动就打人,丢东西。

  其次,要设立合理的规范。父母完全不限制孩子的行动是错误的;反之,如果对两三岁的孩子设下许多限制,也会使家长陷入困境。因此,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提出确实能做到的规章制度。

  再次,要支持、鼓励孩子自己做事,坚持做好做完,养成习惯。做不好,教一教;做好了,夸奖他;在做中教,教育孩子去学习,去观察,去思考。

  第四,要培养孩子言语交际的能力。父母应注意:一要教儿童说正确而清晰的言语。两岁的孩子言语发音不正确,语句不完善,家长不能当好玩,更不能以此为笑料;否则,孩子就不愿意讲话了,长此下去,既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又会造成孩子性格孤僻。二要多给孩子以言语交际的机会,丰富他的知识,使其掌握更多的词汇;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科学地回答。三要让孩子尽量多认识一些具体事物,正确地说出其名称,然后运用儿童能理解的形象语句,结合成人示范,给孩子讲清楚道理。四要力求语言美,家长要以身作则,不乱说脏话。

  第五,要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幼儿必须满足大肌肉及小肌肉两项发展所需要的生理需要。幼儿有种内在驱策力,促使他释放体内精力,他要跑、跳、爬、动及从事各种动态活动。这就意味着家长必须给孩子提供许多户内及户外的活动场地和游戏器材,以发展大小肌肉的控制及技能。大人需要安宁、秩序,孩子却相反,他需要跑、跳、喊叫,可是家长不容易完全配合孩子的这项需要。

  第六,要从训练感官入手。感知是幼儿认识的来源。

  要更多地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观察外界事物,丰富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的感性知识,这是发展幼儿记忆、想象、思维的基矗如带孩子外出散步,不仅可以增进其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动用幼儿的感官,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

四、孩子的叛逆心理从何而来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跟父母反着干,不听话呢?父母的唠叨、谩骂、发泄……只是给予了孩子一些垃圾信息,只让孩子知道他“做错了”但是对于孩子真正想知道的信息,如“错在什么地方?”“怎么样才能加以改进?”“到底我该做什么?”却一点儿也搜索不到。久之,孩子学会了捱时辰——知道家长发泄好之后,一切该干嘛还干嘛;久之,孩子对家长的教诲学会了一耳进一耳出;久之,孩子养成了师长一开口,就分心的“不听话”不良习惯。

  父母无视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智能特点,一味要求孩子追高,如考试要第一,处处不能落后与人,结果,孩子无数次的努力换来无数次失败的体验,最后丧失了自信心,变得消极、自卑,养成家长要求什么,马上就放弃不良习惯。

  父母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内心需求,孩子的叛逆心理从何而来,往往采取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早教”、“强教”,让孩子望而生畏。如成龙教子,看到朗朗就要房祖名弹琴,结果孩子偏偏去唱歌;看到周杰伦就要房祖名唱歌,结果孩子偏偏去跳舞;……比如,对于孩子的行为训练,家长内心总是幻想着自己一说,孩子的叛逆心理从何而来,孩子马上就照做,而且结果还要使自己深感满意。事实上,很多训练一是需要家长榜样示范、带动学习的,孩子的叛逆心理从何而来,二是需要不断顺势引导、方法,三是需要时间来适应和加强的。

  做了没有好结果。孩子自小就喜欢听从长辈的教导,孩子的叛逆心理从何而来,经过肯定和鼓励而加强自己的行为,从而学会做事和思考,直至最终形成自己的固有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很多孩子在家里受惯了宠爱、听惯了好话,结果一到学校,没有得到相同的礼遇——受到肯定或表扬,甚至还要得到批评。孩子的叛逆心理从何而来,结果,孩子觉得听家长的话让自己吃亏了,便不再听家长的话了。如,家长表扬孩子聪明,到学校老师没有认可;家里处处自主、给予自由和放纵,在学校因为横行霸道而不受欢迎;家里随便插嘴、说话,到学校因为插嘴而被视为没有礼貌。

  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开始尝试着学习选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叛逆心理从何而来,知识的丰富,阅历的增加,孩子越来越多的开始学会观察、思考和反省。特别是当孩子到小学高年级之后,对于家长的话会不自觉地进行“再加工”,进行重新认定和选用。当遇到家长说话与自己的想法相左的时候,孩子的叛逆心理从何而来,孩子通常会采取这样的思考方式,即“二难—权衡—抉择”。其中二难是常常遇到的问题,权衡是一种智慧,抉择是一种策略。

叛逆期男孩教育方法有哪些6步教你教育叛逆期的男孩

叛逆期的男孩比女孩更难教育,男孩往往由于脾气大,会做出许多让家长为难的行为,不理智的行为,让家长生气发脾气,最后于事无补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叛逆期男孩教育方法有没有呢?肯定有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怎样教育叛逆的孩子,孩子处于叛逆期怎么办,孩子人生三次叛逆期,如何正确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一、孩子处于叛逆期怎么办1.错误的教育方式。从小开始,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有规矩这个词。不能从小宠爱,溺爱,娇惯小孩子。否则孩子始终以他/她很自我为中心。很快就养成了成任性的心理。比如一些不合理的的要求,我们必须教育为主,可以解决孩子的提出。2.多观察,学习现代教育模式。教育孩子不在是靠拳头

青春期逆反的根源_青春期叛逆该怎么教育

2、受青春期心理特点影响女孩进入青春期以后,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她们重要的心理倾向。3、受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在孩子还小时,家长使用的不正确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对青春期的孩子,家庭教育中最忌讳消极的评价,无情的斥责,不断的猜疑,无理的苛求,空洞的说教,自私的溺爱。

Hash:2bc41c0e7917378844cc76d40ae909f89066fe25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