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5 10:03:45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如何预防新生儿呛奶后鼻塞

BY:大叔18岁 2024-08-15 10:03:45 620 ℃

新生儿出现呛奶鼻塞,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情况,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施救,那么会造成孩子窒息,因此对于很多家长就想全面了解一下如何预防新生儿呛奶后鼻塞,为了你能全面的了解,就来看看下面详细的介绍,希望你能通过了解,能改善自己孩子出现呛奶鼻塞。

孩子为何呛奶

呛奶是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表现。呛奶由何原因所致,如何认识呛奶,如何预防呛奶,这些都是经常困惑家长的问题。

正常人(包括新生儿在内)能做到吞咽动作与自主呼吸间很好的协调。进食吞咽时,声门会自动关闭,防止食物误吸到气管内。当病人呼吸系统受到感染或发育不健全时,例如:支气管肺炎、喉软骨软化喉炎等,吞咽时声门不能很好关闭,少量食物进入气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梗阻,呼吸道为排除食物的梗阻,即以呛咳的形式将食物咳出,对于吃奶的婴儿就表现为呛奶。实际上呛咳(呛奶)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但呛咳并不能保证将进入呼吸道的食物全部排除,残留的食物(奶汁)又可刺激呼吸道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的加剧。所以,呛奶是支气管肺炎患者的常见症状,又与支气管肺炎互为因果

冬季北方地区寒冷,日照时间短;此季节怀孕妇女接受紫外线照射少,容易诱发缺,表现为小腿抽筋母亲处于缺钙状态,自然影响到胎儿。若母亲未能及时正确治疗,可造成婴儿出生后存在缺钙的表现。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即是较严重的一种。由于喉软骨软化,吸气时喉软骨塌陷,造成呼吸道部分阻塞,出现呼噜声。吞咽,特别是进流食(吃奶等)时,因喉软骨软化遮盖喉头,造成梗阻性呼吸困难,婴儿被迫吸气,出现呛奶,可导致支气管肺炎的发生。

及时发现、治疗支气管肺炎,不采用奶眼过大的奶头喂奶,及时调整婴儿吃奶的速度等均是预防呛奶的简便方法。对于严重患儿可采用鼻饲喂养等特殊方法。呛奶是异常的表现,一定要经过医生的检查,给予及时、适当的治疗,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以免耽误孩子的治疗。

如何预防新生儿呛奶后鼻塞

1、喂奶时机适当:不在婴儿哭泣或欢笑时喂奶;不要等宝宝已经很饿了才喂,宝宝吃得太急容易呛,出现鼻塞;孩子吃饱了不可勉强再喂,强迫喂奶容易发生意外。

3、控制速度:妈妈泌乳过快奶量多时,用手指轻压乳晕,减缓奶水的流出。人工喂乳的奶嘴孔不可太大,倒过来时奶水应成滴而不是成线流出。

2、姿势体位正确:母乳喂养宝宝应斜躺在妈妈怀里(上半身成30-45度),不要躺在床上喂奶。人工喂养宝宝吃奶时更不能平躺,应取斜坡位,奶瓶底高于奶嘴,防止吸入空气。

4、注意观察:妈妈的乳房不可堵住宝宝鼻孔,一定要边喂奶边观察宝宝脸色表情,若宝宝的嘴角溢出奶水或口鼻周围变色发青,应立即停止喂奶。对发生过呛咳婴儿、早产儿,更应严密观察,或请医生指导喂哺。

5、排出胃内气体:喂完奶后,将婴儿直立抱在肩头,轻拍婴儿的背部帮助其排出胃内气体,最好听到打嗝,再放婴儿在床上。床头宜高15度,右侧卧30分钟,再平卧,不可让孩子趴着睡,避免婴儿猝死

所以每次喂奶后,轻轻拍拍宝宝的背,使宝宝打一个饱嗝,有效预防宝宝吐奶呛奶

如何预防新生儿呛奶后鼻塞,相信很多的家长已经全面了解以上的介绍,通过了解以上的介绍,也充分了解了如何预防新生儿呛奶后鼻塞,所以在充分了解后,尽量的减少自己孩子呛奶,因为呛奶对于孩子的健康会构成严重的伤害,所以在平时喂奶方便,一定要多观察。

宝宝鼻塞不适如何缓解

小孩子很容易鼻塞流涕,一方面是由于宝宝的免疫功能不健全,身体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等疾病;另一方面,也和宝宝鼻腔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有关,那么我们该怎么缓解宝宝的鼻塞不适呢?

