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8 09:28:55

湿证 什么是寒湿困脾证

寒湿困脾证是寒湿之邪内盛,困阻脾胃枢机所引起,临床以脘闷体重、便溏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痰饮、泄泻、霍乱、黄疸、水肿。现代医学的急性胃肠炎、黄疸型肝炎、肾炎等疾病可见此病证。那么什么是寒湿困脾证呢?接下来让我们具体地了解一下寒湿困脾证的相关知识。

寒湿困脾证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或痛,腹痛便溏,口腻纳呆,甚则泛恶欲吐,口淡不渴,头身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身目发黄,其色晦暗不泽,或妇女白带量多,或舌体胖,苔白腻或白滑,脉缓弱或沉细。

寒湿困脾的病理特征是脾阳不振和湿邪内盛。可因素体脾阳不振,加之饮食不节,过食生冷,使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停滞而为水湿。内生的水湿又困阻脾阳,形成恶性循环。亦可因冒雨涉水,或居处潮湿,寒湿内侵,脾阳受困而形成。寒湿困脾证临床表现为脘腹痞闷胀痛,饮食减少或不思饮食,口中黏腻,大便溏泄,头重如裹,肢体困倦沉重,面色晦黄,或面目肌肤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妇女白带增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由于寒湿内盛,中阳受困,脾气被遏,运化失司,故见腹胀便溏;寒湿困阻,清阳不展,故见头身困重,面色晦黄;寒湿困遏阳气,水湿失于温化,泛溢肌表,故尿少肢肿。

什么是寒湿困脾证

【概念】寒湿困脾证是指由于寒湿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证候。又称湿困脾阳证、寒湿中阻证。在六经辨证中,一般归属于太阴病证。多因饮食失节,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停滞中焦;或因冒雨涉水,久居潮湿,气候阴雨,寒湿内侵伤中;或因嗜食肥甘,湿浊内生,困阻中阳所致。本证以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寒湿内盛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因阴寒偏盛,水湿不化,水泛肌肤,则肢体浮肿;未伤津液,则口淡不渴;水湿阻遏,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短少。因此,《东医宝鉴》:“水肿由脾虚湿胜,凝闭渗道,水渍妄行,故通身面目手足皆浮而肿,皮薄而光,手按成举手即满是也。”寒湿困脾证所致水肿,若因坐卧湿地,远行涉水,或冒雨露而行,则水湿内侵,壅滞脾胃,影响三焦决渎、膀胱气化而致的水肿,多为阳水;若因脾阳不足,气不化水,健运失职,水湿内停中焦,泛滥肌肤所致的水肿,多为阴水。前者肿势逐渐蔓延全身,后者肿势以腰以下,足跗部水肿为多见,且常易累及肾阳,而成脾肾阳气俱衰的证候。寒湿下渗,带脉不固,故带下清稀量多。湿困中焦,脾胃运化水谷功能障碍,则精微不布,气血化生乏源,不能上荣肌肤,故面色黄晦。即“寒湿内生,色必滞暗,变黄变黑,皆沉晦不明”(《医原》)。若寒湿壅阻中焦,阻滞肝胆气机,胆汁不循常道,泛于肌肤、白睛,下流膀胱而发为黄疸,以寒湿为主,称为阴黄。故《临证指南医案》云:“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阴黄之黄疸表现为白睛、肌肤、颜面发黄,其色晦暗如烟熏。舌质胖有齿痕,为水湿上浸,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湿困气机,故脉来怠缓。

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鉴别

寒湿困脾证:脘腹胀闷痞满疼痛,口淡乏味,肢体沉重困顿,食欲不振,呕恶欲吐,大便溏薄,小便不利,肢体浮肿,口不渴,或妇女白带量多质稀,面色黄晦,或白睛、肌肤、颜面发黄,其色晦暗如烟熏,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以寒湿内盛和脾运失健为临床特征。

湿热蕴脾证:脘腹胀满痞闷,不思饮食,恶心欲吐,头身困 重,大便溏薄,小便短黄,或白睛、肌肤、颜面俱黄,色泽黄亮如橘子。甚则起病急重,黄色如金,伴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及出血诸症。口苦,厌油腻,肌肤瘙痒,或浮肿,皮肤发亮紧绷,或不发热或身热不扬,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以湿热内蕴和脾运化功能失调为临床特征。

鉴别分析

寒湿困脾证和湿热蕴脾证,均由湿邪为患,故具备脘腹痞闷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头身困重,大便溏薄,黄疸,苔腻,脉濡的共同症状。

寒湿困脾证和湿热蕴脾证,均由于水湿内停,阻遏中焦,壅遏气机,脾阳被困,进而影响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气机升降失常而致一系列消化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脾与胃同居中焦,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脾与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纳运相得,共同完成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运输功能,若湿邪外侵,常易困脾,同气相求,而成湿壅中焦之变。脾阳虚或肾阳不足,温运气化水液功能失调,常致内湿停聚,损伤脾胃之气,健运失职,致脘腹痞闷胀满。湿困脾胃,胃不受纳则不思饮食,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湿邪困遏脾胃,脾气不运,水湿不化,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则大便溏薄。脾主身之肌肉,四肢为脾之外候,湿邪困脾,脾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不布,湿邪困遏肌表经络,阳气阻滞不能外达,则头身困重。湿邪阻遏中焦,脾胃邪实,反侮其不胜之肝胆,湿邪浸淫,肝胆失于疏泄,胆液被阻,不循常道,则外达肌肤,上溢白睛,不注膀胱而作黄疸。湿邪困遏阳气,阻压脉道,则苔腻,脉濡。

