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30 23:59:4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什么是伤寒,伤寒的症状有哪些

BY:Galatea 2024-06-30 23:59:44 415 ℃

一、伤寒症是什么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又称为肠热病英文名称:typhoidfever;肠热病;entericfever。以持续的菌血症毒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为主的增生、肿胀、坏死与溃疡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全身中毒性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肠出血肠穿孔是可能发生的最主要的严重并发症。那么它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伤寒杆菌属于沙门氏菌属中的D族。革兰氏染色阴性,呈短杆状,长1~3.5μm,宽0.5~0.8μm。有鞭毛,能活动,不产生芽胞,无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

伤寒杆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在体内均能诱生相应的抗体“O”及“H”抗原性较强常用于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以辅助临床诊断;“Vi”抗原见于新分离的菌株,在体内具有抗吞噬和抗溶菌的作用,故该类菌株可在巨噬细胞内生存,繁殖。但因其抗原性不强,所产生的“Vi”抗体效价低,对本病的诊断作用不大,但90%带菌者“Vi”抗体阳性,故可用于发现带菌者。利用ViⅡ型噬菌体可将伤寒杆菌分为约100个噬菌体型,对追踪传染源有帮助。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生活力强,在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可维持1~2个月,在牛奶中能生存繁殖;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持续数月,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加热60℃15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用水余氯达0.2~0.4mg/L时迅速杀灭。

伤寒杆菌只感染人类,在自然条件下不感染动物。此菌在菌体裂解时释放强烈的内毒素,对本病的发生发展起着较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区出现M1型质粒介导多重耐药伤寒菌株流行,疗效差,并发症多,病死率升高,值得重视。

二、伤寒有哪些症状

典型症状:高热不退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毒血症伤寒面容肚子疼肠出血

相关症状:高热不退缓脉玫瑰肝脾肿大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毒血症伤寒面容肚子疼肠出血

寒症

伤寒可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经过及免疫学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但确诊伤寒则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潜伏期为5~21天。潜伏期长短与感染菌量有关。

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标准

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2、确诊标准

疑似病例如有以下项目之一者即可确诊。

(1)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

(2)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3.临床表现

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约为4周,可分为4期。

(1)初期:

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头痛腹部不适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可在5~7天内达到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于本期末常已能触及肿大的脾脏与肝脏

(2)极期:

病程的第2~3周。常伴有伤寒的典型表现,肠出血与肠穿孔等并发症亦较多在本期发生。本期内疾病表现已充分显示。

皮疹】:病程第7~12天,部分患者出现皮肤淡红色的小斑丘疹(玫瑰疹)。直径约为2~4mm,压之退色,略略高出皮面。为数不多,一般在10个左右,分批出现,分布以胸腹部为多,亦可见于背部与四肢。大多维持2~4天后消退。此外,出汗较多的患者可见水晶型汗疹(白痱)。

【高热】:稽留热为典型的热型,少数可呈弛张型或不规则热型。高热常持续2周左右,高峰可达39~40℃,亦有超过40℃者。

【消化道症状】:食欲缺乏腹胀腹部不适或有隐痛,以右下腹为明显,亦可有轻压痛。多呈便秘,少数可有腹泻表现。

【肝脾肿大】:本期常可触及肿大的脾脏、质软,有轻压痛。亦可发现肝大、质软,有压 。肝脾肿大通常为轻度,随病情恢复逐渐回复正常。如并发明显的中毒性肝炎时,可见黄疸,丙氨酸转氨酶上升等肝功能异常

【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脉搏加快与体温上升不相称)或重脉。如并发心肌炎,则相对缓脉不明显。

【神经精神系统症状】:一般与病情之轻重密切相关。患者虚弱、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亦可呈现虚性脑膜炎表现。这些表现均与严重毒血症状有关,随着体温下降,病情亦逐步减轻与恢复。

(3)缓解期:

病程第3~4周。体温开始波动,并逐渐下降。患者仍觉虚弱,食欲开始恢复,腹胀减轻。肿大的脾脏回缩,压痛减退。本期仍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仍可发生。

(4)恢复期:

病程第5周。体温回复正常,食欲好转,症状及体征均回复正常。通常需1个月左右才完全康复。

由于患者的免疫状态、入侵菌株毒力、数量、治疗措施是否及时与适当、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是否原有慢性疾患等因素影响,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三、伤寒有哪些饮食禁忌

