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3 01:03:4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高温酷暑天,如何预防中暑

BY:Dawn 2024-06-03 01:03:41 1728 ℃

夏季天气炎热不已,经常在户外活动的人群要面临中暑的问题,头晕眼花四肢无力,严重伤害身体的健康,其实只要做好预防是可以避免中暑发生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预防夏季中暑的四妙招。

一、从饮食调理开始

夏季,为适应肌体散热需要,液循环发生重新分布,流向皮肤的血液增加,内脏特别是胃肠道血流减少,人体消化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食欲降低,所以饮食调理和分的补充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老人舌面味蕾减少,嗅觉细胞更新缓慢,所以夏季老人的膳食要经常变换花样,注意要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适当吃些含食物如瘦肉蛋类、乳类、花生核桃豆制品将有助味蕾细胞再生,提高味觉。夏季出汗多,除了补充水分外,还要补。专家认为,凉开水最容易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促进肌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经常喝白开水的人,体内脱氢酶活性高,肌肉乳酸堆积少,不易产生疲劳。所以,老年人夏天不渴也要主动喝点水。补钾需要适当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

二、保障睡眠充足

充足的睡眠是肌体特别是大脑机能恢复的保证。但是夏季夜晚时间短而且闷热难当,所以很难入睡,老人没有上班的约束,可以利用清晨凉爽多睡一会。午睡有利健康,而且在炎热的午后,睡眠可以降低肌体代谢率,减少产热。研究表明,午睡可使体内激素分泌平衡,能使心肌梗塞等发病率减少30%左右。

三、多运动锻炼身体

首先每天至少抽出1~3小时到室外活动,根据各人的自身条件,主动去适应热环境,进行各种活动如散步跑步体操等。开始时要尽量避开气温最高的时段,逐渐向高温时段适应。通过活动,可加强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促进汗腺分泌,通过发汗,有效地维护和强化肌体散热功能。

四、心理调适必不可少

在夏季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日照时间不断延长,人们的睡眠时间和饮食量逐渐减少,加上出汗增多,人体电解质代谢出现紊乱,影响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这种情况 大约出现在16%的人身上,特别是中老年人。医学上称之为“夏季情感障碍”,其表现为情绪烦躁,爱发脾气心境不佳行为古怪。此时应有意识地避开这种不良的心绪,保持冷静平和的心理状态,避免生气动怒,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开阔,使肌体气机宣畅,情绪外向,心神得养,以达“心静自然凉”之目的。此外,有意识地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常到海滨、山林等处走一走,也将有助于良好心境的形成。

上面四种方法就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的身体健康变得越来越好,但其实除了上面的四种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在炎炎的夏日保持自己的身体凉爽,尽量少在中午高温时段外出,这也可以很好的避免夏日中暑。

中暑急救:中暑的症状及中暑后的急救措施

夏季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痛、眼花、耳鸣、头晕、口渴、心悸、体温正常或略升高,短时间休息可恢复;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成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可恢复

如何应对中暑,中暑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中暑后注意什么,预防中暑的食疗偏方

若出现中暑症状就可及时服用防暑药品缓解病情。2.轻症中暑出现上述症状后未能脱离高热环境,体温升高至38.5℃以上。为内科临床急症。常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数小时或连续数天高温后发生中暑。发病前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临床表现,并有出汗过多而有水盐代谢紊乱和酸中毒。

冬天中暑_冬天会中暑吗

冬天会中暑吗中暑是指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体内的体温调节出现了紊乱情况。特别是颅脑病患者、老弱人群、产妇尤其容易发生中暑。中暑严重会引起抽搐、死亡、永久性脑损害、肾脏衰竭。冬天温度不高,一般在室外很难发生中暑的情况。但是冬天室内的温度高,空气流通不良,这也会引发“冬季中暑”。常见的中暑原因有:小

Hash:7a1e6d64d43b6ba143da913ac701c2b1c56ee005

【声明】本文由用户Dawn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