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0 17:30:29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BY:大叔18岁 2024-07-20 17:30:29 1833 ℃

肝海绵状血管瘤多见于女性早期阶段,并且女性更易于出现症状。在怀孕期间,肝海绵状血管瘤可迅速增大,说明女性激素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雌激素促进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发展已得到肯定,那么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是什么?肝海绵状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疑问,那一起来看下吧。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是什么

一、肝海绵状血管瘤无症状型:

此型占绝大多数(80%以上),终身无任何感觉,多在健康体检常规行B超检查或行腹部手术时意外地被发现。这部分患者不需要任何治疗,患者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定期检查便可,检测血管瘤是否会一直增大,如果增大得过快,可在医师的监测下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切除。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有症状型:

通常肿瘤直径超过4cm以上时,可出现症状。常见的症状有:

(1)腹部包块:半数以上患者有此体征。包块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或不光滑,软硬不一,随呼吸上下移动,有的在包块部听诊可听到传导的血管杂音

(2)胃肠道症状:可出现右上腹隐痛和不适,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食后胀饱和消化不良等。

(3)压迫症状:肿瘤压迫食管下端,可出现吞咽困难;压迫肝外胆道,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和胆囊积液;压迫门静脉系统,可出现脾大腹水;压迫肺脏,可出现呼吸困难肺不张;压迫胃和十二指肠,可出现消化道症状,等等。

0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肝叶切除术:肝叶切除术仍然是目前治疗血管瘤最好的方法。但因血管瘤血供丰富,术中极易出血,特别是巨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由于肿瘤挤压邻近脏器,局部解剖关系移位,手术难度更大,故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2.血管瘤捆扎术:对血管瘤直径在15cm以下、多发性小血管瘤或主瘤切除后其他肝叶散在的小血管瘤,均可采用血管瘤捆扎术。

3.肝动脉结扎和肝动脉栓塞术:对多发性血管瘤或病变范围极大,已侵犯大部分肝组织或紧邻大血管,无法切除者,可作肝动脉结扎或栓塞术,根据病变范围可作肝右、肝左或肝固有动脉结扎术。

4.冷冻治疗 :对既不能手术切除,又无法作动脉结扎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且经股动脉行肝动脉栓塞失败者,可在肝门阻断、肿瘤变软缩小后,再用冷冻疗法。一般用液氮,温度最低可达-196℃。

5.微波固化术:对巨大血管瘤无法暴露肝门或第一、二肝门受侵犯,范围太大无法行肿瘤切除者,可采用微波固化。对因瘤体巨大妨碍肝门显露者,可先行微波固化至瘤体明显缩小后再行血管瘤切除。对于无法切除者,单纯做微波高温固化治疗亦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6.瘤体内硬化剂注射术:最常采用的是B超引导下瘤体内鱼肝油注射术。对于少数有严重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不宜行手术治疗的小血管瘤者,可采用此法。其他常用的硬化剂有车前子素、明矾及胶体32P等。但本治疗方法对巨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则因肿瘤较大,血运丰富,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7.放射治疗:单纯放射治疗效果多不满意,一般是作为肝动脉结扎或栓塞术后的辅助治疗,或手术时已切除主瘤,尚有残存少量血管瘤组织的情况下行放射治疗。术中可对残存血管瘤组织行银夹定位,术后行小视野放射治疗,效果较好。对单纯放射治疗者,多有肝功能损害,且预后不良。

肝海绵状血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1.超声检查 近70%的血管瘤呈强回声,且内部回声均匀,余者可呈低回声、等回声或混合回声,如有钙化可见强回声后伴声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血管瘤内血流信号少见,部分血管瘤可出现中央部血池样充填。

2.CT扫描 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且密度均匀,大的血管瘤病灶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呈星形、裂隙状或不规则形。瘤内偶见化,呈圆形或不定形强回声,病灶边缘通常清晰光滑。典型者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随后增强区进行性向中心扩展,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显示“快进慢出”的表现。直径小于3cm的血管瘤增强扫描表现较为复杂,可有以下表现:病灶早期呈高密度强化,也有的病灶强化不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延迟扫描所有病灶均呈等密度充填。个别病例始终无强化,延迟扫描也无充填,此类血管瘤管壁很厚,管腔狭小,造影剂难以进入。

