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4 19:50:23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进行穴位贴敷疗法有哪些需要注意,穴位贴敷疗法知多少

BY:大叔18岁 2024-07-04 19:50:23 1155 ℃

一、穴位贴敷疗法5大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一:防止中毒

  许多外敷药物有毒,不宜内服。配制好的药物(粉、膏、糊等)须妥善保管,谨防儿童误食中毒。穴位外敷虽然比较安全,但对一些剧毒药物如斑蝥、砒石等,外用也不宜过量或持续使用,创面大者亦不宜使用,以防止吸收中毒。使用这些剧毒药物时须在专科医院指导下进行。

  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二:疼痛

  穴位贴敷药物后,在敷药处出现热、凉、麻、痒、蚁行感或轻中度疼痛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无需处理,待达到所要求的贴敷时间后除去药物即可。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患者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疼痛的程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皮肤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婴幼儿、青壮年妇女多反映疼痛较剧,老年患者则多能忍受。烧灼性剧痛,敷药后几分钟即可产生,除去药物后人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三: 水泡

  在贴敷药物处出现泡十分常见,主要因药物刺激或胶布过敏所致。临床上场专门采用某些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斑蝥、毛莨、旱莲草大蒜等贴敷穴位,使贴敷局部皮肤充血发热及表皮下渗液形成水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这种方法又称天灸疗法或发泡疗法,是穴位贴敷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药物对皮肤刺激,使局部发赤、发泡,起到一种“微面积的化学性、烧伤性刺激作用”。这种刺激首先作用于皮肤的神经感受器上,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机理,激发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等调节机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起防治疾病的作用。

  水泡的大小与性别、年龄有一定关系。儿童及青壮年女性水泡常较大,青壮年男性及老年人水泡常较小。对小水泡可表面涂以龙胆紫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者可以消毒三棱针从水泡下端挑破,排出水液,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然后涂以龙胆紫溶液,外用消毒敷料覆盖。操作过程中尽量保持水泡处皮肤完好。

  发泡相当于二度烧伤,面积过大会出现类似烧伤的反应,因此发泡面积不能过大。如需防止局部起泡或发泡过大,可先在穴位处擦油类(如石蜡油或植物油)少许,或适当缩短贴敷时间。

  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四:过敏

  过敏也是穴位贴敷过程中常见现象之一。轻者表现为局部皮肤瘙痒、色赤、丘疹或水泡,重者可出现局部溃烂。主要因药物或胶布刺激皮肤所致。轻度过敏者, 适当缩短每次贴敷治疗时间,及延长两次治疗的间歇时间。夏季天热出汗多,尤其应当注意。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纱布、绷带固定。

  严重的过敏较少见。刘氏报道一例因穴位贴敷导致严重的药物接触性皮炎。患者因支气管哮喘接受穴位贴敷治疗(细辛、大戟、甘遂),结果在胸背及双下肢14个穴位贴敷处出现奇痒,继之肿胀、起水泡、溃烂、渗出等,疼痛持续近10天,经涂2%龙胆紫等对症处理后可暂时好转,但反复发作不愈。曾经外科换药,口服抗过敏药及静滴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5个月无效。后采用针刺治疗30余次而愈。此种情况可能与患者的过敏体质有关。因此,对初次贴敷患者应仔细询问是否有过敏病史或家族过敏史

  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五:感染

  感染的出现率较低。感染的出现率较低可能与许多贴敷药物本身有显著抗病染作用有关。

  为防止病染发生,所选用药物须除去杂质,穴位严格消毒。夏季贴敷时间应相对缩短。贴敷后局部如有丘疹、水泡者,须保护好贴敷面,防止继发感染。一旦有感染发生,须对症处理。

  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大家要记住哦。

二、穴位敷贴的操作规范

  1.药物组成

  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2.药材炮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3.药物制备

  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4.贴敷方法

  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5.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目前,有些单位尚在探索“三九”天或平时时间进行贴敷,以提高临床疗效。

  6.贴敷时间

  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7.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8.贴敷部位

  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三、夏季穴位贴敷治冬疾病最有效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反复研究,证明于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

  临床选用具有温通经络、温肺化痰、散寒去湿、通行气、补养阳气、增强体质等作用的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等中药研成细末,取汁调成膏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穴位以治疗不同的疾病。如贴敷天突、膻中、肺俞等穴位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贴敷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治疗胃痛;贴敷颊车、风池等穴治疗面瘫等均获满意疗效。

  贴敷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为最好,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于三伏天各敷一次,连贴三年。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四、冬病夏治正当时三伏贴敷走6冬病

  三伏贴主要是在人体穴位上贴敷药物,因为很多药物都有刺激性,所以贴敷的穴位一般都是选择在背部。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所用的药物和穴位也不尽相同,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要“辨证”选穴、选药。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病的三伏贴法。

  1.慢性支气管炎

  咳嗽咳痰气喘的症状持续两年以上,每次发作持续三个月以上。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发作,春夏缓解。

