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2:18:0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如何做到运动强心

BY:Crystal 2024-07-01 02:18:01 809 ℃

步行简便易行,相对安全,应成为年老体弱者预防心管等疾病的首选保健运动

运动能降低心血管死亡率

长期以来,很多医生告诫心肌梗塞病人尽量少活动,以减少心律失常、心脏停跳、心脏破裂的风险,病人和家属便以为心梗后卧床休息时间越长越好,活动越少越好。这里存在误区,因为“不能运动”使病人惶恐不安,感到生活无望,长期卧床之后很容易发生血栓栓塞、坠积性肺炎褥疮等严重问题。

多项长达35年以上的研究表明,缺少锻炼与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关系密切。其中包括著名的芬兰双胞胎研究,1.5万多对双胞胎分为规律锻炼和偶尔锻炼两组,前者心血管疾病比后者低20%。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而言,运动能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肌供氧,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包括降低血脂血压血糖

专家表示,经常锻炼还能调节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心血管患者锻炼首选步行

陈思伟介绍,一项对1645名65岁以上老人的前瞻性研究发现,每周步行4小时以上的老人比每周步行少于1小时者,心血管病住院率减少69%,病死率减少73%。如果身体条件好一些,例如有一定锻炼基础的糖尿病患者,则可以选择慢跑,以行进中没有明显气喘为宜。行进方式上,分为常规慢跑和间歇跑,前者速度一般在30~40秒内跑完100米,后者是慢跑和步行交替进行。

考虑到运动本身对老人的心血管系统也是一种考验,陈思伟提醒:锻炼要科学而安全地进行。运动强度决定了效果:强度过低,只能起安慰作用,只有当运动强度达到最大摄氧量的50%才能改善代谢和心血管功能;强度过大,无氧代谢的比重增加会让心血管负荷过度,还会损伤运动器官。怎样知道自己的锻炼强度呢?只要在运动时摸一摸自己的脉搏,看一看能不能达到最适宜的“靶心率”——170减去自己的年龄。例如,70岁的老人,运动后应能达到170-70=100次的心率。

好时间循序渐进

陈伟思说,心血管疾病患者锻炼时间有讲究。早上6时~9时这段时间是心脑血管最危险的时段,因为睡眠后人体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而且一夜没有喝使血液黏稠,睡眠中血流速度减慢,若晨起突然出去大幅度运动,神经兴奋 突然增高,又被清晨室内外的温差刺激,易发生心梗或脑梗。应等太阳出来后,或者黄昏再去锻炼为宜。

在步行锻炼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开始走10分钟,歇一下,再进行30~40分钟,再休息一阵,最后在“靶心率”的强度下持续20~30分钟。运动总量每次应在3公里或30分钟以上,一周最少运动5次,若运动间歇超过3~4天,则效果就会打折扣。一路上应避免迎着大风、上下台阶和爆发用力。

运动时应备应急药物

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应随时携带应急药物。运动时血压会上升,高血压患者应该用药物将血控制在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时间运动时应监测血糖,注意调整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用量,如果血糖高于14mmol/L的情况下不要运动。

运动强度分级与心率是怎么样的,介绍运动强度分级与心率的相关知识

运动强度是指我们在运动时用力和身体的紧张程度,与心率有一定的关系,这是判断运动负荷的参考标准之一。太极拳是一种运动强度较小的运动,而马拉松则运动强度很大的运动。下面我们来介绍运动强度分级与心率的相关知识。运动强度分级与心率的关系。运动强度也就是运动对人体造成的刺激程度。运动强度对身体的影响。

强健心脏方法 哪些运动增强心脏能力

心脏在人体中是最重要的器官,心脏的健康关系着一个人的生命。近年来,心脏病患者不断增多,导致人们的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所以,生活中要积极地进行心脏的强化练习,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如何把心脏锻炼增强?跳舞是一种全身运动,可放松身心,愉悦心情,减轻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摄氧量,有益心脏健康。

如何做到运动强心

步行简便易行,相对安全,应成为年老体弱者预防心血管等疾病的首选保健运动。运动能降低心血管死亡率长期以来,很多医生告诫心肌梗塞病人尽量少活动,以减少心律失常、心脏停跳、心脏破裂的风险,病人和家属便以为心梗后卧床休息时间越长越好,活动越少越好。

Hash:7186cf5f8caafaf70101ca46514676526a371dc2

【声明】本文由用户Crystal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