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使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脚部疾病之一,脚气不但患者深受其扰,有时还会影响到身边的人。而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脚气病中特殊的一种角化型脚气,这种脚气不但有令人难以接受的气味,而且其皮肤表面还会发生皮肤干燥角质化等症状。那么这种角化型脚气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治疗呢?
1、脚气反反复复,时好时坏,因此被很多人误以为不能根治。
正是一些患者认为脚气是个小病而不加以重视,才导致脚气终年不愈,反复发作。专家指出,脚气绝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随便应付一下就行了,一旦恶化,也会带来巨大的痛苦。脚气问题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解决的,专家表示,脚气患者的治疗时间通常应该进行4周,每天坚持用抗真菌药,目的就是杀死真菌。有的患者足部真菌停留在表面,但也有不少患者的足部真菌感染很深,对于后情况,只有坚持用药才会杀死潜伏在皮肤深处的真菌。脚气并非不可治,只是在治疗期间需要耐心,即便是症状消失了,患者应当继续用药一周加以巩固。
2、最多是脚“遭殃”
脚气的问题只会停留在足部吗?答案是否定的,它还可能引发灰指甲等其他皮肤病。这两种病都是由真菌入侵引起,脚气是真菌侵入脚部表层皮肤所致,灰指甲患者常常是先患有脚气,足部真菌被带到手部,首先侵入指甲周围的皮肤,然后通过指甲或趾甲的生长演变,逐渐侵入指甲内,形成灰指甲,并进一步生长和繁殖,直到破坏整个指甲。灰指甲与脚气是可以互相传染的,既可自身传染,也可由他人传染,无论自己或家人有脚气或由真菌引起的其它皮肤癣,都可能引起灰指甲,然而如果防治得当,脚气患者是可以避免患上灰指甲的。
3、脚气是一种遗传病
一家人都患有脚气,那是否说明脚气是会遗传的呢?这种说法是未经证实的。对此,专家表示,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脚气的传播方式。在适宜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脚气可以通过毛巾、鞋袜的共用传染。孩子穿了患有脚气的父母的鞋,或者共用毛巾,是很可能患上脚气的。虽然脚气在家庭中有集聚现象,但目前尚没有脚气是遗传病的证据。此外,公众对脚气的认识还存在着其他的误区,比如将脚气、脚臭和湿疹混为一谈,认为脚气患者唯一的治疗手段就是使用外用药,而不能内服治疗等。专家提醒,最好的解决途径还是及时就医,对症下药。
4、拒绝药物治疗
皮肤受到这些刺激后瘙痒更加剧,形成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的恶性循环,直到抓破方可止痒。这样手上及指甲里的细菌、污垢自然而然落到病灶区内,容易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所以,一旦发现脚气,就要及早使用药物治疗。
5、随意用药涂抹
很多人觉得看 广告,随便到药店买点药就行了。其实这样极有可能误诊,延误治疗。患者要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先确诊,再按医生推荐的治疗方法科学治疗。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鳞屑角化型脚气好发于足跟、足缘部。表现为角化过度,干燥,粗糙,脱屑,基底淡红。多单足发生,也可双足均累及。自觉瘙痒较轻,冬季常皲裂疼痛。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皮肤干燥、角质粗厚、脱屑,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常年不愈,大多数患者由糜烂型、水疱型转化而成。
治疗方法
一: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或使用具有皮肤修复功能的。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剥脱。
二: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或直接涂抹。
三:使用抗真菌药物,也可以使用中药煎汤外洗。
脚气这一疾病困扰了许多朋友,而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患者求医心切的心理而夸大造谣一些来历不明药物的效果,患者们千万不要轻易相信,还是应该前往正规的医院,由医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治疗,以免耽误病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对于很多已经患上疾病的患者来说,疾病的治疗方法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的确,一个患者能不能从疾病中康复过来,看的往往是治疗疾病的方法。脚气是困扰着很多患者的顽疾。治疗脚气的问题在于容易复发,因此治疗脚气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遵循疗程。下面介绍的治疗脚气的偏方也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切忌自行盲目用药治疗。
治脚气偏方
偏方做法
生姜100克,食盐50克,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约两大碗,煮沸10分钟,倒入洗脚盆,待其自然冷却至脚能接受的温度,加入陈醋100毫升,浸泡患脚30分钟。
偏方疗程
一般3~7次可见好转,但要让脚部皮肤恢复正常光滑,就需1~2周,为了保证根除,最好坚持4周。
偏方功效
偏方里的三种材料均有杀菌作用,这三种材料单独分开杀菌效果并不强,联合起来却可以起到良好的杀菌效果,可以治疗脚气。