  穴位:初伏取天突穴大椎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膏育俞穴;中伏取双侧定喘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脾俞穴;末伏取膻中穴、双侧百劳穴命门穴、双侧肾俞穴

  药物:白芥子、生甘遂、延胡各一份,细辛半份,烘干磨粉,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约为10mm、厚约为3mm大小的饼状,备用。

  具体操作:把做好的药饼放在上述穴位上,用30×30mm橡皮膏固定。每次贴药时间视年龄、病情轻重而定,15周岁以下和病情较轻的贴4~6小时,其他的贴6~8小时。从初伏的第1天开始贴,然后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各贴药1次。

  2.哮喘

  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表现。最典型的症状是呼气的时候很难受,发作的时候有哮鸣音出现。严重的需要坐起来才能正常呼吸,经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哮喘容易在夜间及凌晨发作,秋冬寒冷的季节病情常常会加重。

  穴位:取大椎穴、双侧肺俞穴。

  药物: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等研末,治疗前1天用姜汁及凡士林调成膏状备用。

  具体操作: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施灸。在穴位上放直径约2.5×3cm、厚约0.3cm的鲜生姜片,在姜片上放直径为1cm的圆锥形艾炷,先灸到局部皮肤潮红,连续灸三次。然后把调好的膏药贴到穴位上,一般贴4~24小时以后撕掉即可。

  3.过敏性鼻炎

  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见的四大症状。病人会突然和剧烈地打喷嚏;鼻痒,鼻涕多,但是经常是清鼻涕,鼻子不通气;还常伴眼睛发红、发痒以及流泪,甚至头晕头痛等症状。

  穴位:初伏取双侧百劳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膏肓俞;中伏取大椎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脾俞穴;末伏取双侧大杼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肾腧穴。

  药物:甘遂、麻黄、细辛、半夏麝香,各等分研成粉末,加新鲜的姜汁调匀,做成直径约为10mm、厚约为3mm大小的膏药饼,备用。

  具体操作: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贴药,穴位按照上面的次序,每次贴药保留4小时左右。

  4.预防感冒

  平常体质虚弱,气候稍微变化或到寒冷季节极易感冒

  穴位:大椎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肺俞穴、双侧定喘穴、双侧膏肓俞穴

  药物:生白芥子、细辛各1份,甘遂、玄胡各半份,烘干研成粉末,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为2.0 cm、厚约0.5 cm大小的药饼,正中放少许麝香,备用。

  具体操作:将新鲜生姜切成5分硬币厚、2 cm×2 cm大小的姜片,放在大椎、风门穴上,在姜片上放直径为1cm的圆锥形艾炷,先灸到局部皮肤潮红,连续灸三次;然后把做好的药饼放在穴位上,用风湿膏固定。每次贴药时间视年龄而定,15岁以下者贴4~6 小时,15岁以上者贴6~24小时,从初伏的第一天开始贴,中伏、末伏各贴药1次。

  5.关节痛

  肉桂炮姜白芷各10克,研成粉末,加一些蜂蜜进行调和(因为蜂蜜可驱寒祛湿),药膏就好了。将一小勺药物放在药膏上,如果是胳膊疼,就要找曲池穴(屈肘,在手肘窝外横纹尽头的窝里),如果是膝关节痛,贴在两个膝眼上(有内膝眼和外膝眼,在膝盖的两个窝眼处),用胶布固定,贴10个小时,10天1次。

  6.驱寒升阳:

  取吴茱萸10克,磨成粉,用姜汁搅拌均匀,取麝香壮骨膏贴在小腿上的足三里穴、肚脐和脚心,每3天贴敷一次,每次贴6个小时左右,可祛寒升阳,治疗老寒腿手脚冰凉

  以上这几种疾病是三伏贴中最常见的,其实,凡属于阳虚或者寒凝的疾病,都可以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来治疗。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是为了让药物直接渗入穴位,以便在治疗疾病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当药物应用于治疗时,再辅助按摩和其他方法一起用于治疗疾病,从而可以更好地治疗疾病的症状。当使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时,一定要找准确穴位。那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及中药穴

什么是穴位贴敷疗法,怎么进行穴位贴敷疗法

一、穴位贴敷疗法作用机理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清楚。我们认为其可能的机理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二是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三是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穴位作用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出人

进行穴位贴敷疗法有哪些需要注意,穴位贴敷疗法知多少

一、穴位贴敷疗法5大注意事项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一:防止中毒许多外敷药物有毒,不宜内服。配制好的药物(粉、膏、糊等)须妥善保管,谨防儿童误食中毒。穴位外敷虽然比较安全,但对一些剧毒药物如斑蝥、砒石等,外用也不宜过量或持续使用,创面大者亦不宜使用,以防止吸收中毒。使用这些剧毒药物时须在专

Hash:8078aa7e138b49dc1efd0eee59d1b6e5cb1bc4d5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