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5:12:0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儿童孤独症,儿童孤独症的诱发因素

BY:大叔18岁 2024-07-01 05:12:04 730 ℃

一、儿童孤独症的病症

  1.社会交流障碍

  这是孤独症患儿面临的最大问题。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也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孤独症患儿存在“思维盲区”。

  2.缺乏学习与模仿的能力。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最重要工具,孩子就是通过模仿学习说话,学习运用无声的身体语言、手势和表情进行沟通的。但是孤独症患儿不懂得模仿。

  3.语言障碍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甚至严重者终身不语。即便有的患儿会说话,也宁愿用手势来代替语言,或者只会机械地模仿别人的语言,并且常常分不清你我。

  4.兴趣狭窄、行为刻板。

  患儿通常会较长时间地专注于某种或某几种游戏,经常重复一些固定刻板的动作,对环境要求严格,不容许有丝毫改变,甚至有*行为。

  5.大多智力发育落后或不均衡。

  70%的患儿智力落后,但在某些方面可能有比较特殊的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表现为对音乐美术等十分敏感或者记忆力超常等等。

二、儿童孤独症的诱发因素

  1、遗传学因素

  研究发现,单卵孪生子的同病率高于双卵孪生子。孤独症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2%,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0%。患儿家中有孤独症患者的较一般家庭中多,孤独症同胞及双亲的存在类似的认知功能缺陷和特定的人格特征,这些都表明孤独症的发病存在遗传学基础。

  进一步研究发现诸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苯*尿症(苯*尿症【译】: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PA)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结节性硬化以及Rett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的症状与孤独症有关。但多数孤独症患儿并没有上述遗传性疾病。有关研究发现,病因可能与其他有关染色体基因异常,来自母亲的15号染色体长臂、X染色体、7号染色体长臂区域的异常被认为与孤独症有关,其中15号染色体长臂部位,被认为与阅读障碍有关,而阅读障碍也是孤独症的表现之一,因而受到重视。进一步研究发现孤独症不符合单基因遗传的特征,多基因遗传的可能性较大。

  2、生物学因素

  患儿具有围生期损害史者较正常出生婴儿多,包括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早产难产、产伤、窒息等。孤独症患儿发生癫痫者较多(10%-15%),脑电图多有异常。研究发现,患儿左颞叶角部扩大者较多,提示大脑中颞叶可能有病变存在;

  由于在孤独症儿童中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率较高,T淋巴细胞亚群也与正常人群有差别,提示孤独症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但是研究结果不一,在孤独症病因学中的意义尚不明确。

  3、家庭因素

  可能因为父母对儿童教育方法不当或因父母个性中有一种特殊形式的遗传,或二者兼有。患儿的父母文化平大多较高,父母性格较内向,对子女冷淡和固执,家庭缺少温暖。与父母亲教养方式无关,而所谓一部分孤独症父母表现的冷漠和教养形式化其实表明父母可能存在轻型的类似障碍。

  4、生化因素

  孤独症患儿的多巴胺、5-羟色胺可增高,浆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增高、*等神经递质异常,但缺乏特异性;脑组织发现小脑部位有神经细胞迁移的异常,浦肯野氏细胞数量的减少。另有研究报告孤独 可能与大脑边缘系统、杏仁核、海马回有关。还有研究认为孤独症与其出生后第一年内的脑生长速度过快有关。

三、儿童孤独症的治疗康复方法

 

  1.训练干预方法

  虽然目前孤独症的干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尚无最优治疗方案,最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个体化的治疗。其中,教育和训练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目标是促进患者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孤独症患者在学龄前一般因不能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而在家庭、特殊教育学校、医疗机构中接受教育和训练。学龄期以后患者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会有所提高,部分患者可以到普通小学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仍然留在特殊教育学校

  目前国际上受主流医学推荐和使用的训练干预方法,为孤独症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方向,这些主流方法主要有

  (1)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 主张以行为主义原理和运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训练强调高强度、个体化、系统化。