专家表示,最好连泡一个月以上,因为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清除脚上的真菌,有些甚至是藏在脚趾缝里,这也 是脚气为什么容易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生姜盐水治疗脚气的偏方疗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治脚气要有耐心,就算脚气看上去似乎好了,也应该继续耐心治疗,这样才能保证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脚气常见的预防方法
1、减少公共物品的使用
公共浴池的地板、公共拖鞋上有大量的真菌寄生。所以,尽量不在公共游泳池、浴室、健身房等地方赤足行走。尽量减少在过湿过热的环境下工作。避免共用剪刀和指甲钳剪病甲。
2、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要勤洗脚,在洗脚的时候,尽量避免碱性肥皂等刺激性的化学用品,趾缝紧密的人要注意趾间的清洁。在洗完脚之后,需用毛巾把脚擦干再穿鞋和袜子。
要尽量少穿不透气的鞋和袜子。特别是喜欢穿运动鞋的年轻人,最好能准备两双鞋子交替着穿,闲置的那双鞋可以放在阳光下晾晒,保持鞋子干爽。容易出脚汗的人宜穿棉线袜,不宜穿不透气的尼龙袜和胶鞋。
3、生活用品定期消毒
脚气是可以通过接触传染的,特别是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容易相互感染。所以,在家中的个人物品最好能专人专用,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及洗脸、洗脚盆、拖鞋等物品,和脚气患者的物品更要分离,减少相互感染的几率。家中有脚气的人可用2%福尔马林溶液喷洒鞋内。其实,像毛巾、浴巾等物品的定期清洁、消毒很重要,最简单的消毒方式是把毛巾放在搪瓷盆中,用开水煮10分钟,然后在阳光下暴晒。
以上是我们网站的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关于脚气的预防措施是什么的相关资料,希望会对带来帮助。专家提示,在与脚气这种疾病进行对抗时,千万不要焦虑烦躁的情绪,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
我妹妹非常容易的脚气,也就是在我们村里常说的汗脚,我们一家人经常因为她而七嘴八舌的找各种治疗的方法,这正是因此,我对脚气的症状还是比较了解的,比如说开始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小红点点然后严重了还会溃烂等等。
临床表现为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至足跖及边缘,剧痒。可伴局部化脓、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窝组织炎等继发感染。由于用手抓痒处,常传染至手而发生手癣鹅掌风。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长,则成甲癣灰指甲。真菌喜爱潮湿温暖的环境,夏季天热多汗,穿胶鞋、尼龙 袜者更是为真菌提供了温床;冬季病情多好转,表现为皮肤开裂。有以下几种类型:
1.水疱型
多发生在夏季,表现为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
2.糜烂型
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第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汗者。
3.鳞屑角化型
症状是足跖、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
当然了,这也并不是说只要是脚上出现小红点点就是脚气了,可能还会有其他的一些疾病导致脚上出现过敏等等的反应,也要注意辨别才行,注意对症下药是解决疾病的根本方法。汗脚的人尤其可以根据这些症状判断自己的脚气。
温馨提示:
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足癣(俗名“香港脚”、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足癣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此证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所有群体常见症状:脚臭、湿性脚气、手、足部厚壁水疱、细菌的混合感染、干性脚气、水疱或大疱损害、侵蚀性水疱[详细]是否医保: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相关医院更多医院上海宏康医院皮肤科 南京京科皮肤病研究院 贵阳利美康医院一、治疗脚气的药1真菌型脚气:一般发病在第三和第四,第四与第五个脚趾之间。开始的时候脚趾多汗潮湿,浸渍发白,干涸脱屑之后,剥去皮屑剥会有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容易继发感染。2水疱型:一般发病于足缘部。开始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
已溃疡感染者慎用。殊不知,很多止痒型的脚气用药,都是单纯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虽能解除过敏性瘙痒,但所含激素却会成为真菌的“营养剂”,使真菌肆意繁殖。因此单纯激素类药物不仅治标不治本,而且会导致脚气真菌的繁殖和感染,从而越治越坏。由于脚气是由真菌引起的,因此在选择治疗脚气药物时,一定要选择杀真菌药物治疗,杀真菌才是治疗脚气的核心。
一、治疗脚气的药1真菌型脚气:一般发病在第三和第四,第四与第五个脚趾之间。开始的时候脚趾多汗潮湿,浸渍发白,干涸脱屑之后,剥去皮屑剥会有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容易继发感染。2水疱型:一般发病于足缘部。开始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会有奇痒的
Hash:14943486911df8cdec8c786214620c25db39dcce
标签: 脚气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