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8 19:27:22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居家及社区养老的设计要点

BY:Florida 2024-07-18 19:27:22 738 ℃

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亿,占总人口的12.5%。预计到2051年,老龄人口将达到巅峰的4.37亿,占总人口的31%左右。

如此惊人的数字表明,养老问题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必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解决好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尤为重要。

必然选择:

居家及社区养老模式

我国老年人口多且发展迅速,然而当前我国的养老居住和服务资源严重短缺。目前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只有11.6张,即只有1.16%的老年人能入住养老机构。面对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国家较难在短时间内有足够的财力建设充足的养老机构。

鉴于我国老年人口众多且未富先老的国情,政府制定了“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集中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政策,确立了以“居家及社区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

“居家及社区养老”不仅符合我国老年人的养老居住心理需求,也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整体要求。

据全国老龄办的调研显示,85%以上的老年人有居家养老的意愿,多数人认为只有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时才考虑去养老院居住。同时依托基层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有限资源惠及全体居民、实现最大民生效应的重要举措。

现状:

当前社区建设难以“适老”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时间短,因此在解决养老居住问题上积累的经验较少,导致了在当前普通社区中,很难为老年人提供较好的居家及社区养老服务。这不仅反应在过去的旧小区中,当前新建的小区中也同样存在着这些问题。

一是社区缺少老年服务设施。在目前社区设施的配套建设中,公共服务功能主要是为年轻人考虑,很少考虑老年人的要求。例如老人希望有娱乐活动健康检查、上门服务、便利经济的餐饮、日托照管以及短期居住和护理等服务设施,但是这些目前都还很缺乏,有待增加完善。

二是住宅户型未考虑老人居住的多样性需求。住宅户型的设计未考虑老年人居住的多样性,户型形式千篇一律。调研表明老人的居住状态存在着独居型、空巢型、与子女同住型、与子女邻居型等多种情况。因此,户型既要有专门为老人设计的老人户型,也应该配置可以与子女同住或者临近居住的老少户等。

三是套内空间缺少适老化设计。目前住宅市场上的户型设计很少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尤其在无障碍设计方面比较欠缺。

为了保证老人在套内生活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需要考虑在住宅内必要的部位设置扶手,考虑轮椅转圈的要求,同时应尽可能避免出现高差等。

四是住宅建造中未考虑将来改造的可能性。近年来大量建造的住宅中,未考虑我国老年人口将快速增长的国情,住宅的适应性较差。为了提高适应性,住宅的设计与建造需要为将来的改造做好必要的准备,如为扶手的安装预留固定的位置,墙体需要考虑可拆改 性等。

五是小区环境不符合老人的活动特点。新建的住宅区特别是高档住宅区多数只重视园林的构图、景观效果等,而未考虑老人的室外活动要求。笔者在调研中注意到,老人在社区中的活动主要有晨练、散步、聊天、带小孩玩耍等。所以在设计中需要考虑老人的特殊需求,具体可以从道路系统、组团环境、公共绿地、健身休闲场所等方面重点把握。

建议:

养老社区设计的三个层面

借鉴国际相关经验,结合我国老年人居住需求的调研,笔者建议可尝试分三个层面来覆盖老年人的居家及社区养老的需求:

首先,在一般住宅中配置面向老年人的户型。

在普通社区中,可以设计一定比例的老人户型。根据老人与子女居住的关系,户型可以有“纯老户”和“老少户”两种不同类型。老人户型的设计位置建议选择在社区中景观较好、安静舒适的地带。

在高层住宅中因为有电梯可考虑集中配置,多层住宅当没有电梯时则建议将老年住宅配置在底层,方便老人出入。社区户外环境以及住宅户型中都应考虑老人的无障碍设计要求。

其次,在社区中配建老年公寓。

有的老年人希望与子女住在同一社区内,但需要分户或临近居住(调研中了解到年轻子女也存在同样的需求),这样既能保持彼此生活的独立性,互不影响双方的生活,同时也方便老人和子女之间的相互照顾。社区中配建部分老年公寓是满足上述居住需求的方式之一。

