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7 22:09:55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黑眼圈是哪些疾病的信号

BY:大叔18岁 2024-08-17 22:09:55 374 ℃

我们知道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引起黑眼圈,其实,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很多身体疾病也会引起黑眼圈的出现,黑眼圈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那么黑眼圈是哪些疾病的信号,下面来了解一下。

黑眼圈是哪些疾病的信号

1、月经不调

对于女性来说,如黑眼圈长期存在,可能是痛经月经不调引起的。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痛经是由气滞淤、寒凝血淤引起气血运行失常所致,而黑眼圈便是气血运行失常在面部的表现。此外,经血量过多或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女性,也容易出现黑眼圈。

应对:如果是月经不调导致了黑眼圈,那么你就需要调理自己的月经了。

2、过敏性鼻炎

黑眼圈也可能和鼻子问题有关系。如果你一年到头早上起床就打喷嚏流鼻,就会因为眼睛下方静脉窦附近的血流增加而造成黑眼圈。所以如果你患有过敏鼻炎,想不拥有黑眼圈是不太可能的。

应对:不要待在烟雾弥漫的环境,早晚注意冷空气刺激到气管,而引起过敏打喷嚏;而且打喷嚏千万别太用力,因为那会压迫到肌肤的微血管

3、慢性胃炎

如果长期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胃炎反复发作,黑眼圈也会加重。患有神经衰弱兼内脏疾病,尤其是慢性胃肠疾病的人,也会出现黑眼圈。

应对:合理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并且注意饮食卫生,不能再给脆弱的胃肠额外的刺激。

4、肾亏

传统医学认为黑眼圈是肾亏所致。肾精亏少则两眼缺少精气的滋润,肾之黑色就浮越于上,因此双目无神,眼圈发黑。如果长期生活方式健康性生活过度的话,就很容易导致黑眼圈。

应对:要防止过度劳累,不能熬夜,拥有规律的生活,同时加强内心修养,保持心情愉快,防止情绪变化激烈。

5、慢性肝病

大约有20%的肝病患者,如慢性肝病,尤其是肝功能长期不正常肝肿大者,在暴露部位,如面部、眼眶周围有色素沉着,呈现出“黑眼圈”。

应对:减轻肝脏负担,给予充分的营养,以便修复被损害的肝细胞,恢复肝功能

出现黑眼圈后要及时进行调理,要有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黑眼圈也有可能是子宫肌瘤的早期症状

经常熬夜,或者睡不好觉的人,都有可能出现黑圆圈,因此,这种事情大家习以为常,也不会多加留心。但是,如果本来皮肤细腻又漂亮的女性,又不怎么熬夜,突然出现黑眼圈,并且容易感冒,伴有便秘,这时候女性朋友要提高警惕了,因为,这有可能就是子宫肌瘤的信号。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它维持内分泌系统平衡,保持女性特征及正常的生理代谢。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能促进女性附件器官的生长发育,同时又能保持女性的第二特征,保持女性青春焕发。如果卵巢出现了异常,不仅影响到女性的美丽,还会影响到女性的身体健康。因此,当女性突然变“丑”,需要警惕子宫肌瘤

女性子宫肌瘤和黑眼圈有很大的关系,心理压力过大、饮食不合理、生活无规律等都会降低人体的正常机能,出现代谢絮乱,就会造成卵巢疾病和内分泌失调,久而久之,卵巢就会出现组织增生异常,形成子宫肌瘤。

怎样预防子宫肌瘤

女性从青春期开始,每2年做一次B超检查。平日,应合理均衡饮食,而高胆固醇、高蛋白,缺乏维生素A、C、E,都会促成子宫肌瘤发病。另外,尽量避免经常服用口服避孕药、抽烟、心理压力过大等因素,避免造成体质酸化,免疫力下降,易使卵巢组织异常增生,导致子宫肌瘤,甚至癌变。

子宫肌瘤的其他症状

在临床上,子宫肌瘤经常表现为小腹疼痛、小腹不适、白带增多白带颜色发黄、白带异味、月经不调,甚至有些病患通过触摸,还能感觉到小腹内有肿块,性交时有疼痛。由于早期的子宫肌瘤没有太明显的特征,因此,患者不易发现。建议患者定时进行妇科检查,对及早防治子宫肌瘤有极好的作用。

女性朋友要警惕自己身体的变化,看似平常症状,就有可能预示着某种妇科疾病的发生,就像这突然的黑眼圈,就有可能是子宫肌瘤的病发信号,女性千万提高警惕,要知道的是,子宫肌瘤的早期非常容易被患者忽视。

判断你的黑眼圈类别

要选对产品,首先要清楚自己是哪一类型的黑眼圈。常见的黑眼圈种类有三种:青色黑眼圈,又称血管型黑眼圈,因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眼周肌肤泛青,这是最常见的黑眼圈类型。

黑 黑眼圈,也称泪沟形黑眼圈,因眼睛浮肿眼袋松弛在脸上形成阴影,属于松弛型黑眼圈。

茶色黑眼圈,眼周色素沉着或肌肤黯沉导致的色素型黑眼圈。

首先,平视镜子,不笑的时候,你的眼头附近或者眼下凹陷处,是否有色素沉淀或呈青蓝色?如果是,那么轻轻撑平下眼皮,检查这部分的肤色与其他部分的肤色是否有落差?如果有,说明你属于色素型黑眼圈;如没有,那么再注意观察自己的下眼睑部位是否呈现青蓝色,如有,说明你属于血管型黑眼圈;继续观察,眼头皮肤最薄的部分,是否泛出淡淡黑色?如果有,那么你属于松弛型黑眼圈。

