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18:23:2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骨质疏松的症状,药治疗骨质疏松

BY:大叔18岁 2024-06-28 18:23:28 344 ℃

一、骨质疏松的症状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3.骨折

  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药治疗骨质疏松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1)激素代替疗法  激素代替疗法被认为是治疗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最佳选择,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激素代替疗法可能带来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激素代替疗法避免用于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以及不能耐受其副作用者。①雌二醇  建议绝经后即开始服用,在耐受的情况下终身服用。周期服用,即连用3周,停用1周。过敏乳腺癌血栓性静脉炎及诊断不清的阴道出血禁用。另有炔雌醇炔诺酮属于孕激素,用来治疗中到重度的与绝经期有关的管舒缩症状。②雄激素  研究表明对于性激素严重缺乏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男性患者,给予睾酮替代治疗能增加脊柱的BMD,但对髋骨似乎无效,因此雄激素可视为一种抗骨吸收药。③睾酮  肌内注射,每2~4周1次,可用于治疗性腺功能减退的BMD下降患者。肾功能受损以及老年患者慎用睾酮,以免增加前列腺增生的危险;睾酮可以增加亚临床的前列腺癌的生长,故用药需监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还需监测肝功能血常规以及胆固醇;如出现水肿以及黄疸应停药。用药期间应保证钙和维生素D的供应。另有外用睾酮可供选择。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该类药物在某些器官具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而在另一些器官可起雌激素的拮抗作用。SERMs能防止骨质疏松、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这类药物有雷洛昔芬 ,为非类固醇的苯骈噻吩是雌激素的激动药,能抑制骨吸收、增加脊柱和髋部的BMD,能使椎体骨折的危险性下降40%~50%,但疗效较雌激素差。绝经前妇女禁用。

  (3)二磷酸盐类  二磷酸盐类是骨骼中与羟基磷灰石相结合的焦磷酸盐的人工合成类似物,能特异性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并增加骨密度,具体机制仍未完全清楚,考虑与调节破骨细胞的功能以及活性有关。禁用于孕妇以及计划怀孕的妇女。第一代命名为羟乙基膦酸称依替膦酸钠,治疗剂量有抑制骨矿化的不良反应,因此主张间歇性、周期性给药,每周期开始时连续服用羟乙基膦酸钠2周,停用10周,每12周为一个周期。服用羟乙基膦酸钠需同时服用钙剂。

  近年来不断有新一代的磷酸盐应用于临床,如氨基二磷酸盐(阿仑屈酯)、利塞膦酸(利塞膦酸钠)、氯瞵酸(氯甲二磷酸盐)(商品名骨膦)以及帕米膦酸纳等,抑制骨吸收的作用特强,治疗剂量下并不影响骨矿化。阿仑膦酸钠(商品名福善美)证实能减轻骨吸收,降低脊柱、髋骨以及腕部骨折发生率达50%,在绝经前使用可以阻止糖皮质激素相关的骨质疏松症。

  (4)降钙素  降钙素为一种肽类激素,可以快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缓慢作用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具有止痛、增加活动功能和改善钙平衡的功能,对于骨折的患者具有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二磷酸盐和雌激素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国内常用的制剂有降钙素(Miacalcin,鲑鱼降钙素)和依降钙素(益钙宁)。降钙素有肠道外给药和鼻内给药2种方式,胃肠外给药的作用时间可持续达20个月。

  (5)维生素D和钙  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和骨的矿化,活性维生素D(如罗盖全、阿法骨化醇)可以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钙素的生成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服用活性维生素D较单纯服用钙剂更能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椎体和椎体外骨折的发生率。另有维生素D和钙的联合制剂可供选择,治疗效果比较可靠。

  (6)氟化物  氟化物是骨形成的有效刺激物,可以增加椎体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每天小剂量氟,即能有效地刺激骨形成且副作用小。特乐定(Tridin)的有效成分为单氟磷酸谷氨酰胺葡萄糖酸钙,与进餐时嚼服。本药儿童及发育时期禁用。

  对于接受治疗的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建议每1~2年复查BMD一次。如检测骨的更新指标很高,药物应减量。为长期预防骨量丢失,建议妇女在绝经后即开始雌激素替代治疗,至少维持5年,以10~15年为佳。如患者确诊疾病已知会导致骨质疏松,或使用明确会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建议同时给予钙、维生素D以及二磷酸盐治疗。

三、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若,治疗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别强调落实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

  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坚持科学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2.二级预防

  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3.三级预防

  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CT、Ca),促进骨形成(活性VitD)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给予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四、骨质疏松的饮食调理

  其实对于骨质疏松来说的话,合理的饮食调理师很有必要的,因为药物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一直都认为,饮食可以很好的帮助治疗疾病。一下就是我分享的对于骨质疏松的一些饮食调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对防止和延缓骨质疏松非常有利。同时蛋白质对我们的人体有着很大的作用,可说是必不可少的。

  2.在饮食调理当中应给予充足的钙,正常成年人每日达800毫克,老年人应给予1000毫克。

  3.事物固然重要,但是必要的烹饪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像菠菜这样的蔬菜,含有较多的草酸,草酸会影响人身体对钙的吸收。

  4.过量饮酒可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应限量适度的饮酒。

  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适当的多做一些运动促进伤口的愈合,在饮食上不能吃太多的肉类食物,还要注意保证我们身体内骨头需要的钙充足。

骨质疏松的症状,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

3、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3、预防摔跤应尽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摔倒几率,以减少髋骨骨折以及Colles骨折。5、外科治疗只有在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以后,才需外科治疗。

骨质疏松症状有哪些,解析骨质疏松的4大常见症状

一、骨质疏松的4大常见症状1、疼痛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很多患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腰背痛,疼痛沿脊柱两侧弥漫性分布,直立后仰、久站久坐后疼痛明显,平卧休息后疼痛可稍缓解;做某些特殊动作,如弯腰、搬提重物、用力咳嗽等亦可加重疼痛症状。2、变矮、驼背人体

骨质疏松的症状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在对于我们而言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现在的社会中很多的人都会患上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症状1.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由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脆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为髋部、椎骨、腕部。另外,可吃些板栗、核桃仁,颇有补肾活血之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另外,临床发现,体重偏低的人比体重正常的人更易发生骨质疏松。预防骨质疏松可以从饮食方面入手。

Hash:c68deb37d0a9b17e91f4c468f8778b03a16e2475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