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5 14:30:1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家长该怎么检查孩子是否患了抽动症

BY:大叔18岁 2024-08-15 14:30:16 144 ℃


儿科专家指示抽动症的特征是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在抽动的同时常伴有暴发性的、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有的孩子患有抽动症,这让父母很心疼,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所有的疾病最好事先防治,良好饮食保健和生活习惯是疾病防治的基础,那么家长该怎么检查孩子是否患了抽动症呢?孩子患有抽动症是什么原因呢?下面为大家介绍。

什么因素造成小儿抽动症

1.遗传因素

抽动秽语综合征具有明显遗传倾向。本病的家系成员中,抽动障碍的发生率为40%~50%。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较多见,临床观察发现家族中若有类似疾病者其发病年龄较早,症状较为明显,治疗效果比无家族史者差但迄今有关本病的致病基因尚无明确结论。

2.躯体因素

开始时往往由于局部刺激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倒睫刺激引起眨眼,鼻炎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上颌窦炎引起轻微的咳嗽,发出“吭、吭”声,当局部疾病因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营养达不到大脑功能的需求,如必需的氨基酸牛黄酸、核苷酸、必需脂肪酸、卵脂、等摄入量过少,就会影响脑功能,可能会造成或诱发抽动症。

3.体质因素

有抽动症的小儿,一般不安静,对人对事较敏感,神经质,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及有固执倾向。并常合并一些心理性症状,如头痛腹痛、不明原因的发热便秘哮喘遗尿等。因此推测儿童抽动症与儿童本身的体质因素有关。

4.情绪因素

常与家庭有关,常见的因素如父母对患儿过高的学习要求,过多的责备,母亲常有神经质,精神上不安静。家庭的争执,父母离婚,亲人死亡;过多的干预使小儿发生情绪障碍,特别是焦虑紧张等情绪,抽动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在运动系统方面的反应。此外,患儿曾有过运动活动遭受限制的历史有关。如父母对儿童安全过分担心或早年的某些疾病限制了儿童的活动。

家长该怎么检查孩子是否患了抽动症

主要看以下几点:

一:患儿是否出现反复出现多发性、无意义的颜面部、四肢及躯干抽动或清嗓音;患儿自控能力差,注意不集中,学习困难;舌边尖红色,苔少或光剥,脉细数;

二:医生要询问患儿的脑外伤史、产史,是否有早产难产剖腹产而致脑缺氧、缺窒息

三:检查患儿背部是否有颈椎习惯性脱位,在颈椎附近是否可触及压痛点。

四:运动持久试验:查自我控制能力,患儿因为真阴不足,肝火上炎,内热过盛而致 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翻手试验:让患儿坐于桌前,将两手平放在桌面上,做时先手掌向下,将拇指沿桌边垂下,而两手其他手指靠拢。在反复尽量快速翻手时,出现动作笨拙,甚至乱翻一气;如果翻手时不让摆动肘部,则两小指靠不拢,姿势也更加笨拙。

五、抽动逐渐多样化,一种或者多种,多个部位同时抽动。轮替出现如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等,常在情绪紧张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

六、抽动症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不确定性。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等。

孩子频繁做小动作警惕儿童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也叫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多发性不自主运动和(或)伴有异常发音为特征的儿童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运动性抽动如眨眼、耸鼻、撅嘴、做鬼脸、点头、耸肩等,发声性抽动如吸鼻、清嗓、咳嗽、尖叫、呕吐声、犬吠声、秽语等,这些症状可以单一出现,也可以混合出现,特别是在感到紧张、焦虑、感冒发烧或者玩电脑、看电视时间过长后更加明显,若患儿专心于其他事情或在睡眠时,症状则消失。约半数患儿伴有多动症,其中以4~7岁发病者多见,又以男孩为多见,男女比例大概是3:1~4:1。

引起儿童抽动症的原因可能跟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孕母因素和自身因素:母亲在孕期高热难产史,新生儿出生后有窒息史或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等;2)儿童本身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鼻炎、各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等疾病;3)某些精神刺激,如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度、责备过多、家庭不和、感情上受到忽视,或环境中某些紧张气氛等,这些因素均有使小儿产生矛盾心理;4)过度限制儿童的活动也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儿童抽动症虽然没有明显的脏器损害,但危害还是显而易见的,患有儿童抽动症的孩子通常注意力不集中,日久影响记忆力,使学习落后,严重患儿可能会因干扰课堂秩序而被迫停学。发病后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还可能会发展到全身多个部位的抽动,患儿可能会因为不自主的抽动症状被同学嘲笑、奚落而产生自卑性格孤僻,久而久之变得孤独,不愿与人接触,对学习和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儿童抽动症却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喉肌抽动所致的干咳容易被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眨眼容易被误诊为咽结膜炎,耸鼻容易被误诊为鼻炎等,还有一些家长也会经常把孩子的这种频繁眨眼、耸肩等小动作误以为是一些不良的习惯,很少会因为这些问题带孩子到医院去查找原因,另外,当抽动症比较轻时,有些患儿还可能会有一定的抑制能力而掩盖了其抽动的症状,使人不易觉察到其抽动。这些都是导致儿童抽动症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的原因。所以,家长平时在家时应该要多点留意孩子的一举一动,如果怀疑孩子有抽动症,应尽早带去医院检查,一般可以通过进行脑电图微量元素、抗链“O“等项目检查,可以确定孩子是否得了儿童抽动症。

治疗小儿抽动症的方法

小儿抽动症的危害有哪些?

