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5 09:34:42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蜈蚣咬伤的治疗要怎么办

BY:大叔18岁 2024-08-15 09:34:42 489 ℃

蜈蚣是一种陆生多足类节肢动物,俗称百足,体扁而长,腹背约有20节,每一体节有一对脚,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位居口器直后,故一般称为腭牙或毒肢,能排出毒液。蜈蚣性畏日光,喜欢潮湿地,多栖息在腐木、石隙间或阴湿的草地中,偶有藏伏于衣物内。下面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蜈蚣咬伤的治疗要怎么办

蜈蚣是一种陆生多足类节肢动物,俗称百足,体扁而长,腹背约有20节,每一体节有一对脚,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位居口器直后,故一般称为腭牙或毒肢,能排出毒液。蜈蚣性畏日光,喜欢潮湿地,多栖息在腐木、石隙间或阴湿的草地中,偶有藏伏于衣物内。人们在室外工作或小儿玩耍时,可被蜈蚣咬伤而致中毒室内潮湿和不清洁,亦会有蜈蚣潜入,造成咬伤中毒事件。

当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蜈蚣越大,螫入时注进毒素越多,中毒症状也更严重。蜈蚣毒液呈酸性,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此外尚含酪氨酸、蚁酸、脂肪油、胆固醇等。人被蜈蚣咬伤后可引起局部组织破坏及淋巴管炎,毒液也有致敏作用,有时可引起大面积紫癜

蜈蚣咬伤危重度的评估

蜈蚣咬伤的危重程度应综合考虑到以下方面因素:①蜈蚣的大小与毒液注入量有关。②局部症状与全身中毒症状表现。③过敏反应的表现。

1、中小型蜈蚣咬伤 出现局部疼痛,被咬伤处有白色圆形隆起,其后潮红,可有水肿,表皮坏死,淋巴结炎,一般在1~3星期内好转、消失。部分患者未经有效治疗,伤后1个月仍有局部肿胀瘙痒等。

2、大型蜈蚣咬伤 局部灼热肿胀、剧痛灼痛难忍。重者可出现局部水泡或坏死,有明显淋巴管和淋巴结炎。毒素吸收后也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发热等,甚至出现谵妄抽搐昏迷。幼儿因体重轻,往往全身症状重。

3、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有类似蜂毒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症状,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及致死病例报道。

饲养人员防止被蜈蚣螫伤中毒:饲养人员在捕捉蜈蚣时应使用小铲或其它农具翻开上块或碎石,发现蜈蚣时迅速使用铁 、竹制的专用夹子挟抓蜈蚣,防止被其螫伤受毒。如在捕捉时不慎被螫伤,可根据情况先挤出毒汁,

简单治疗:

(1)用肤木的汁液涂擦伤处;

(2)用黄草纸卷盐点燃后,从纸卷的另一端将烟灰吹于患处;

(3)用氨花露水涂抹伤处;

(4)用鸡蛋清或雄鸡唾液搽抹伤处;

(5)用蜗牛、蛞蝓、蚯蚓身上的粘液搽抹;

(6)用清凉油搽抹;

(7)用大蒜汁,桑汁拌白盐搽抹;

(8)用香烟丝捣烂拌茶油搽抹;

(9)用新鲜活蜈蚣捣烂拌茶油抹患处;

(10)用碱水或头切片涂在伤处。

蜈蚣的介绍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蝍蛆等,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

黑头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黄色,体型更小。上述三种以红头蜈蚣最佳,体型大,产量高,性情温顺,适应性强,生长快。一般在农村较为多见,常位于潮湿的墙角、砖块下、烂树叶下、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较为常见。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谱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喜欢捕食各种昆虫。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药用。适宜人工饲养。《本草纲目》曰:“蜈蚣,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岐尾。”通常身体很长,并且有许多对步足。《本草衍义》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蜈蚣与蛇、蝎、壁虎、蟾蜍并称“五毒”。

蜈蚣的成长

蜈蚣(Centipede)扁长节肢食肉动物,每一节皆有脚 一对。源起希留利亚纪(志留纪),至今仍有两千八百种存活。[1] 和节肢动物一样,以多节肢生物闻名。

蜈蚣为节肢动物。喜栖于潮湿阴暗的地方。人工饲养多模拟自然环境,让其栖息于腐木石隙下和荒芜阴湿的茅草地上。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等地。主产湖北荆州、宜昌、孝感、郧阳等地市及老河口、襄阳、荆门、阳等市的部分县,全省年收购量占全国 80% 以上,产品销全国并出口;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湖南亦有少量收购,多为自产自销。70 年代浙江开始人工试养,但因病害,天敌,食料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进展缓慢,还不能提供商品。靠捕捉野生蜈蚣药用,供应偏紧。

