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8 19:20:10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什么是寒湿困脾证

BY:大叔18岁 2024-07-18 19:20:10 543 ℃

寒湿困脾证是寒湿之邪内盛,困阻脾胃枢机所引起,临床以脘闷体重便溏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痰饮泄泻霍乱黄疸水肿。现代医学的急性胃肠炎黄疸肝炎肾炎等疾病可见此病证。那么什么是寒湿困脾证呢?接下来让我们具体地了解一下寒湿困脾证的相关知识。

寒湿困脾证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或痛,腹痛便溏,口腻纳呆,甚则泛恶欲吐口淡不渴,头身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身目发黄,其色晦暗不泽,或妇女白带量多,或舌体胖,苔白腻或白滑,脉缓弱或沉细。

寒湿困脾的病理特征是脾阳不振和湿邪内盛。可因素体脾阳不振,加之饮食不节,过食生冷,使谷精微失于输布,停滞而为水湿。内生的水湿又困阻脾阳,形成恶性循环。亦可因冒雨涉水,或居处潮湿,寒湿内侵,脾阳受困而形成。寒湿困脾证临床表现为脘腹痞闷胀痛,饮食减少或不思饮食,口中黏腻大便溏泄头重如裹,肢体困倦沉重,面色晦黄,或面目肌肤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妇女白带增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由于寒湿内盛,中阳受困,脾气被遏,运化失司,故见腹胀便溏;寒湿困阻,清阳不展,故见头身困重,面色晦黄;寒湿困遏阳气,水湿失于温化,泛溢肌表,故尿少肢肿。

什么是寒湿困脾证

【概念】寒湿困脾证是指由于寒湿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证候。又称湿困脾阳证、寒湿中阻证。在六经辨证中,一般归属于太阴病证。多因饮食失节,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停滞中焦;或因冒雨涉水,久居潮湿,气候阴雨,寒湿内侵伤中;或因嗜食肥甘,湿浊内生,困阻中阳所致。本证以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寒湿内盛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因阴寒偏盛,水湿不化,水泛肌肤,则肢体浮肿;未伤津液,则口淡不渴;水湿阻遏,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短少。因此,《东医宝鉴》:“水肿脾虚湿胜,凝闭渗道,水渍妄行,故通身面目手足皆浮而肿,皮薄而光,手按成举手即满是也。”寒湿困脾证所致水肿,若因坐卧湿地,远行涉水,或冒雨露而行,则水湿内侵,壅滞脾胃,影响三焦决渎、膀胱气化而致的水肿,多为阳水;若因脾阳不足,气不化水,健运失职,水湿内停中焦,泛滥肌肤所致的水肿,多为阴水。 者肿势逐渐蔓延全身,后者肿势以腰以下,足跗部水肿为多见,且常易累及肾阳,而成脾肾阳气俱衰的证候。寒湿下渗,带脉不固,故带下清稀量多。湿困中焦,脾胃运化水谷功能障碍,则精微不布,气化生乏源,不能上荣肌肤,故面色黄晦。即“寒湿内生,色必滞暗,变黄变黑,皆沉晦不明”(《医原》)。若寒湿壅阻中焦,阻滞肝胆气机,胆汁不循常道,泛于肌肤、白睛,下流膀胱而发为黄疸,以寒湿为主,称为阴黄。故《临证指南医案》云:“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阴黄之黄疸表现为白睛、肌肤、颜面发黄,其色晦暗如烟熏。舌质胖有齿痕,为水湿上浸,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湿困气机,故脉来怠缓。

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鉴别

寒湿困脾证:脘腹胀痞满疼痛,口淡乏味,肢体沉重困顿,食欲不振,呕恶欲吐,大便溏薄,小便不利,肢体浮肿,口不渴,或妇女白带量多质稀,面色黄晦,或白睛、肌肤、颜面发黄,其色晦暗如烟熏,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以寒湿内盛和脾运失健为临床特征。

湿热蕴脾证:脘腹胀满痞闷,不思饮食,恶心欲吐,头身困重,大便溏薄,小便短黄,或白睛、肌肤、颜面俱黄,色泽黄亮如橘子。甚则起病急重,黄色如金,伴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及出血诸症。口苦,厌油腻,肌肤瘙痒,或浮肿,皮肤发亮紧绷,或不发热或身热不扬,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以湿热内蕴和脾运化功能失调为临床特征。

鉴别分析

寒湿困脾证和湿热蕴脾证,均由湿邪为患,故具备脘腹痞闷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头身困重,大便溏薄,黄疸,苔腻,脉濡的共同症状。