  (2)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EACCH)训练 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对患儿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3)人际关系训练法 包括Greenspan建立的地板光疗法和Gutstein建立的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疗法。

  上述治疗方法在国内一些孤独症康复机构已开展,获取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2.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尚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也缺乏治疗核心症状的特异性药物,但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一些情绪和行为症状,如情绪不稳、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行为、攻击行为、自伤和自杀行为抽动强迫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等,有利于维护患者自身或他人安全、顺利实施教育训练及心理治疗。常用药物如下:

  (1)中枢兴奋药物 适用于合并注意缺陷和多动症状者。常用药物是*。

  (2)抗精神病药物 应小剂量、短期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副作用,特别是锥体外系副作用

  ①利培酮 对孤独症伴发的冲动、攻击、激越、情绪不稳、易激惹情感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有效。

  ②氟*醇 对冲动、多动、刻板等行为症状和情绪不稳、易激惹等情感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有效,据报道还可改善社会交往和语言发育障碍。

  ③阿立哌唑、奎硫平、奥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在控制患者的冲动、攻击和精神病性症状也有效。

  (3)抗抑郁药物 能减轻重复刻板行为、强迫症状,改善情绪问题,提高社会交往技能,对于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后出现的运动障碍如退缩、迟发性运动障碍、抽动等也有一定效果。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孤独症患者的行为和情绪问题有效。如舍曲林可试用于6岁以上患者。

四、预防儿童孤独症的方法

  1.注意营养均衡

  婴儿期,孩子应尽量是母乳喂养,大一点的孩子要注意营养均衡,不要过多的摄入糖分,多吃蔬菜瓜果。多吃碱性食物,含多的食物一般都是碱性的,比如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柑橘类、柿子黄瓜胡萝卜等。

  2.避免封闭式的教养方式

  有的父母比较忙,在周末上班的时候就把孩子锁在家里,这样会减少孩子与别人交往的时间。父母应当尽量避免把孩子封闭在一个空间内,隔绝孩子与他人的联系。

  3.父母应当与孩子的朋友成为朋友

  父母可以邀请孩子的同学朋友到家里做客,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友谊满意度,如果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喜欢自己的朋友,孩子就更乐意与这些朋友交往。

  4.多鼓励孩子的集体合作精神

  鼓励孩子给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美食玩具,经常带着孩子去其他小朋友家做客。鼓励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相互帮助。集体合作可以培养孩子的亲社会性。同样具有亲社会性的孩子乐于助人,所以也会获得他人的赞扬,获得赞扬的孩子就会的到鼓励,继续强化自己的亲社会性,从而形成良心循环。

  5.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游戏要求小朋友扮演一个人,父母可以参与进去扮演另一个人,然后上演一段自编自演的短剧。扮演游戏是孩子学习社会角色的重要方式,在扮演游戏中,孩子体验到了什么样的人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了解社会规则。这样在社会交往中就会减少羞怯和迷茫。同时扮演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和社交能力,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避免孩子产生自闭倾向。

  6.防止自卑的产生

  自卑就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孩子自卑就会害怕与别人交往,这是儿童自闭的原因之一,自闭的孩子心中,如果不与别人交流,那么自己就不会受到评价,不会得到评价也就不会获得别人的差评,从而缓解了自己的自卑情绪。防止孩子自卑要多夸奖孩子,在孩子克服困难的时候给予奖励。

儿童孤独症的症状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有哪些症状

不妨百度一下[打印][关闭]上一篇: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儿童孤独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下一篇:

儿童孤独症_儿童孤独症的表现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1、孤独离群,沉迷自我,交际困难。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

儿童孤独症,儿童孤独症

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又被人们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儿童孤独症无论在成因、发展方式和治疗手段和成年人的孤独症都有很大区别,它是一种严重的婴幼儿发育障碍。

Hash:c9a914c808691d31cf271f8da94c1b3fcb002f25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