一、饮食适宜:

1.宜食高蛋白、高碳水化物食物。2.宜食高热能的食物。3.宜食适量脂肪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牛奶。属于优质蛋白蛋、鱼、鸡、及牛、羊肉猪肉、肝等。亦可加适当的豆制品

西红柿。生吃或者炒熟吃都是可以的。必要时可服维生素片剂。

乌梅。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乌梅5~6个,煎浓汤,饭前空腹饮。

三、饮食禁忌:

1.忌食坚硬食品。2.忌食粗纤维、胀气食物。3.忌食辛辣热性刺激食物。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排骨。对肠壁可直接刺激。使肠壁损伤加重,有引起肠穿孔的可能。再之,这些食物难以消化,胀气发热、停留时间过长,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应忌食。炸大块鱼肉、炸馍头干及各种煎、炸、烤肉类都要忌食。

芹菜。纤维粗,不易消化,易致局部充血水肿,炎症不易愈合。韭菜芥菜大头菜等 也要避免。

辣椒。可刺激神经兴奋,致血管收缩,使肠黏膜充血水肿,加重病情。咖喱韭菜羊肉浓茶、酒及各种咖啡饮料等都要避免。

四、如何治疗伤寒症

(一)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

有严重毒血症者,可在足量有效抗菌治疗配合下使用激素。常用氢化可的松25~50mg或地塞米松1~2mg,每日1次静脉缓慢滴注;或口服强的松5mg,每日3~4次,疗程不超过3天。

若伤寒合并血吸虫病,尤其是急性血吸虫病时,一般宜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配合伤寒的病原治疗,待体温被控制,全身情况明显改善后,才给予口服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

对兼有毒血症和显著鼓肠或腹泻的患者,激素的使用宜慎重,以免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

(二)伤寒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

1.氟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下列共同特点:

抗菌谱广,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活性高;

细菌对其产生突变耐药的发生率低;

③体内分布广,组织体液中药物浓度高,可达有效抑菌或杀菌水平;

④大多品种系口服制剂,使用方便;

⑤因其影响骨骼发育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慎用。目前常用的有氧氟沙星,剂量:300mg每日两次,口服或200mg每8~12小时一次,静滴,疗程14天。环丙沙星,剂量:500mg每日两次或每8小时一次,口服或静滴,疗程:14天。

2.头孢菌素

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在体外对伤寒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毒副反应低,尤其适用于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以及氯霉素耐药菌所致伤寒。可用头孢三嗪,剂量:成人1g,每12小时一次,儿童每天100mg/kg,疗程:14天。头孢噻肟,剂量:成人1~2g,每8~12小时一次,儿童每天100~150mg/kg,疗程:14天。

3.氯霉素

剂量:为每天25mg/kg,分2~4次口服或静脉滴注,体温正常后,剂量减半。疗程:两周。

注意事项:①新生儿,孕妇,肝功能明显损害者忌用;②注意毒副作用,经常复查血象,白细胞低于2500/mm3时停药。

伤寒的症状有哪些_教你如何做好伤寒的预防工作

一、伤寒的症状表现是什么伤寒的临床表现: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约为4周,可分为4期。1、初期: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头痛,腹部不适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可在5~7天内达到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

伤寒的护理伤寒的临床症状

一、如何护理伤寒患者节制饮食和卧床静养一样重要,在床上卧着大便虽有不便,但要耐心训练,不可坐起来或是下地,下床过早易引起复发或其它并发症。以冬瓜燥汤喝,要记住高热末退时,绝对禁食粥,要待热度退后三天,始可进粥。此症最禁忌的就是患者便秘,不可

伤寒的护理,伤寒的临床症状

一、如何护理伤寒患者节制饮食和卧床静养一样重要,在床上卧着大便虽有不便,但要耐心训练,不可坐起来或是下地,下床过早易引起复发或其它并发症。以冬瓜燥汤喝,要记住高热末退时,绝对禁食粥,要待热度退后三天,始可进粥。此症最禁忌的就是患者便秘,不可用泻药,也不可用力猛挣,以兔造成肠穿孔,应多喝水

Hash:0428e96830bd17dc89a52455eb6b1ce3dd49f571

【声明】本文由用户Galate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