1、抽动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抽动症症状的表现常常被同学嘲笑,奚落,使患儿产生自卑,性格孤辟.久而久之孩子变的孤独.不愿与人接触,甚至对嘲笑者产生报复、敌视心理,这样很容易使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2、个性发展问题。4~12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个时期很容易影儿童的性格。

3、抽动症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的不及格,甚至留级。

小儿抽动症能治好吗?

小儿抽动症是可以治好的。治疗小儿抽动症,分轻和重,如果轻的话可以不用吃药,平时生活中多注意照顾,不看电视,不玩电脑,多出去接近大自然,多吃果,增加体质。这病不能急,更不能失去信心,要知道它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的小朋友可以自已好,不用太担心。当然如果非常严重的话,就必须去医院及早用药了。不过这种病非常容易反复的,一段时间好了,不代表以后不会犯,所以一定要时时小心,天天注意,保持长期的好的生活习惯。

儿童抽动症要注意三防

俗话说的“三分治疗,七分调养”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本病,尤其对抽动症儿童的康复期极为重要。王有鹏强调,孩子在治 期间一定要注意防感冒、防紧张、防电子产品。

一是防止感冒。王有鹏解释说,感冒等呼吸道感染会加重病情,因此要尽量避免感冒。季节交换期,尤其是春、秋季为感冒高发期,要及时给患儿增减衣物加以预防。在感冒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以减少被传染的机会,患病后要及时医治。

二是防止紧张情绪。王有鹏指出,家长教育孩子,应以说教为主,循循善诱,尽量避免打骂孩子。因家长及其他人的提醒和指责,非但对患儿的怪声和抽动毫无制止效果,反而会加重他们的症状。

三是防止频繁接触电子产品。电子产品也常使患病儿童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加重或诱发本病。王有鹏建议,抽动症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且不可看过于激烈、刺激的画面,对于重症者更应少看电视。要避免使用电脑,如确有学习需要,每次用电脑不宜超过半小时,特别要严禁杜绝过度使用电脑或玩游戏。

此外,饮食方面需特别注意,应以富于营养而又清淡为原则,忌食含铅量高的食物、海鲜发物以及容易兴奋的食物(咖啡巧克力可乐)等,也不可吃刺激性食物,如辛、辣、凉、膨化食品。

疾病百科|>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温馨提示: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etes),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较女性多,比例为(3-4): 1。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儿童人群常见症状:摇头转颈躯体或颜面某一局部的连续性抽动行走后小腿肌肉痉挛[详细]是否医保: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相关医院更多医院北京丰台广济医院儿童脑部专科 成都锦二医院 河北红十字博爱医院儿童多动抽动症诊疗中心 河北红十字博爱医院儿童多动抽动症诊疗中心 秦皇岛仁济医院 上海海淞医院癫痫中心

小儿抽动症的病因,小儿抽动症的诊断,小儿抽动症的治疗,小儿抽动症的症状

一、小儿抽动症的病因1.遗传因素短暂性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患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较多见,故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2.躯体因素开始时往往由于局部刺激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倒睫刺激引起眨眼,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当局部疾病因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3.体质因素有抽动症

抽动症包括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抽动症的症状表现比较复杂,主要包括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很多家长对于运动性抽动比较了解,对发声性抽动往往容易造成忽视,比如孩子经常出现的清嗓子、咳嗽、骂人声等等,都是发声性抽动症的表现。专家称,发音抽动即表现为异常发音。

如何治疗抽动症呢,抽动症总治疗不好的原因,抽动症患者的饮食忌宜,如何判断小孩是否患有小儿抽动症

一、如何治疗抽动症呢1、抽动症的行为疗法习惯颠倒训练法对抽动症的病情控制是很有效果的,这种方法是利用对抗反应来阻止抽动行为。比如说,抽动累及前臂伸肌的患儿,可以每次在其准备抽动的时候来训练收缩肌肉,从而来防止和阻断抽动,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抽动症患儿的抽动的频度会相对减少93%。这种方法无副

Hash:f7efdfd2e1caf26b9ea91850c85402fdfa9dba23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