一旦遇到寒冷空气和含菌量较多的气流,可直接刺激鼻咽部,使鼻咽部粘膜充血肿胀,鼻腔分泌物增多并结痂,使原已狭小的鼻腔更加狭窄甚至闭塞,进而使机体氧气的吸入量减少,二氧化碳排出受阻。

小儿鼻塞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其次,鼻腔本身的疾患如鼻息肉鼻中隔弯曲、鼻腔异物肿瘤等都可致鼻塞。还有某些药物也可以引起鼻粘膜的充血肿胀而导致鼻塞,如孕妇服用降压药利血平,可引起新生儿鼻塞。此外,某些过敏反应也可引起鼻塞。

小儿鼻塞的治疗,首先应去除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要及时用棉签清除鼻腔分泌物和鼻痂,局部可滴注低浓度的血管收缩剂和消炎剂以改善症状,如用5%呋麻滴鼻剂,在喂奶前滴入婴儿鼻腔1—2滴,这样可使小儿吃奶顺利,又可避免小儿因鼻塞 而引起的吐奶、呛奶及呼吸困难

还有,鼻塞病儿冬天外出时不要戴口罩,因为口、鼻部包盖过严,会加重缺氧和呼吸困难。此外,按压鼻通点(在瞳仁向上二横指处,相当于“阳白”穴),具有使鼻腔通畅的作用。

有哪些治疗鼻塞的好方法

鼻塞症状是过敏性鼻炎的常见症状之一,一般是连续的喷嚏之后,就出现鼻塞,鼻塞容易造成抵抗力和对外界适应力较差,因此更容易引发其他类型的鼻炎。如过敏鼻窦炎等疾病。所以当过敏性鼻炎出现鼻塞之后要及时处理,积极进行治疗,平时也要注意尽可能避免鼻塞的出现。

煎熏法:

白一小把或将葱头(洋葱)三四个切碎煎汤,用鼻吸热气,或将食烧开吸醋气,疗效都较好。

填充法:

葱白捣烂取其汁渗入药棉内,将药棉塞进鼻孔,或将大蒜瓣1个削成比鼻孔稍小的圆柱形,用薄层棉花或纱布包好塞入鼻孔,效果也不错。

热敷法:

用热毛巾敷鼻,或用电吹风对着鼻孔吹热风,吹双侧太阳穴风池穴大椎穴,鼻塞可解。

变位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婴儿,婴儿鼻塞时,常哭闹不停,这时可将婴儿竖直抱起,很快便能安然入睡。

侧卧按摩法:

左侧鼻塞向右卧,右侧鼻塞向左卧,用双指夹鼻按揉双侧迎香穴1~2分钟,鼻塞可除。

迎香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中草药治疗法:

中药中医学用以治病和保健的主要手段,对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中药资源可达一万二干八百多种,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五千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在上下几千年,纵横近万里的亿万人民中,无数人次的口尝身受,以观察和利用这些药物,其实践基础和历史底蕴,都是举世无双的,所积累的用药经验,是值得珍视和发掘的。中草药治疗鼻炎鼻窦炎引起的鼻塞:比如祖传秘方姜氏鼻炎膏,中草药配方:苍耳子30克、辛夷20克、黄芩35克、细辛40克、白芷25克、龙胆草10克等中草药材,手工工序,精心选药、晾晒、研磨,外用,一日两次,不仅对鼻炎、鼻窦炎 起的鼻塞有确切效果,对鼻炎、鼻窦炎引起的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效果也均佳。