当然,这个世界有时候不那么平衡,你也可能懊恼地发现自己的黑眼圈具有多种特征,既有色素沉淀的烦恼,也有血行不良的问题,还有因为年龄增加而造成的松弛型黑眼圈,需要将黑眼圈攻防战进一步升级。

专家分析黑眼圈如何形成的

1、眼部皮肤是人体皮肤最薄的部位。眼部表皮与真皮的厚度总和才约0.55厘米,同面部表皮与真皮的厚度总和约2厘米相比,要薄1/3-1/5,更易受到外界伤害。眼部分子结构十分细小,任何脸部保养品抹在眼周都会造成眼部伤害,导致眼部疲劳,加速眼部衰老。

2、眼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丰富,柔软而富有弹性,有利于运动。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结构中,分布着极为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这些毛细血管的管壁非常薄,并有一定的渗透性。疏松的结缔组织容易充血、积水,形成血肿或水肿

3、眼部皮下几乎没有皮脂腺汗腺分布,眼睛周围的细薄皮肤非常干燥、缺少水分。如果用手轻轻地按下整个脸,就能见到,额头和鼻子周围都是油润光滑的,到了脸颊油润程度就变轻了,而眼部的皮肤则呈现出干燥感,这是因为眼部缺少皮脂腺与汗腺,眼周皮肤没有天然的滋润能力,由此能供给的油脂相对要少得多,这也是眼部皮肤极易疲劳和衰老的一个原因。

4、眼部周围的肌肤,敏感脆弱,微血管极为微细,皱纹的出现,往往都是从眼部开始。熬夜通宵,血液循环不良,黑眼圈马上就会出现;眼部皮肤营养失衡,眼袋就会出现;每日在电视机电脑屏幕前超过5小时,工作压力大,长期不科学化妆品护理等等,所有恶劣环境之下,老化就从双眸开始。

5、眼部肌肤的工作负荷重,易疲劳。眼皮具有以泪液使眼睛保持滋润的重要功能,避免眼睛受伤,并保护眼睛免受光线及污物的侵害。据科学仪器测试,眼睛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即使每天正常工作,也要眨动2.4--2.8万次,这一连串的动作使眼部肌肉及其周围细致的皮肤受到莫大压力,这是人体其他部位肌肤所未有的现象。由于眼睛越大,其眨动时的跨度也越大,以致大眼睛的人眼部更易疲劳和衰老。

综上所述,眼部是我们人体及其重要的 也是人体非常容易疲劳的其中一个部位,如果保护不好非常容易出现皱纹、松弛以及老化的,我们务必保护我自己的眼睛。

黑眼圈与月经不调的关系

眼圈发黑,通常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上下眼睑近睫毛部位皮肤呈棕褐色或浅灰黑色,有时伴有该皮肤的轻度粗糙增厚或有皱褶。此型较少见,多在中年后才出现。这一类眼圈发黑引起的原因较复杂,有的因外伤后,局部容易遗留较显著的色素沉着斑;有的因在眼睑部的皮肤有脂溢性皮炎、上眼睑部神经性皮炎皮肌炎或重症睑缘炎等,即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粗糙、增厚及色素沉着。

第二种从内眼角向下方约呈45度角的棕褐色或浅灰黑色月弯形条状,年轻时不明显,到中老年时期开始走向外上方一直达到外眼角,呈完整半圆形,约数毫米。此型多见,青年至老年几乎均可见到,只有色泽深浅不同之分。

这一类的眼圈发黑,一般是随着年龄及身体健康状态的变化而形成,多因患严重失眠贫血或某些妇女病,如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及性生活不节制等,色泽会加重而明显。

第三种某些病理变化在眼周毛细血管上的反映。如动脉硬化、更年期、大病之后体质较差时,都会造成眼周充血,进而瘀血,也会使眼周变黑。

虽然黑眼圈主要是因为睡眠不足造成的,但是经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黑眼圈也可能是因为月经不调导致的。所以如果平时自己睡眠很好,然而却出现了黑眼圈,那么,你应该考虑下自己是不是出现了月经不调。

黑眼圈预示疾病 教你去黑眼圈

月经不调对于女性来说,如黑眼圈长期存在,可能是痛经或月经不调引起的。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痛经是由气滞血淤、寒凝血淤引起气血运行失常所致,而黑眼圈便是气血运行失常在面部的表现。去除黑眼圈的方法:如果是月经不调导致的黑眼圈,那么你就需要调理自己的月经了。患有神经衰弱兼内脏疾病,尤其是慢性胃肠疾病的人,也会出现黑眼圈。

黑眼圈预示疾病教你去黑眼圈

月经不调对于女性来说,如黑眼圈长期存在,可能是痛经或月经不调引起的。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痛经是由气滞血淤、寒凝血淤引起气血运行失常所致,而黑眼圈便是气血运行失常在面部的表现。去除黑眼圈的方法:如果是月经不调导致的黑眼圈,那么你就需要调理自己的月经了。患有神经衰弱兼内脏疾病,尤其是慢性胃肠疾病的人,也会出现黑眼圈。

黑眼圈预示五种疾病 如何彻底去除黑眼圈

现在熬夜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很多人都习惯了熬夜,特别上班族们,熬夜频率更高。我们知道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引起黑眼圈,很多人对于黑眼圈都以为只是因为熬夜造成的,其实,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很多身体疾病也会引起黑眼圈的出现,黑眼圈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那么,我们该如何去除黑眼圈呢?对于女性来说,如黑眼圈长期存在,可能是痛经或月经不调引起的。传统医学认为黑眼圈是肾亏所致。黑眼圈是一些慢性疾病的外在表现,如慢性肝病,尤其是肝功能长期不正常、肝肿大者,黑眼圈往往长期存在。

Hash:01f4e95ed5aa33617b840e81364d108a0737229a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