3.核素肝血池扫描 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较高,用99mTc标记红细胞,有血流的地方即可显像,血流丰富或淤滞者核素浓聚。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5min开始在血管瘤的部位有放射性核素浓聚,逐渐增浓,1h后仍不消散,这种缓慢的放射性过度填充现象是诊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依据。

4.MRI检查 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T2像呈相对高信号,呈“灯泡征”。

5.肝动脉造影 系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对血管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早期注药后2~3s病灶周边即有染色,造影剂清除缓慢,可充盈持续18s以上,造影剂的这种快进慢出的现象是血管瘤的典型特征,称之为“早出晚归征”。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新型微创治疗方法是什么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liver cavernous hemangioma, LCH)是超声体检时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之一,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之分,通常不会导致患者不适,也无需特别关注,定期检查观察其大小变化速度即可,但是当瘤体增大后便可以产生占位性症状,必要时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通常把直径5cm 以上的海绵状血管瘤称为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

外科手术切除迄今仍为主要治疗手段,根据瘤体的大小、数目及位置手术方式可分别实施肝叶切除、血管瘤剥除、血管瘤捆扎或肝动脉结扎。手术切除瘤体能根本解除压迫症状且术后瘤体几无复发,但必须面对如何控制术中出血这一重要问题。巨大LCH淤血丰富,瘤体张力较高,兼有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降低时更容易破裂出血。Ⅷ段血管瘤位于右肝静脉、中肝静脉和下腔静脉之间,而Ⅰ段(即尾状叶)血管瘤与前方的门静脉、后方的下腔静脉和上方的肝静脉关系密切,夹于3个肝门的狭小空间内。这些静脉壁薄、血流量大,一旦因解剖不清楚或不慎捅破静脉壁极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甚至死亡,即便不发生生严重出血也需要耗费5小时以上的手术时间。

经股动脉插管注射平阳霉素与油混合剂选择性栓塞LCH的滋养动脉是效果较为确切的微创治疗方法,但对滋养动脉纤细或以门静脉供血为主的LCH其作用甚微,栓塞平面不恰当容易导致肝功能损害和胆管细胞坏死,发生较顽固的黄疸甚或肝脓肿。有时血管瘤不仅体积巨大而且数量多,分布在多个肝叶或肝段,使外科手术和肝动脉栓塞均不宜实施。无乙醇注射疗法过程简洁,但对5cm以上的LCH则不仅因为瘤体大,更因为瘤体内丰富的血液遇乙醇后迅速凝固而影响弥散,疗效较差。

微波针既可用在开腹手术中对LCH瘤体先行固化再予切除,也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独立完成LCH的整体治疗。经皮消融治疗因有超声影像的引导和监测,定位准确、创伤微小、并能即刻判断消融的彻底性。但在一组开放性切除联合微波消融的LCH病例治疗过程中,拔除微波针后穿刺孔有血缓慢流出,最大出血量竟达8400毫升,致患者住院时间长达45天之久。足见微波消融LCH同样需要设法克服瘤体出血的弊端。对此,笔者在研究过程中经过缜密思考和论证,建立了主动抽吸LCH瘤体内血液的新方法。本研究包括3个基本要素,即微波消融、主动抽吸瘤体内血液以缩小瘤体、运用超声造影监测消 过程中瘤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瘤体中远期凝固坏死的稳定性。

主动抽吸LCH瘤体内淤积血液除了减轻瘤体出血风险外,还具有增强微波热能传导、缩短治疗时间的积极意义:⑴邻近肝包膜、瘤体内张力较高的巨大LCH,遇穿刺针刺激或疼痛刺激腹内压骤增时破裂出血。主动抽吸血液能迅速降低瘤体张力,降低出血风险。⑵实性成分的导热率高于液性,瘤体内淤积的血液减少后血管壁和纤维组织成分相对增多,有利于微波热能向四周传播,提高热凝固效率。⑶915MHz微波单点消融的最大径小于5厘米,2450MHz的消融范围更小,因此对于直径5cm以上的肿瘤常需要多点、多平面消融才能整体灭活。入选本研究的LCH瘤体最大径为6.32~17.53cm,平均达10.66厘米,如果像消融肝癌那样则需要数次变换消融平面,消融时间漫长。主动抽吸瘤体内血液,瘤体迅速缩小,使其最大程度地接近单次微波最大消融径,提高了消融效率,缩短了总治疗时间。这种优势是肝癌等实体肿瘤微波消融时无法企及的。为了充分发挥主动抽吸血液的积极作用,根据LCH的内部结构特点,本研究将PTC针布置在瘤体周边区域,因为中央区域多为纤维化组织和血栓,而周边部血窦腔以增生为主,淤血丰富。