老年公寓可以统一管理和服务,配有餐饮、健身、娱乐健康管理等功能,老人们在公寓内有一定的生活照料,同时还可以相互交流,参与各种活动,减少老人们各自在家居住的寂寞及与子女一起住的相互干扰。

最后,在社区内设立小规模多功能的老人服务中心。

年龄稍大的老人,随着身体机能的衰减,一日三餐和日常的家务已经成为了他们的负担。为此,在小区中配建社区老人服务中心(或称日间照料中心),可以为老人提供日托接送、健康检查、送餐服务、协助洗浴、帮助进行机能训练、组织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等全方位的服务,还可以衔接政府的管理机构,成为政府相关公共服务的“二传手”。

综上所述,以“居家及社区养老”为主要居住养老模式符合我国的国情,也符合我国老人的居住需求。

具体来说,普通住宅社区中可考虑嵌入式的配置老年服务设施,如建设多功能养老服务中心等;可根据社区老年人口的比例,合理配置老少户或建设一定量的老人公寓,并进行室内、外空间的适老化设计与改造。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建立起全方位、多角度的“居家及社区养老”的居住服务体系,构建人性化的和谐社区。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住宅问题已经开始显现,但是,目前的住宅建设中普遍没有体现老年人的居住需求。面对90%的老人都将在家养老的国情,这个现状显然没有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

研究先行。事实上,我国的老年住宅研究起步较早,但是研究与实践之间一直存在着“时间 ”。对许多设计师,尤其是年轻设计师而言,老年人究竟有哪些特殊的居住需求,住宅设计中如何体现和满足这些需求,仍是新鲜课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教授旅日多年,对日本养老模式和老年住宅有着充分而深入的了解。回国后她多次带领学生组织调研,挨家挨户了解老年人的居住需求,潜心研究国内现状,注重日本经验的“本土化”,并积极投入项目实践,形成了许多成果。本报《老年住宅困局待解》一文(5月5日第1版)曾作专题报道,受到业界普遍认同。

为此,我们特邀周燕珉教授作为主持人,开辟“周燕珉住宅设计教室”专栏。专栏将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方式,以不同的功能空间为划分单元,为广大设计师提供确凿的设计建议,也帮助广大读者了解老年人的居住需求。

“适老化住宅”门厅设计要点

门厅在住宅中所占面积虽然不大,但使用频率较高。老人外出或回家时,往往要在门厅完成许多动作,例如换鞋、穿衣、拿钥匙、转换轮椅,等等。因此,门厅的各个功能须安排得紧凑有序,保证老人的动作顺畅、安全。

门厅空间除满足换鞋等基本活动需求外,还应考虑接待来客的必要空间、护理人员的活动空间、急救时担架出入所需空间,并预留轮椅的通行及回转空间。

老年人使用的门厅适合采用进深较浅的形式,宜有较长墙面布置鞋柜、鞋凳等家具,还应较为开敞,提供轮椅活动的空间。

社区养老提供新模式,时间储蓄助力居家养老

面对我国老龄社会的提前到来,哈尔滨市烟厂社区设立了时间银行,通过储蓄时间的方式进行接力式服务为空巢老人的社区养老提供了一种全新模式--6月9日,哈尔滨出现了入夏以来最高温--36摄氏度,家住哈尔滨市东大直街87号的74岁张凤云老人和82岁的

实现“空巢老人”社区养老

目前,老年人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茅永红建议,实现“空巢老人”社区养老。茅永红认为,社区养老首先要广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志愿者居住和生活在“空巢老人”的周围,采取“结对子”和登记的方式,有利于就近就便解决“空巢老人”最现实的生活难

农村居家养老困境如何破解,建立社区互助养老模式

目前,该项目通过广水市李店乡黄金村农家女养老服务中心运行,已成功创出农村老年人互助、留守妇女照顾老年人等多元合作的关爱农村老年人模式,并建立了一批关爱农村老年人互助会。

Hash:04a5afaa92df8550cdee2e9f01397d18b525a5c4

【声明】本文由用户Florid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