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7 12:02:2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中药文化,中药蕴含的哲理

BY:大叔18岁 2024-07-07 12:02:21 326 ℃

一、中药的理念

  前些年,"天然药物"热的时候,中国业内的人也主张用"天然药物"来取代"中药",并说这是与世界接轨,是让西方人接受中药的一个重要举措。此举曾在药界掀起了不小的浪潮,一直延续至今。

  汤剂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天然药物"的提出和兴起,是西方医药界针对西方人惧怕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转向自然界寻找新的药物途径,通过研究,从某些含有特殊药用成分的动植物身上,运用科技提取一种或(几种)药用成分,制成药物,用于临床,这无疑是当代制药学的一个新的领域、一种新的发展。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为什么有些人竟以接受新事物为幌子,一下子就联系上中药了,认为中药汤剂西方人说它是"一锅浓 浓的草根树皮黑汤,既不卫生,又难喝,还说不清它的成分,实在可怕";中药丸剂西方人说它是"一团黑乎乎的药丸,难以接受"。于是就下了这样的结论:中药落后,成分讲不清,应该赶紧改成"天然药物",否则就会在国际上没有市场、没有前途。难道"中药"真的面临绝境,惨到要改名换姓才能生存的地步吗?由上可见,说到中药理念,许多普通人乃至专业人士中,至今仍对此存在模糊的认识。

二、中药蕴含的哲理

  1、药性有阴阳

  "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概括了天下万物相对的两种不同属性,大至宇宙天地,小至草木鱼虫的矛盾与对立、共性与个 性,无不尽在其中。这里仅择一些与自然、医药、人身有关的概念,以见一斑:天地、日月、男女、刚柔、动静、升降、生死、长消、寒热、正邪、益损、增减、气 、脏腑……《神农本草经》说:"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后世医药学家多用"阴阳"来阐释药理。金代医家李杲在《东垣十书·汤液本草》的"药类法象" 一章中说道:"温凉寒热,四气是也。温热者,天之阳也;凉寒者,天之阴也。此乃天之阴阳也……辛甘淡酸苦咸,五味是也。辛甘淡者,地之阳也;酸苦咸,地之 阴也。此乃地之阴阳也。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味之厚者,为阴中之阴,味厚则泄,酸苦咸寒是也。气之厚者,为阳中之阳,气厚则发 热,辛甘温热是也;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凉寒是也……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甘涌泄为阴。"通过阴阳,既阐释了药之特性,又阐明了药之功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规律性。

  2、治则有反治

  反治与正治相反,是当疾病出现假象,或大寒证、大热证时,对正治法发生格拒而采用的治法。其中有"热因寒用",是以热药来治疗真寒假热证,要佐以少量寒药,或热药凉服才发挥作用;有"寒因热用",是指用寒凉药治真热假寒证,要佐以少量温热药,或寒药热饮才发挥作用。这既体现了中医的辨证,又体现了用药的辩证法,具有很深的哲学内涵,这是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之处。

   3、补益有哲理

  金代医家张以正论补,颇具哲理,别树一帜。他在《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一文中,从扶正祛邪的角度,按照中医五行理论,认为祛邪就是扶正,独出心裁,提出了与《素问》不同的"五补":"辛补肝,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的观点。以"辛"为 例,辛味原本入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所以用"辛补肝"(以下均仿此)。张以正治病强调以祛邪为主,认为邪去正自安,偏重攻法,他所谓"补",实际上已含有"攻治"的意味,后世称他为"攻下派"。在《补论》中,更是高论迭出:"予请为言补之法,大抵有余者损之,不足的补之,是则补之义也。阳有余而阴不足,则当损阳而补阴;阴有余而阳不足,则当损阴而补阳"。那么,具体如何补呢?他是这样阐述的:是热证,就用芒硝大黄一类的寒药,为了"损阳而补 阴";是寒证,就用干姜附子一类的热药,为了"损阴而补阳"。他的结论语出惊人:"岂可以热药而云补乎哉?而寒药亦有补之义也。"仅此二例便可以看出,这正是张从正所以能自成一家的超人之处。其中的哲理和文化底蕴,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方解药文化之三昧。

  4、用药讲中和

  "中和"是儒家的哲学,认为能 "致中和",则无事不达于和谐的境界。《说文》云:"……事之调适者谓之和。"中和,用于药理之中,含义有三层:一是调和,以不同的因素适度配合,使之比 例恰当,如厨师之烹调羹汤,含有方法的意思;二是和谐、均衡、统一的状态。"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是说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 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目附和。可见,君子是很懂得"和"的道理的,我们的古代医药家们就是这样的君子!杨伯峻在《论语注 释》中形象地解释"和":"和,如五味之调合,八音之和谐,一定要有、火、酱、各种不同的材料才能调和滋味;一定要有高下、长短、疾徐各种不同的声调才能使乐曲和谐。"君臣佐使之中,还有一个最佳组合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麻黄汤中的几味药能达到最佳的辛温解表之效,而麻黄细辛羌活等辛温解表药物相配,却达不到这种效果的原因。