然而主动抽吸瘤内血液前必须评估是否会减少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以防止失血性休克。超声造影检查表明多数LCH内血液流动极慢,短时间内几乎不参与体循环,换言之主动吸血可以令瘤体快速缩小而不会丧失循环血容量,并且在边抽吸边消融过程中热能使血液迅速凝固而抽吸不动。但是有1例患者的LCH动脉血供相当丰富,术前超声造影评估时在不足1分钟的时间内造影剂就充填了整个瘤体,这种情形下主动抽血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丢失的的风险极高,因此建议该患者选择肝动脉栓塞治疗。由于本组患者的LCH均为多发,笔者将抽吸血液总量控制在250毫升以下以确保安全。为避免穿刺针道出血,在瘤体被完全消融后方才拔除用于抽吸血液的PTC针。此外,在退出微波针时确切地消融针道,防止沿针道渗血。

微波消融的巨大优势体现在可代替外科手术治疗邻近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等高危险部位的瘤体。尽管在超声影像实时引导和监测下可灵活准确地调整微波针的位置,但是对于Ⅰ、Ⅳ、Ⅷ段的LCH依然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努力掌控好微波针与肝静脉、下腔静脉、门静脉间的距离。在处理邻近上述静脉的瘤体时,需要麻醉师密切配合,保持良好的镇痛状态,避免患者因疼痛而扭动躯体使微波针移位刺伤静脉壁。

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消融能够可靠地灭活LCH,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瘤体减容显著的特点;对邻近肝静脉、下腔静脉、门静脉的LCH而言,达到以较小的创伤和操作难度化解外科切除术面临的潜在风险。超声造影引导和监测下“主动吸血”的方法可提高LCH 的微波消融效率,缓解瘤体内张力,降低出血危险度。

海绵状肝血管瘤应该警惕的几大异常症状

海绵肝血管瘤的先兆症状之一:消化异常

一般有肝血管瘤的患者,在肝血管瘤,危害到您的健康 之前,就会有一系列,关于消化系统的异常。这种消化异常的原因,是因为肝脏周围的血管,发生血管瘤的问题,导致的肝脏功能、胆汁的分泌,出现了病变。由此导致的肝血管瘤患者,有呕吐腹泻肚子不适等问题。

海绵肝血管瘤的先兆症状之二:感觉异常

一些肝血管瘤患者,在血管瘤之初,就会在感觉上,有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肝血管瘤患者,会在肝脏区域,有一种隐隐约约的疼痛。

还有的肝血管瘤患者,会有腹胀的感觉。在大多数情况下,肝血管瘤患者,伴随着疼痛,有种内脏挤压、压迫的不适感。

这种感觉的症状,其实正是肝血管瘤,最明显的感觉。因为肝血管瘤,并不是在皮下。肝脏周围的血管,发生了良性的肿瘤,血管体积增粗、增大,自然而然的,就会有肠道、内脏压迫的感觉。

如果出现以上两大异常症状,需警惕出现海绵肝血管瘤,及时的诊断与预防都可以降低肝病对身体造成的威胁性。此外,定期的检查对于肝血管瘤的早期确诊与治疗也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草莓状血管瘤的影响,草莓状血管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区别

一、草莓状血管瘤类型对于部位的影响一、面部草莓状血管瘤这是婴儿面部草莓状血管瘤,面部是草莓状血管瘤最常见的部位,且很多孩子的面部草莓状血管瘤犹如这个孩子,累及了办张脸,而草莓状血管瘤大部分刚开始仅有一个或几个大小不等的红点,有的家长受到一些非专业医生的误导,认为草莓状血管瘤可自行消退,因此,等到其自

海绵状血管瘤的危害,这些症状就是海绵状血管瘤

这种含铁血红蛋白是脑皮质型海绵状血管瘤引起病人癫痫的原因之一。

什么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护理

一、什么是脊髓海绵转血管瘤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少见,国内外报道不多。随着磁共振检查的广泛应用,其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势。目前认为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是隐匿性脊髓血管畸形的一种,占脊髓血管性疾病的5%~12%,可发生于脊髓的不同部位。其起源及机制同颅

Hash:2f1363a61c8397dfeae59a5e5a666609d04aaebf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