寒湿困脾证的护理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寒湿困脾的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生姜粥:粳米50克、生姜5片捣烂同煮,粥将熟时放入葱,宜温服。

2、仙术汤:将苍术500克、茴香60克、炙甘草60克、干红枣500克(去核焙干),共研细末,加面粉500克、盐120克共拌匀炒热,晨起开水冲服50克,每日一次。

3、茯苓粉粥:白米30克,先煮沸后放入去核红枣7个,粥煮好后再加茯苓粉30克,搅匀熟透加糖少许。

寒湿困脾证的预防和治疗

体质肥胖之人多湿,在夏秋之交,尤须注意勿伤湿冒雨露,涉江河,勿贪凉饮冷,以免湿邪外入或内生。霍乱吐泻时宜暂禁食,吐泻已止,亦应逐渐恢复饮食,先以流法或半流汁饮食为宜。暴泻者易伤胃气,可予淡盐汤、米汤等以养胃气。臌胀病人忌食煎炸、辛辣、坚硬的食物,以半流质和无渣而富于营养之食物为宜;此外还应记录小便的次数、颜色及数量,定期测定体重及腹围,以了解病情的变化,避免情志抑郁或暴怒,戒除烟酒。当臌胀患者,腹围腹水增加时,应当进无盐或低盐饮食。

寒湿困脾证,治疗宜散寒除湿,健脾温中,方用茵陈四逆汤(《张氏医通》);湿热蕴脾证,治疗宜清化湿热,健脾利胆,方用茵陈蒿汤加减(《伤寒论》)。正如《类证治裁》所云“阳黄系胃腑湿热熏蒸,与胆液泄越,上侵肺则发而为黄,其色明如橘子,治在胃,茵陈蒿汤;阴黄系脾脏寒湿不运,与胆液浸淫,外渍肌肉,则发而为黄,其色晦如烟熏,治在脾,茵陈四逆汤。”此外,急黄一证,因“杀人最急”,《杂病源流犀烛》故治疗宜泻热凉血,解毒开窍,方用神犀丹(《温热经纬》)。

什么是寒湿困脾证

什么是寒湿困脾证

寒湿困脾证是寒湿之邪内盛,困阻脾胃枢机所引起,临床以脘闷体重、便溏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痰饮、泄泻、霍乱、黄疸、水肿。现代医学的急性胃肠炎、黄疸型肝炎、肾炎等疾病可见此病证。那么什么是寒湿困脾证呢?接下来让我们具体地了解一下寒湿困脾证的相关知识。寒湿困脾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脘腹痞闷或痛,

阅读:543 收藏:126 分享:82


如何治疗产燃性湿疹样皮炎,中医辨证治疗湿疹的

如何治疗产燃性湿疹样皮炎,中医辨证治疗湿疹的

二、湿疹样皮炎的治疗方法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是一种皮肤炎症疾病,这种病是非常罕见的,它是在感染性病的基础上引发的一种局限性急性湿疹样皮炎。

阅读:577 收藏:105 分享:28


肾虚寒湿证如何调理

肾虚寒湿证如何调理

做为肾虚寒湿症患者常会表现为精神不集中,压力过大,爱劳累等。另外也会出现手脚凉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未婚的女性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说的直白一些,这样的病症主要还是内分泌的自身调节不好,导致肾虚寒凉等。对于这样的人群应该进行一定的调养,尤其是在饮食方面。那么肾虚寒湿证如何调理?看看吧。女人肾虚宜吃什

阅读:1568 收藏:266 分享:76


汗味腥臭可能与湿热证有关

汗味腥臭可能与湿热证有关

正常的汗没有明显的腥臭味,但是如果汗味腥臭可能与湿热证有关,症状不能恢复或严重者,要及时就医。为手足心多汗,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

阅读:1860 收藏:15 分享:70


胃肠湿热如何辨证_治疗脾胃湿热的食疗方有什么

胃肠湿热如何辨证_治疗脾胃湿热的食疗方有什么

一、肠胃湿热辩证的方法是什么肠胃湿热这种情况发病是非常急的,而且会一直觉得很恶心,想要吐,吐出来的都是酸水,而且一阵一阵的腹痛,有拉肚子的情况,拉肚子的味道也非常的难闻,舌苔黄腻,会觉得非常的口渴,想要喝水,出现这种症状之后,就可以判断为肠胃湿热。出现肠胃湿热以后大家可以吃一些四神猪肚汤

阅读:444 收藏:103 分享:37


怎样去判断患有风湿的证据

怎样去判断患有风湿的证据

在风湿的急性期或活动期也呈阳性结果。风浊湿活动期,C反应蛋白增高,病情缓解时恢复。⑷B淋巴细胞增多,T淋巴细胞总数减少;T抑制细胞明显减少,T辅助细胞与T抑制细胞的比值明显增高。T抑制细胞减少后,引起机体对抗原刺激的抑制减弱,破坏了免疫系统的自隐性。

阅读:189 收藏:129 分享:81


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湿毒疾病

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湿毒疾病

引起女性患上外阴湿疹的原因1、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外阴湿疹治疗不及时给患者的身心都会带来伤害,也会影响夫妻性生活,所以希望患者不要讳疾忌医,应该积极治疗。

阅读:1719 收藏:75 分享:8


中医辨证如何治疗妇科湿毒

中医辨证如何治疗妇科湿毒

中医治疗妇科湿毒副作用小,虽然疗效慢,但是能够从内而外的对患者进行调理治疗。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湿毒,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根据医生的诊断结果,采取合适的方法来治疗。希望大家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湿毒,对病情有所帮助。

阅读:1308 收藏:115 分享: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