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又名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呈大叶性分布的肺部急性炎症。本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下面几点:
1、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病变广泛者可伴气促和紫绀。
2、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这些症状可突然出现,也可在发病前先有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数日。。
3、重症者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谵妄等。亦可发生周围回圈衰竭,并发感染性休克,称休克型(或中毒性)肺炎。
4、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鼻翼扇动。部分患者口唇和鼻周有可能出现黄疸.早期肺部体征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减低和胸膜摩擦音。实变期可有典型体征,如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有湿罗音或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
肺炎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发热、咳嗽,常伴有气促、呼吸增快、鼻翼煽动、喘憋,严重者还可出现口周及指趾青紫,此外,还可有烦躁或嗜睡、呕吐和腹泻等。这些症状可突然出现,也可在发病前先有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数日。
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在我国儿内科住院病儿中,约占1/4—1/2。婴幼儿时期容易发生肺炎,与呼吸系统生理解剖有密切关系。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不易将微生物或异物清除。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而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为粘液阻塞等。并且婴幼儿胸廓呈圆桶状,肋骨呈水平位,呼吸肌发育差,故胸廓运动度小,呼吸力差。
另外,在此年龄段免疫功能也存有不足,防御功能尚未充分发育,容易发生传染病、 养不良、佝偻病等疾患。这些内在因素使婴幼儿容易发生肺炎,并且比较严重。
1岁以下婴儿免疫力很差,故肺炎易于扩散、融合并延及两肺;年龄较大及体质较强的幼儿,机体反应性逐渐成熟,局限感染能力增强,肺炎往往出现较大的病灶,如局限于一叶,则为大叶肺炎。由于肺炎发病率高,并发症也较多,且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故加强对本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痰液细菌涂片检查、胸部平片、痰液病原体检查、痰培养
1.辅助检查
(1)一般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重症者须与其他病原菌肺炎鉴别。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或“C”。
2.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10~20)×109∕L,中性粒细胞多在80%以上,并有核左移,细胞内可见中毒颗粒。年老体弱、酗酒、免疫功能低下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但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仍高。痰直接涂片作革兰染色及荚膜染色镜检,如发现典型的革兰染色阳性、带荚膜的双球菌或链球菌,即可初步做出病原诊断。痰培养24~48小时可以确定病原体。聚合酶链反应及荧光标记抗体检测可提高病原学诊断率。
3.X线检查
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随着病情进展,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在消散期,X线显示炎性浸润逐渐吸收,可有片状区域吸收较快,呈现“假空洞”征,多数病例在起病3~4周后才完全消散。老年患者病灶消散较慢,容易出现吸收不完全而成为机化性肺炎。
1、宜少食多餐。
2、宜食清淡食物。如稀粥、面条汤、凉拌芹菜、冬瓜汤等。另外水果如梨、香蕉、西瓜、山楂等,这些瓜果既可生津止渴除烦,还利于大便通畅。
3.宜多饮开水。因为高热患者在发烧过程中丢失水分很多,输液不能完全补充,故需大量饮水。再者排尿增多,可以尽快排出体内细菌毒素和代谢产物,利于疾病恢复 ,但不宜喝浓茶。
4、勿食肥甘厚味、辛辣、腥臭发物。中医认为肥甘厚味(如大油大肉、甜食、年糕等)壅滞,易致消化不良,化热生痰。辛辣可以生热化火,腥臭主发,易使邪气复升。
5、忌辛辣食物:辛辣食品性质温热,而肺炎又属热病,两热相加,使病情加重。所以肺炎患者在膳食中不应加入辣椒、胡椒、芥末、川椒等调味品。酒也属辛热之品,可刺激咽喉及气管,引起局部充血水肿,肺炎患者应禁用。
多数水果对患大叶性肺炎的患者的病情好转都是有益的,但甘温的水果,如桃、杏、李子、橘子等较不利于患者病情好转,因此,患者应该少吃甘温类的水果,从而避免因助热而生痰的情况发生。
住院病人若怀疑医院获得性葡萄球菌肺炎,首选糖肽类抗生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亦应加强湿化吸痰,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表皮葡萄球菌血培养需要2次阳性才能确认有意义。
发热的大叶性肺炎患者应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成年大叶性肺炎患者80万u,肌注,每日三次。
一、大叶性肺炎的诊断标准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和青壮年男性。起病前多有诱因存在,多数患者患病前都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前驱表现。多数患者突然起病,伴有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呼吸急促,咳铁锈色痰等症状。重症患者还有可能常有血压偏低,白细胞增多等感染中毒的症状,甚至伴有休克等症状。早期肺炎的x线胸片
Hash:7db9997293876a89ae583447b6393072203d0241
【声明】本文由用户Anne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