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1:36:2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症状是什么,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哪些

BY:大叔18岁 2024-07-01 01:36:21 1971 ℃

一、骨质疏松的4个早期症状表现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症状中,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身长缩短

  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 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骨质疏松的症状。

二、骨质疏松症的两大类型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OP和继发性OP,原发性OP除特发性外,分为I型和II型,I型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型,主要原因为雌性激素缺乏;II型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为低转换型,由于年龄的老化。

  1、原发性

  特发性: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指主要由绝经雌激素平低落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常于绝经后5~l0年发病,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特征是全身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至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使妇女的残废率和死亡率增加,其治疗机理主要在于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提高绝  经后妇女体内性激素水平,抑制骨吸收,并通过对机体的全身性、多环节的调节作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老年人肾脏虚衰,三焦气化不利;或脾胃虚弱,气亏虚,气虚无力行血;或脾虚湿盛;或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寒凝筋脉等均可导致瘀血痰浊痹阻筋脉,致筋骨失养;同时,痰瘀还可导致肾虚的产生及进一步衰竭,从而诱发或加重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产生。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以补肾(温补肾阳,填补肾精)为主,并在补肾的基础上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别采取健脾益气、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温化寒湿等法。

  2、继发性

  继发性OP是继发于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或继发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肾小管性酸中毒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三、治疗骨质疏松的用药状况

  1、促进骨矿化的药物—剂和维生素D

  钙制剂是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为肯定的药物之一,目前市售钙剂有无机钙类、有机钙类、有机酸钙类、中药钙制剂类等,在选用钙剂时尽量选用钙元素含量高、水溶性好、生物利用度好、口感佳且价廉及服用方便的钙剂。维生素D的缺乏将导致肠道对Ca2+的吸收减少,血钙浓度下降,进而刺激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升高和骨损失。维生素D对老年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和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均能起到维持骨量、减少骨丢失、降低骨折的效果;研究表明,钙剂的补充只是骨质疏松治疗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其单用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同时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可预防骨折的发生,但单用维生素D不能预防骨折的发生,每日补充维生素D可增加钙的吸收与利用。

  2、刺激骨形成的药物

  (1)氟化物:近年来氟化物治疗骨质疏松的应用并不广泛,主要是因为发现应用氟化物治疗的患者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并未减少。氟化物与抗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类或雌激素受体调节药雷洛昔芬联合应用,对升高骨密度、减少骨折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2)甲状旁腺激素:研究表明,PTH既具有刺激骨质吸收的功能,又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功能。特立帕肽使椎骨骨矿物质密度(BMD)的增加量超过所有抗骨吸收的药物,对骨骼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其治疗对象是患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危人群。特立帕肽和雷洛昔芬合用,可明显增加腰椎和股骨BMD,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用特立帕肽。

  3、抑制骨吸收药物

  雌激素替代疗法(HRT)曾是缓解病症的首选方法,既可以抑制骨转换,又可以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和抑制其活性。长期以来雌激素一直被视为保护绝经后妇女的标准制剂。绝经后妇女通常需长期补充雌激素,但可能出现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和乳腺癌等副作用。常用药物有孕马雌酮(结合型雌激素),长效雌激素尼尔雌醇联合安官黄体酮雌二醇贴剂等。

四、预防骨质疏松的6个方法

  1、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于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等类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遵守1:4的比例。

  2、避免不良习惯。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流失。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形成上述不良习惯。

  3、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都有利于钙的吸收。运动中肌肉收缩、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牵拉,会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因此,适当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4、防止缺钙还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5、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6、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饮食禁忌,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病因,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检查

一、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有什么1.遗传峰骨量的高低与遗传因素有关。①种族:高加索人与亚洲人的峰骨量较低,因而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更大。②家族史:年轻女性的骨密度与其父母的骨密度具有显著相关性。③同卵双胎的骨密度具有更大的相似性。④维生素D

不是所有骨质疏松都叫骨质疏松症,引起骨质疏松的7大原因

一、不是所有骨质疏松都叫骨质疏松症误区一:“骨质疏松”等同于“骨质疏松症”吗?专家介绍,“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一字之差,概念却是完全不同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有着骨密度数值标准:和年轻时达到的最高骨量相比,降低2.5个正常波动范围(标准差)才叫

骨质疏松的症状,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

3、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3、预防摔跤应尽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摔倒几率,以减少髋骨骨折以及Colles骨折。5、外科治疗只有在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以后,才需外科治疗。

Hash:909766819785a8c5d9df322f092d0055cc877f61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