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8 15:27:05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该让孩子从众吗

BY:大叔18岁 2024-08-18 15:27:05 1688 ℃

从众,即合群,随大流,也就是说,在外界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服从于大多数人的一致意见。每天与孩子们打交道,常见这样的现象:教师提问时,如果对前几个孩子的回答作出了满意的神情,那么后面全班的幼儿都会是相同的答案。我们的儿童缺乏主见,在遇到对事物的判断或是具体做法上,总是以屈从的方式来解决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仔细分析儿童从众心理,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该让孩子从众吗

首先,源自尊重长辈和教师的传统教育

儿童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一直都受到尊重长辈和教师的传统教育。父母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间,以各种方式向幼儿灌输“听话、顺从才是好孩子”之类的教导。一般情况下,对班上捣乱、调皮的孩子常进行罚站、训斥、不发小红花等惩罚,面对于听话的乖孩子除了全班表扬,精神鼓励外,物质方面与其他孩子也有些不同,分点心果时常会分到好的大的。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来自父母、教师方面的评价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为了得到赞许和表扬,孩子们学会了根据大人的意图做事。

其次,来自群体的影响。

儿童的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才刚刚萌芽,他们往往依据外界群体的信息而决定自己的观点,即使有异议也会在同伴的排挤、嘲笑中屈从于大多数人的意见。并且,儿童从众的盲目性较大,为了炫耀自己,与同伴采取一致的附和,并获得地位,不惜以说谎为代价,这一现象在儿童的世界里也极为常见。一位美国教授在谈到自己对中国幼教的看法时说:“中国孩子乖,思想一致。”其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最后,儿童认知水平和个性品质的差异也是其从众的原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4——6岁的儿童虽然已经能够动用分析,比较等思维形式作出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解决简单的智力问题,如猜谜语、给未完的故事编结尾。但对于智力较弱的孩子来说,答案往往和别人一个样。不难看出,认知水平低的儿童其从众的可能性更大。另外,成长于溺爱型家庭和专制型家庭的儿童个性特点一般为:依赖性强、无创造性、意志薄弱。反之,身心健康、智力较好的儿童通常在班上具有一定地位,喜欢独立性,更倾向于摆脱**的控制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儿童的这种从众心理,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创新意识呢?我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改变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21世纪需要的是敢想、敢做,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传造型人才。所以,家长和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不再要求孩子一味的尊重和顺从,而应创设平等、民主、开放型的教育环境, 要真正做到“和孩子一样高”,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为他们创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不再让“听话即好孩子”的无形框架束缚孩子的语言和行为。

第二、开展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儿童日常生活中,多为儿童创造选择机会的权力。鼓励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创造性思维活动,如语言活动中的续编故事,音乐活动中的创编歌词,美术活动中的想象画,在社会活动中的畅想未来,鼓励儿童说出、唱出、跳出、画出、谈出自己的个性,区别于别人的感受和想法。

第三、促进儿童良好的个性发展。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儿童创造能力和开拓进取的心理基础。因此,在儿童的学**过程中,谨防对孩子溺爱或专制,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自理能力,不要养成事事依*大人的**惯。还要让孩子感受到你是关心他、爱护他、信任他的,只有这样,儿童良好的个性才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要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嘴巴、时间、空间。”因此,在教育儿童遵守纪律的同时,还给他们必要的自由,留给儿童自主思考、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尊重他们的见解,激发孩子自我依*的精神和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积极性,使他们领略,冒险、探索的乐趣,逐步成为一个独立、自尊、自信、富有创新进取精神的人。

孩子喊痛生长痛怎么回事

最近,孩子总是抱怨腿疼,这很可能是生长痛在作怪。生长痛是孩子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对此,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什么是生长痛?

