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7 02:39:4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中老年人警惕高血压的6个异常症状

BY:大叔18岁 2024-08-17 02:39:46 1096 ℃

高血压的初期症状总是很隐匿,若患者不加注意,很容易放过这些预警信号,延误治疗。不少高压患者病情很严重时都没有觉察,直至发生中风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发现。中老年人警惕高血压的6个异常症状,下面一起来看看是哪些吧。

血压高血压病有何区别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常把高血压和高血压病混同起来,认为只要发现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或者把高血压病简称为高血压,其实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许多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柯兴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都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但由于这种高血压是继发于上述疾病之后,通常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但随着病情加重,常常使心、脑、肾等脏器受累,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脑出血等并发症。 由于病因病理不同,治疗原则也不相同。原发性高血压只有积极治疗高血压,才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而继发性高血压首先是治疗原发病,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展,仅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是很难见效的,所以,临床上遇到高血压病人,必须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高血压,才能诊断为高血压病。

​中老年人警惕高血压的6个异常症状

再一次,告诫中老年人,必须警惕身体的六个异常症状,它们很可能是在发出高血压预警信号。

症状一:神经系统异常,如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失眠易激动等。

症状二:心血管系统异常,如心悸胸闷冠心病患者可能发作心绞痛

症状三:运动系统异常,如肢体麻木,乏力,颈背肌肉紧张、酸痛等。

症状四:血液系统异常,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时可出现贫血鼻中隔部位血管存在缺陷的患者易发生鼻出血等。

症状五:泌尿系统异常,如夜尿增多蛋白尿肾功能异常,男性ED等。

症状六:眼底血管异常。

高血压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我们先抛弃任何病理性及并发症因素,我们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高血压,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及压缩动力学原理,我把心脏和血管及毛细血管比喻成密封的压力循环系统,就是说人体是一台机器,心脏和血管就是润滑系统。雅祥中医中药百科全书中提出,中医认为高血压形成原理是:血管内皮组织代谢不稳定、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混乱造成血压的升高。

1、从最常见的肥胖者高血压说起,大胖脂肪过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挤压,当管道被挤压以后,动力源需要加大动力才可能使原来的循环达到流通,动力源动力加大,管道压力也会随之加大,就形成了高压。

2、内部血液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血栓造成的,血液的新陈代谢,排出不够彻底,在管道内部形成污垢,对管道造成一定的堵塞,会使压力升高。

3、老年性管道硬化及疾病性硬化,管道打折硬化的话,会造成高压。

4、疾病性毛细血管堵塞和外伤性毛细血管堵塞,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5、机体病变性引起的,一部分高血糖患者,是因为消化系统太过亢奋,在肠胃方面有病变,在肠胃机体方面就会形成一定的血液循环堵塞,也会造成高压,这里只举一个例子。

6、心脏方面的先天及后天的缺失。

7、脑血管疾病引起的。

8、血液干涸造成的高压。

以上因素受季节变化影响,容易发病!

真假高血压你分得清吗

假性高血压

有的老年人收缩期血压很高,降压药治疗没有明显的效果,但是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他们的心脏等功能并为受到损害,这种情况就是所说的假性高血压。这些病人的血压升高是由于血管壁显著硬化所致,这类病人不易采取降压治疗,降压药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是并发症的出现。需要患者注意的是,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假性的,需要谨慎检查治疗。

哪些高血压属于假性高血压呢?

(1) 临界高血压。临界高血压也称为边缘性高血压或高正常血压。世界卫生组织(WHO)把高血压的标准确定为140/90毫米汞柱,临界高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13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85~89毫米汞柱。虽然临界高血压不属于高血压范围,但其中有20%可能会发展为高血压。

(2) 高原性高血压。凡在海拔较低地区时血压正常,而到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后,血压持续升高超 140/90毫米汞柱,并且还伴有高血压症状,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血压升高,才算是高原性高血压。它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缺氧

(3) 波动性高血压。波动性高血压是指病人血压常变动在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以及高血压之间。由于血压具有波动性,一次很难准确地测出个体的血压平。所以,重复检测血压还是有必要的。

(4) 潜在性高血压。有一些人,当受到某种刺激或应激负荷后,血压增高并超过正常范围,称之为潜在性高血压病。这是降压机制功能不全或升压机制功能亢进所造成的。倘若调节得不到恢复并且还继续扩大,最后调节量的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个变化过程,即为潜在性高血压的发生过程。

哪些人容易发生假性高血压?