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 9~17 厘米,宽 0.5~1 厘米。全体由 22 个环节组成,最后一节略细小。头部两节暗红色,有触角及毒钩各 1 对;背部棕绿色或墨绿 ,有光泽,并有纵棱 2 条;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体节有脚 1 对,生于两侧,黄色或红褐色,弯作钩形。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质量以身干、虫体条长完整、头红身绿者为佳。

蜈蚣为常用药材,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能。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症、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蜈蚣的用药禁忌

1、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2、血虚生风者及孕妇禁服。

3、不良反应及治疗:主要为过敏反应:

(1)因臂痛服用乌头汤加服蜈蚣2条,翌日双脚皮疹隆起,用抗过敏药后恢复。

(2)因口眼歪斜,在服牵正散时加服蜈蚣2条,研末冲服,6h后出现皮疹,停药后消失。

(3)因风湿痹痛用生蜈蚣研粉,日服2g,第一次服药后2小时,服部及下肢起红疹,搔痒,再服时病情加剧,停药后,服抗过敏药,痒止疹退。后因风湿痹症加剧,继续服生蜈蚣粉1克,随即又起疹,后用文火培至黑褐色的蜈蚣粉,未发生过敏。

(4)因患面神经麻痹,每日服中药一剂,内有蜈蚣4-5条,半月后出现胃痛,给予对症治疗。服中药至35天,累计服蜈蚣150余条之后,患者出现胃痛心悸胸闷气短心电图呈ST-T改变,因考虑所服中药方中除蜈蚣外均无毒。可能系药物中毒导致心脏损害、并确证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对症治疗半年后恢复。

蜈蚣的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蜈蚣提取物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一定作用。

2、抗菌作用:本品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外试管法表明,本品水浸液,乙醇、乙醚提取液对葡萄球菌,八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并不显示直接的抑制作用。

3、促进免疫功能: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服药前清IgG和E玫瑰瑰花环形成率分别为0.034±0.025mg/L和0.213±0.022mg/L。服蜈蚣后,血清IgG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明显升高,早晚唾液中IgG、IgA均高于正常人P<0.05,0.01。

3、毒性:小鼠口服给24hLD50为9.90g/kg(9.63-10.18g/kg);小鼠腹腔注射24hLD50为6.66g/kg(6.48-6.84g/kg)。用18-20g小鼠共60只,剂量为1g/kg,观察lwk,无死亡。亚急性毒性:50-55gWistar大鼠,每日1次ig给药的最大剂量为2g/kg,连续15d,分别死亡动物,检查血象、NPN,脏器病理切片光镜检查等均未见异常。蜈蚣毒液ip小鼠的LD50为22.5mg/kg。大剂量时小鼠表现为极不稳定、抽搐,然后在几分钟之内死亡。小剂量时表现为站立不稳呼吸急速和衰竭,惊厥等,可能逐渐恢复或死亡。

蜈蚣咬了怎么办_被蜈蚣咬了怎么办

蜈蚣有毒吗对于蜈蚣是否有毒这个问题,很难说。因为一些蜈蚣是有毒的,一些是没有毒素的。除非我们对蜈蚣充分认识,才能分清楚哪些蜈蚣有毒,从而避免被咬。身形为长形,像笔芯一样大小的蜈蚣是无毒的,但是体型像无名指那样大小的蜈蚣是有毒的。这类的蜈蚣小脚非常多,跑得很快。蜈蚣的尿最毒,它们会把尾巴弯过来注入尿液

蜈蚣咬伤怎么办,蜈蚣咬伤有什么反应

人被蜈蚣咬伤后可引起局部组织破坏及淋巴管炎,毒液也有致敏作用,有时可引起大面积紫癜。

蜈蚣咬伤的治疗要怎么办,蜈蚣咬伤的饮食护理

部分患者未经有效治疗,伤后1个月仍有局部肿胀、瘙痒等。

Hash:f41132005911a51d9a03ff3d7c8dfa83e1e87d4f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