  偶然的疼痛和尖锐的抽痛对3-5岁以及8-12岁的孩子来说很正常。大多数孩子在成长时经常感觉到腿部的疼痛,特别在大腿肌肉前侧、膝盖后侧以及腿肚。疼痛一般在午后、晚上或者夜间刚睡的前几个小时袭来。早上之前,疼痛又消失了。这些疼痛可能比较轻微,也可能强烈到把孩子疼醒。有些孩子在感到阵痛时可能还会伴随着腹痛或者头痛

  仅从名称来看可能会误导人们。没有证据证明这些疼痛是由于骨头在抽长。专家并不确定疼痛是由什么引起的,但是似乎孩子剧烈运动过后的那天更有可能会感觉到疼痛。然而,这种疼痛并不代表孩子哪里做错了或者要慢一点。孩子感到疼痛是很正常、很健康的。实际上,25%~40%的儿童都会在某一时段感到成长的痛苦,而且女孩子经历这种痛苦的情况比男孩更常见。

  如何分辨是成长中的疼痛还是其他疼痛?

  这很难区分。有时候孩子的情况很严重但是却被认为是生长痛。所以当孩子感觉到突如其来的疼痛时,家长一定要向医生说明。一般来说,生长痛只持续10-15分钟,而且身体的两边通常都会感觉到痛,痛感也相似(虽然不一定会在同样的时间段)。这种痛通常会觉得是在肌肉深处而不是关节处。生长痛也不会引起感冒风寒、赤红、无力或者关节痛

  医生大多通过确认其他地方没有引起疼痛来诊断是否为生长痛。接下来的症状可能表明更严重的情况发生了,比如感染、骨折肿瘤白血病、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或者其他的关节问题。

  · 疼痛发生在一个特定的点。(医生可能会做一个骨扫描来排查是否有骨感染或者骨折

  · 孩子腿疼的同时还感冒,而且感冒的来源不明,就像是流感的症状。(样检测可以看出是否受感染。)

  · 孩子的臀部、大腿肌肉或者膝盖特别疼——或者没法把重量放在一条腿上,或者感觉到无力。(医生可能会安排X光检测来确定骨头没有问题。)

  · 孩子的疼痛持续了一天。

  · 孩子不希望家长碰到或者按摩那块疼痛的区域。(如果是肌肉痛,按摩有助于缓解。然而如果是其他情况,碰到那块区域可能使疼痛加重。)

孩子便秘家长不宜这样做

面对孩子便秘,不少家长取出肥皂开塞露来解决,甚至直接用手。然而这些并不是好的方法,那么正取做法是什么呢?

  肥皂通便

  孩子发生便秘,有些家长会使用肥皂条来帮他通便,认为肥皂可以增加对肠壁起到润滑作用,让孩子排便变得轻松一些。但是,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现在很多肥皂除了含有甘油和碱之外,还添加了芳香剂和漂白剂,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危害,而且长期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通便,还会使得肠壁神经细胞应激性有所降低,增加排便的难度。

  用手抠大便

  有些家长在孩子便秘的时候,会直接用手去帮孩子抠大便,可是这对孩子的伤害性也是挺大的,不仅无法及时解决便秘问题,还可能会使得孩子的直肠粘膜受到损伤,伤害到肛周皮肤的健康,甚至还会引发感染、出血等严重问题,因此,家长绝对不可以用手去帮孩子抠大便。

  开塞露通便

  开塞露有软化大便、刺激肠壁的作用,而且有润滑功能,可以帮助便秘患者更轻松地解决排便困难问题。可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使用开塞露进行通便,特别是年幼的孩子们,他们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使用开塞露之后,可能会导致便秘和腹泻的情况交替出现,造成肠胃功能紊乱。此外,长期用开塞露帮助通便,孩子会对开塞露产生依赖性,日后排便会更加困难。

  缓解便秘的正确做法

  孩子出现便秘症状,家长可以通过物理按摩的方法来使他们产生生理反射,这样有促进排便。其次,平时多吃一些新鲜的蔬果,特别是含有粗纤维的食物,而且也要适当补充水分。此外,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这样可以加速肠道蠕动,有利于正常排便。< /p>

让孩子学会跑步中的自我保护

有的成人在孩子跑步时,总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生怕孩子跑步时会跌倒或跌伤,因此,只要看见孩子在跑,就立刻喊:“别跑!小心跌倒!”之类的话语。这时,孩子总是很不情愿地停止跑步,或者反而违反成人的意愿,跑得更快。这是由于学龄前孩子具有“逆反”心理,越是成人不允许的或反对的,他们越是想去做,总是想通过亲身的经历去实践一番。因此,成人不必强求孩子终止自己的行动,可以教给他们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他们在运动中掌握一定的跑步技能,增强体质

怎样指导孩子在跑步时,学会自我保护呢?