1. 用降压药治疗中的高血压患者;

2. 平时血压偏高(130-139/85-89)者;

3. 经常吸烟、饮酒的人。

区分真假高血压还需​正确测量

医院测量发现血压超出临界值的人,除了再次到医院测血压进行复查外,也可以采用家庭自测血压的方法,早晚各测一次,连测10~14天,若血压值持续超过135/85 mmHg,亦可初步认定为高血压。在最易放轻松的家里测血压,通常更能排除紧张情绪和外界环境的干扰。不过,缺点是测量值的准确性受测量方式以及测压时是否处于标准状态的影响较大。

测量标准状态:

测量前排空膀胱

测量前半小时内不喝咖啡浓茶,不吸烟。

脑力、体力处于放松状态10分钟后进行测量。

选坐有靠背的椅子,两腿平放坐正,测量时不说话,不看电视,思想放空。

测量方式要点:

由于左右上臂血压可能存在不超过10 mmHg差别,所以第一次测压时分别测量两侧上臂血压,确定哪一侧上臂血压较高,以后每次测压选用血压较高的同侧手臂。血压袖带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手臂肌肉放松,手掌向上平伸。

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处,且松紧度以能放下被测者1根指头为宜。

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至少测量2次,若最初2次血压读数差异大于5mmHg,应间隔1分钟测量第3次,选择相邻相近的两次读数,取平均值。

高血压患者在家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1、选择合适的血压计

一般最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气压表式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亦常用。血压计的袖带宽度应能覆盖上臂长度的2/3,同时袖带长度需达上臂周径的2/3。如果袖带太窄则测得的血压值偏高,袖带太长则测得的血压值偏低。

2、选择合适的测压环境

高血压患者应在安静、温度适当的环境里休息5-10分钟,衣袖与手臂间不应过分束缚,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如膀肮充盈或吸烟、受寒、喝咖啡后测压。

3、选择正确的测压步骤

高血压患者应取坐位,被测的上臂应裸露,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于心脏水平,上肢胳膊与身躯呈45度角,袖带下缘与肘前间隙间距为2-3厘米,充气至挠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加4.0千帕(30毫米汞柱),此时为最大充气水平。如果加压过高会得到收缩压过高的结果。如果充气到达40.0千帕(300毫米汞柱)水平 时,即会导致“气囊充气性高血压”。然后逐渐放气,速度为0.27千帕(2毫米汞柱)/秒,第一听诊音为收缩压,搏动音消失时为舒张压(旧制单位血压读数应精确到2毫米汞柱)。充气压迫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造成血压升高的假象。

4、选择每天起床后(饭前)、睡觉前各一次

通过对我国正常人及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70%的人存在两个血压高峰和两个低谷,即清晨6-8点为第一个血压高峰;8点后开始下降,到中午12点至下午1点为第一个低谷;然后血压开始上升,到下午4-6点为第二个高峰,也是全天血压最高的时间;此后血压下降,到凌晨1-2点为全天最低点,也就是第二个低谷;最后血压逐渐上升,再进入次日的第一个高峰。

血压控制得很好的患者,每周测 1~2 次,时间选在自己每日血压较高的时候,通常是晨起时。

刚开始高血压治疗,或者刚调整过用药物剂量者,也应每日起床后(饭前)、睡觉前各测一次,直到至少连续一周血压都能稳定达标后,再减少频率。

中老年人易患高血压

据美国有关卫生部门调査,全球范围内已有10亿多人患有高血压。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在12%以上,据此推算,我国现有高血压的总人数已在1.6亿人以上。高血压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较血压正常者高4倍。高血压与脑卒中:收缩压≥180毫米汞柱组与<120毫米汞柱组人群中相比,脑卒中发生率高31倍。

中老年人高血压吃什么好?防治高血压的食物推荐

3、茶多喝茶,对预防高血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7、芹菜芹菜是蔬菜中的精品,对高血压疾病很有帮助,而且因高血压引起头痛、头胀的病人,常吃鲜芹菜可缓解症状。对中老年人高血压病情有帮助的食物:1、碳水化合物:主要有大米、粥、软豆、面、葛粉、汤、芋类等。三大膳食可治高血压1、海带玉米须治高血压海带、玉米须。

中年人高血压该如何调理 中老年保健常识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一定要注意中老年保健,否则特别容易得高血压。中年人高血压该如何调理效果比较显着呢?高血压病人每日蛋白质的量为每公斤体重1g为宜。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适当的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的钠水潴留。⑤进行运动时,切勿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应在饭后2小时。④运动中有任何不适现象,应即停止。

Hash:149088cdcb40d21d0b0380051a6b31912d421750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