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0 04:13:2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中医治疗各种水肿有特效

BY:Obelia 2024-08-20 04:13:21 315 ℃

水肿是指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与肺、脾、肾、三焦各脏腑密切相关。依据症状表现不同而分为阳水、阴水二类,常见于肾炎肺心病肝硬化营养障碍内分泌失调等疾病。

临床上根据水肿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水肿仅发生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出现组织轻度凹陷,平复较快。有时早期水肿,仅有体重迅速增加而无水肿征象出现。

中度:全身疏松组织均有可见性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凹陷,平复缓慢。

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垂部皮肤紧张发亮,甚至可有液体渗出,有时可伴有胸腔、腹腔、鞘膜腔积液。

中医治疗:

(1)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 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4)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惨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针灸治疗:

(一)阳水主证:发病急,初起面目微肿,继之则遍及全身,腰以上肿甚,皮肤光亮,阴囊肿亮,胸中烦闷,呼吸急促。或形寒无汗,苔白滑,脉浮紧;或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取肺、脾经穴为主。针用平补平泻法,以宣肺、解表、利水;表邪退后,宜参用yin水治法。

处方:列缺合谷偏历阴陵泉委阳方义:阳水为病,系肺气失宣,水湿内停所致,腰以上肿宜发汗,故取列缺、合谷发汗解肌,通利肺气;腰以下肿宜利小便,故取偏历、阴陵泉利小便以消水肿;委阳为三焦下合穴,功可调三焦气化功能以消水肿。

(二)阴水主证:发病较缓,足跗水肿,渐及周身,身肿以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复平较慢,皮肤晦暗,小便短少。或兼脘闷腹胀,纳减便溏,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象濡缓;或兼腰痛腿酸,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取足太阴、少阴经穴为主。针刺用补法,并用灸法,以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处方:脾俞肾俞水分复溜关元三阴交方义;yin水病因脾肾阳虚,针灸脾俞、肾俞、复溜可温脾肾元阳,促三焦气化;灸水分利水以消水肿;灸关元培补元气以温下焦;补三阴交健脾利湿,通利小便。

中医治疗水肿原理是什么,中医治疗水肿的方法

有的人可能因为饮食结构存在问题,或者工作压力比较大常常过度疲劳、感受外邪、脾失健运等等原因,会有水肿的情况。而体内水液潴留,会让人看起来整个胖了一圈,对精神和起色都有很大影响。那么我国中医治疗水肿原理是什么,中医治疗

中医治肾衰水肿,常见中医辨证分型论治,治疗肾衰竭水肿的方法,肾衰竭全身浮肿怎么中医治疗

一、常见中医辨证分型论治1、肺肾气虚,水湿内聚主要表现为:面黄浮肿,气短乏力,腰膝酸软,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固表,利水活血。方选玉屏风散和防己黄芪汤加减,药如黄芪、白术、防风、茯苓、泽泻、益母草、泽兰、蝉衣、僵蚕。2、脾肾气(阳)虚,水湿逗留。表现为:倦怠乏力,腰

中医治肾炎,中医治肾性水肿

中医——华夏名族几千年的文化知识的积累沉淀,中医目前在很多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都取得了很多令人称奇的成就,其中就包括肾炎治疗以及大家都知道的一种疾病——尿毒症的治疗领域。下面就和大家谈谈中医在肾炎治疗方面的肾性水肿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与水液代

Hash:891a2a8d920014e7e788c45978bbd8e0bd456bfe

【声明】本文由用户Obeli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