寒湿困脾证和湿热蕴脾证,均由于水湿内停,阻遏中焦,壅遏气机,脾阳被困,进而影响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气机升降失常而致一系列消化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脾与胃同居中焦,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脾与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纳运相得,共同完成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运输功能,若湿邪外侵,常易困脾,同气相求,而成湿壅中焦之变。脾阳虚肾阳不足,温运气化水液功能失调,常致内湿停聚,损伤脾胃之气,健运失职,致脘腹痞闷胀满。湿困脾胃,胃不受纳则不思饮食,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 邪困遏脾胃,脾气不运,水湿不化,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则大便溏薄。脾主身之肌肉,四肢为脾之外候,湿邪困脾,脾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不布,湿邪困遏肌表经络,阳气阻滞不能外达,则头身困重。湿邪阻遏中焦,脾胃邪实,反侮其不胜之肝胆,湿邪浸淫,肝胆失于疏泄,胆液被阻,不循常道,则外达肌肤,上溢白睛,不注膀胱而作黄疸。湿邪困遏阳气,阻压脉道,则苔腻,脉濡。

寒湿困脾证的护理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寒湿困脾的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生姜粥:粳米50克、生姜5片捣烂同煮,粥将熟时放入,宜温服。

2、仙术汤:将苍术500克、茴香60克、炙甘草60克、干红枣500克(去核焙干),共研细末,加面粉500克、120克共拌匀炒热,晨起开水冲服50克,每日一次。

3、茯苓粉粥:白米30克,先煮沸后放入去核红7个,粥煮好后再加茯苓粉30克,搅匀熟透加糖少许。

寒湿困脾证的预防和治疗

体质肥胖之人多湿,在夏秋之交,尤须注意勿伤湿冒雨露,涉江河,勿贪凉饮冷,以免湿邪外入或内生。霍乱吐泻时宜暂禁食,吐泻已止,亦应逐渐恢复饮食,先以流法或半流汁饮食为宜。暴泻者易伤胃气,可予淡盐汤、米汤等以养胃气。臌胀病人忌食煎炸、辛辣、坚硬的食物,以半流质和无渣而富于营养之食物为宜;此外还应记录小便的次数、颜色及数量,定期测定体重及腹围,以了解病情的变化,避免情志抑郁暴怒,戒除烟酒。当臌胀患者,腹围腹水增加时,应当进无盐或低盐饮食

寒湿困脾证,治疗宜散寒除湿,健脾温中,方用茵陈四逆汤(《张氏医通》);湿热蕴脾证,治疗宜清化湿热,健脾利胆,方用茵陈蒿汤加减(《伤寒论》)。正如《类证治裁》所云“阳黄系胃腑湿热熏蒸,与胆液泄越,上侵肺则发而为黄,其色明如橘子,治在胃,茵陈蒿汤;阴黄系脾脏寒湿不运,与胆液浸淫,外渍肌肉,则发而为黄,其色晦如烟熏,治在脾,茵陈四逆汤。”此外,急黄一证,因“杀人最急”,《杂病源流犀烛》故治疗宜泻热凉血解毒开窍,方用神犀丹(《温热经纬》)。

什么是寒湿困脾证

寒湿困脾证是寒湿之邪内盛,困阻脾胃枢机所引起,临床以脘闷体重、便溏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痰饮、泄泻、霍乱、黄疸、水肿。现代医学的急性胃肠炎、黄疸型肝炎、肾炎等疾病可见此病证。那么什么是寒湿困脾证呢?接下来让我们具体地了解一下寒湿困脾证的相关知识。寒湿困脾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脘腹痞闷或痛,

脾肾阳虚湿寒的治疗,脾肾阳虚湿寒应该吃什么药

人们因为生活习惯或者是饮食习惯的不健康,所以是很容易出现脾肾阳虚湿寒的情况。而因为脾肾阳虚湿寒的严重性所以患者们是很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可以通过吃什么药物来进行治疗的,因为他们很想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脾肾阳虚湿寒应该吃什么药?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也是可以通过一些食物来进行缓解脾肾阳虚湿寒的症状。

脾胃湿寒怎么调理 教你改善脾胃寒好方法

脾胃湿寒调理方法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不能伤了。关于日常脾胃调理的一些方法,分享如下,供大家参考。3揉带脉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会运化不力,造成身体水湿停滞而揉带脉则一方面健脾阳,另一方面则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气,还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

Hash:56c8f42695d8b63f8609d67a7e660a0837fbe7f9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