慢性鼻炎治疗:

一、以冷冻、灼烧、开刀为代表的传统手术。这种手术在些小医院、小诊所比较多见,已被证实是损伤大、切除不彻底、恢复时间慢的淘汰型手术,是与现代医学相悖的,提醒患者选择治疗时要警惕。

二、微创疗法治疗慢性鼻炎。微创疗法完全避免了传统手术的缺陷,通过清晰的视野,在电脑的监控下智能的小口径介入,微能量的消融切除,能较好的清除慢性鼻炎的炎症,且由于损伤小,患者随治随走,安全,无痛苦,非常符合现代人医疗需求。

鼻塞的概述

鼻塞,证名。鼻腔阻塞,多兼呼吸不利,并可影响嗅觉。《类证治裁。鼻口症论治》:“肺感风寒,则鼻塞声重,参苏饮、羌活汤;若风热壅肺,亦致嚏涕声重,宜疏散,菊花茶调散;肺火盛鼻,宜清解,黄连清肺饮;鼻塞甚者,往往不闻香臭,毕澄茄丸。”鼻塞多属外感所致,故一般在解表、驱寒、祛风、清肺等治法后,均可缓解。

鼻塞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症状之一,最常见的原因包括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窦炎等。理论上来说,鼻塞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解决。

凡是影响到鼻腔的呼吸通道的宽狭的病变都能引起鼻塞。常见的病变有:鼻腔肿瘤及息肉阻塞鼻腔的呼吸通道;鼻咽部肿瘤以及增殖体肥大;外伤后致鼻中隔偏曲;鼻腔的特异性感染的分泌物阻塞,如鼻梅毒、鼻白喉、鼻结核、鼻硬结症等;另外一种最常见的就是鼻炎鼻窦炎;鼻炎和鼻窦炎会引起鼻塞,主要的病变在于鼻腔的粘膜,起初鼻炎的鼻塞是由于粘膜的水肿而引起的,鼻道是固定的,如果粘膜水肿必然会减少呼吸通气道,粘膜水肿的情况下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随时着体位的变化而会出现交替性的鼻塞,哪边向下哪边不通气,随着病变的加重,粘膜由水肿逐渐变为肥厚,至此,鼻塞就逐渐成为持续性的了。到这个时候就是手术的适应症了。鼻窦炎的鼻塞主要是因为脓液的剌激致使粘膜肥厚。因为是鼻腔粘膜的病变,所以鼻涕吸不进去,吐不出来的。

新生儿鼻塞怎么办好,新生儿鼻塞是怎么回事,新生儿鼻塞的护理方法,新生儿鼻塞的预防方法

一、新生儿鼻塞怎么办好1、药物治疗①可选择使用小儿伪麻美沙芬滴剂:适用于婴幼儿由于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的对症治疗。是专对无发热症状的婴幼儿感冒而配制的,备有专用滴管能准确控制药量。②可选择使用小儿感冒冲剂:为中药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

初生婴儿鼻塞怎么办,新生儿鼻塞的护理,新生儿鼻塞的治疗

一、新生儿出现鼻塞原因新生儿出现鼻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宝宝的免疫功能没有发育健全,此时身体的抵抗力相对差一些,加上很多宝宝在新生儿时期不能完全采用纯母乳喂养的方式,那么抵抗力自然就会降低很多,这个时候如果外界的环境发生了改变,那么就会出现鼻塞的现象,比如说室内出现了温差,一会冷一会热,此时宝宝的

新生儿鼻塞多久能好 新生儿鼻塞怎么掏鼻屎

新生儿鼻塞多久能好一般最少一个星期才会完全康复,严重的有可能要二个星期。新生儿鼻塞怎么掏鼻屎1、棉签蘸水将鼻腔分泌物卷住,随棉签拖出来。新生儿鼻塞一般是要一周的时间才能好的,要注意掏鼻屎的方法。

Hash:5f7d45423c461a604bad6453b232d279aa81595c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