三、中药的配伍

  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常表现为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数 病相兼,故单用一药是难以兼顾各方的。所以临床往往需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药物配合使用,药与药之间会发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强或降低原有药 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副作用,有的则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必须有所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配伍关系问题。前人把单味药的应 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为"七情","七情"之中,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讲配伍关系。

  1、相须

  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知母配合,能明显地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地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2、相使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清热泻火的黄芩与攻下泻热的大黄配合时,大黄能提高黄芩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3、相畏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和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4、相恶

  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5、相反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见"用药禁忌")。

  6、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四、服用中药时需要注意哪些

  服用中草药保健品和秘方的习惯日趋广泛,秘方中未标成分和所谓“独一味”常可能有潜在的肝损害危险性。中草药为非处方药。取得容易,多数没有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更增加了危害性。

  某些中草药有药物作用和毒性作用的双重性,甚至有效成分就是其毒性成分,所以并非所有中草药都是十分安全的。特别是一些“保肝药”,即使有一些中草药具有保护肝脏的功效,如解毒、抗纤维化、免疫调节等作用,但人们对其毒性认识远远不够。患者应遵医嘱服用中草药制剂。避免滥用和长期服用。对民间偏方应采取慎重态度,谨防中毒。尤其是避免应用已报道过的可能损害肝脏的中草药。如:

  1、大白屈菜

  在欧州用于治疗胆石症消化不良。已有报道至少10例以上急性肝炎样肝损害,其含有20多种活性生物碱,其中毒性复合物尚未被分离证实。

  2、薄荷

  薄荷与其他中草药一样应用广泛,胡薄荷酮是主要成分,其可迅速耗竭肝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薄荷呋喃是胡薄荷酮的代谢产物,也有直接的肝细胞毒性。

  3、番泻叶

  泻药鼠李糖是从干树皮中提取。成分复杂,包括蒽酮,可引起肝损。番泻叶在肠道内可以代谢为结构与蒽酮类似活性产物,也与肝脏损害有关。

  4、吡咯双烷生物碱

  吡咯双烷生物碱是全球范围内对人类肝脏损害最严重的植物毒素。这种生物碱存在于许多草药中,如野百合千里光、天芥菜、狗舌草和紫草科植物等。中药小柴胡汤、麻黄和金不换均含有该生物碱,其毒性取决于吡咯双烷生物碱的种类,摄取的总量和患者对该种植物碱的易感性,可造成静脉闭塞性疾病肝纤维化肝硬化

  5、石蚕属植物

  石蚕属植物常作为利胆或杀虫剂而被广泛应用,后因发现它有控制体重的辅助作用而广泛用于减肥药中,近年来由减肥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已屡见不鲜,多数发生于用药后2个月。

  6、小柴胡

  在中国和日本被称为小柴胡汤的汤药自公元100年就开始被用来治疗发热疲劳消化不良,目前在日本常用于慢性肝炎患者。它包括7种中药成分:柴胡、半夏、甘草大枣、人参、黄芪和生姜,肝损者平均在服药2个月以后。可出现急性肝炎样发作,有些是再次服用而起病。

中药文化,中药蕴含的哲理

一、中药的理念前些年,天然药物热的时候,中国业内的人也主张用天然药物来取代中药,并说这是与世界接轨,是让西方人接受中药的一个重要举措。此举曾在药界掀起了不小的浪潮,一直延续至今。汤剂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天

中医历史中源远流长的中药阿胶文化

我们印象中中药阿胶应该是用驴皮熬制而成,在中医古籍中关于阿胶的加载也很多的,而且不同的驴的品种、熬制的时间都是会影响阿胶的药效的。溯源:“道地”阿胶出自东阿中医崇尚“道地”,而所谓“道地药材”,是指中医在选择一种药材入药时,为了保证其疗效,

中医养生文化:活血化瘀良药红花

在宋代顾的《船窗夜话》中,新昌一位姓徐的妇女在分娩后病危。她的家人邀请了著名的医生卢日言来诊治。当他到达病人的家时,病人已经精疲力尽了。只有胸部有点热。卢日言确诊后,反复考虑,说:“这是一种血紧症。只有快速购买几十斤红花,才能奏效。”他把红花放在一个大锅里煮,煮好后倒进三个木桶里,拿起窗格放在木桶上,让病人躺在窗格上用药物熏蒸。红花的功效主要是促进血液循环和疏通经络。常与桃仁、当归、川芎、生地、赤芍配伍,称为桃红四物汤。本品可用于大热斑疹证。红花的主要成分含有花青素,也称为红色素,和红花黄色素。

Hash:8e46517e1bfd2332ba38f322ca3d1d1b2a394e62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