1、要求孩子跑步时注意安全,不要在马路边或人多的地方跑。跑步时眼睛要向前看,注意突然出现的车辆。人多的地方也不宜跑步,以免互相碰撞。应该避开土堆和碎石子、沙滩等,以免跌伤。

2、要学会对自己身体的保护。成人可以跟孩子谈谈人类的生理结构和特点,教给他们一些卫生常识及跑步的技能技巧,逐步让他们学会避让,躲闪;教孩子跑步的正确姿势及怎样呼吸,告诉孩子不要张口呼吸及危害性。

3、教会孩子跑步时学会控制自己跑步的速度和掌握时间。孩子自控能力和时间概念较差,成人可先带着孩子一起跑,并让孩子掌握跑步的速度。当速度控制恰当以后,时间可用跑步的距离来制定,如用同一种速度跑3分钟,即几圈。孩子掌握跑步的速度和时间以后,那么在以后跑步的过程中就不会发生呼吸困难等现象,这也是对孩子最有效的自我保护。

缠人的孩子

“太热了,不要老是挨我那么近!”

“……”

“你这个孩子真让人心烦!”

“……”

“去,到那边玩去!”

“……”

“你不知道妈妈太忙了吗?”

“……”

“你真是个缠人的孩子!”

儿童的心理分析:

“我最爱妈妈!所以我老想靠近妈妈身旁。妈妈有股香味,我最爱妈妈!所以,我老想呆在妈妈跟前。我想对妈妈撒娇!

可是妈妈老是说我碍事儿!为什么我不能和妈妈依偎在一起?那些小娃娃一年到头都在妈妈怀里抱着,为什么我就不行?

这一类儿童的心理状态也许就是这样的吧。他渴望着母爱,热烈地寻求着母爱。所以妈妈让他到旁边玩去,他感到妈妈太无情了。

纠缠不休的行为是渴求母爱的表现。妈妈不理解孩子的心情,尽说些令他寒心的话,结果遭到他的怨恨。

妈妈的高招:

纠缠不休,是否就证明是渴求母爱?其对待办法也集中在这一点上。

不理解孩子这种心理的母亲,始终在考虑如何赶走孩子,说一些冷淡疏远的话或做出推开孩子的举动。这样一来,孩子觉得他对母亲的感情遭到了拒绝,越发增强了执拗的性格

母亲越想推开孩子,孩子就越想接近母亲,恰好产生了相反的效果。这时候,母亲就应该想一想:“这是孩子需要母爱的表现,所以应该适当地爱抚他,让他知道母亲对他的爱。”

当孩子陷入这种状态的时候,母亲的温情就显得特别重要。贴脸,亲吻,背负,拥抱,都是必要的。对于形影不离,紧紧缠着妈妈不放的孩子,除了给他极大的满足之外, 无他法。

“那样娇生惯养好吗?”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这种孩子的心理,已倒退到婴儿状态,所以用这种对待婴儿的办法对待他,不必有什么顾虑。

该让孩子从众吗?

孩子上学,进入集体的圈子,开始发展与同学的关系,是从拥有共同点开始的。所以从众既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是一种归属感的体现。被动的追随不如主动的引领,因为迎合的结果是先易后难,先甜后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有选择的自主。

该让孩子从众吗

从众,即合群,随大流,也就是说,在外界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服从于大多数人的一致意见。每天与孩子们打交道,常见这样的现象:教师提问时,如果对前几个孩子的回答作出了满意的神情,那么后面全班的幼儿都会是相同的答案。我们的儿童缺乏主见,在遇到对事物的判断或是具体做法上,总是以屈从的方式来解决个体与群

学生从众心理的作用

对于学生的从众心理,家长和教师如果能够善加利用,那么对于青少年的身心成长是有好处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特别是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可以增加学生的归属感,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到认同,依赖于这个团体,从而增加了团体的凝聚力。当他们

Hash:eb95478a379d2b67f2c07e7ddbdc1c306237b868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