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3:51:2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小儿高热

BY:大叔18岁 2024-07-01 03:51:28 1906 ℃

小儿发烧是指当小儿发热,温度在39.1~41℃左右。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小儿高烧会引起什么症状,下面为大家介绍。

小儿高热

(1)若患儿皮肤出现皮疹,可能为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例如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等。

(2)若发现疱疹,可能为水痘

(3)若发现皮肤有瘀斑,应考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亦应考虑液系统疾病。

(4)若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应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亦应该注意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5)若发现咽部充血、扁体肿大,可能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

(6)若发现口腔粘膜有斑点,可能为麻疹

(7)若肺部听诊闻及痰鸣音水泡音,是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的体征,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应考虑喘息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8)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或其它体征,应注意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高热的病因

(一)感染性疾病

l.病毒感染: 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疱疹病毒脑炎皮疹脑炎腮腺炎病毒炎、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毒脑炎、巨细胞包涵体脑炎等。

2.螺旋体感染: 钩端螺旋体脑炎、 梅毒回归热等。

3.立克体氏体感染: 地方性及流行性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等。

4.寄生虫感染 :脑型疟、脑内阿米巴病、脑血吸虫病弓形体病,脑旋毛虫病、嗜酸性脑膜炎等。

5.绑菌性感染 :化脓性脑脊髓膜炎、脑脓肿、急性菌痢,细菌性心内膜炎肝脓肿、结核病、败血症等。

(二)非感染性疾病

1.结缔组织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脂肌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

2.物理性疾病: 中暑烧伤等。

3.中枢性疾病 :脑血管病、脑外伤癫痫持续状态、颅内压增高症等。

4.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

5.恶性肿瘤 :肾癌肝癌胃癌淋巴瘤白血病等。

6.血液病: 急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减少症、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7.药物反应: 恶性症状群、抗生素药物、抗癫痫药物等药品产生的药物反应。

小儿发烧西医治疗方法

1、急救措施

(1)可用冷湿毛巾敷额,好可用不漏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腹股沟则效果更好。

(2)将75%酒精兑水一倍稀释,用小毛巾蘸湿擦抹头、颈、腋窝、胸背和四肢。若小儿四肢冷或擦抹后皮肤起"鸡皮",应改用稍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红转暖。

(3)在作物理降温的同时还要服退热药,有高热抽筋病史的同时加服镇静药。当家离医院远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热最好不要不管一切往医院跑,可以先在家中作上述紧急处理。

2、降温方法

(1)传统物理降温法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于四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擦浴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盐水(30~32℃)灌肠,对疑为中毒型菌莉者更为适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

(2)药物降温法对未成熟儿,小婴儿与体弱儿一般不用解热剂降温;0~23个月龄的孩子可服用幼儿百服咛(退热口服)滴剂,2~12岁孩子可服用儿童百服咛(退热)溶液或咀嚼片,每隔4~6小时服一次。这种退热药的优点是口服后吸收较快,30分钟生效,没有传统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对白细胞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3)针灸降温法

3、对症治疗

(1)高热时,水分丢失增多,食欲减退,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对于出现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或一般降温措施效果不明显者,可酌情选用氯丙嗪异丙嗪

4、针对病因治疗方法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高热,应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对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时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也需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小儿高热引起惊厥怎么办

小儿高热惊厥是因其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所致,主要发生在6个月到3岁的小儿,可有家族史,一般多在疾病初起、体温上升的时候发生,发热伴四肢发凉,面色发灰时易发生,可反复发作,多次惊厥后引起脑缺氧,可影响小儿智力发育,以后发热时应注意:

1.及时发现小儿发热,并及时服用退热药,如小儿体质好,也可配服镇静、止惊、降温的中药,如猴散、清开灵等。

2.家中可备一些镇静药如鲁米那、水合氯醛等,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小儿四肢发凉,说明末稍循环不好,可用温热泡脚,用手揉搓脚底部。

4.家中备针灸针,家长要学会急救时针刺人中、合谷穴等。

5.必要时可配物理降温。

6.惊厥发生,必须去医院诊治,以防中毒性痢疾、脑部疾病等。

单纯高热惊厥,一般3岁以后好转,如反复发作,有1/3可发展成 为癫痫。注意孩子精神状态及智力发育情况,如有必要,可查脑电图或进一步检查。

高热惊厥属于中医的急惊风范畴。中医认为,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是由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热极生风所致。中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在惊厥发作之时,急于针刺人中、涌泉穴位,以尽快控制抽搐,然后再行中药治疗。

小儿高热惊厥发作之时,热势较高,四肢抽搐,两目直视。大约持续3~5分钟后一般能够缓解。抽搐缓解后,患儿发热仍很高,这时如不积极退热,可能还会再次发生惊厥。在这种情况下,中医治疗应采用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方法。中药可选用羚羊角生石膏钩藤菊花生地桑叶寒水石黄芩郁金等。也可以选用牛黄镇惊丸、救急散、小儿牛黄散等中成药。还可以用水牛角粉冲服。

小儿高热惊厥缓解后,发热渐退,病情平稳之后,中医应根据患儿所患疾病,临床主要证候特点,进行辨证治疗。如果是因为一般感染性疾病导致的惊厥,中药治疗应侧重清热解毒。如果是某种传染病导致的惊厥,中药应针对不同的传染病进行治疗。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中药应加用平肝熄风之品,如钩藤、生杜蛎、僵蚕地龙全蝎蝉蜕等,这样可使肝风平熄,阴阳平衡,避免惊厥再度发作。

有的孩子高热惊厥反复发作,这是因为惊厥缓解后脏腑功能没有得到调理,或者余邪仍然存在。因此,提醒家长们注意,孩子高热惊厥以后应该用中药进一步调理,以防惊厥反复发作。

发烧处理不当,会持续高烧,引起高热惊厥(抽风),损害小儿的神经系统。 发烧体温在38.5度以下可以做家庭处理。首先松解衣服,有的小儿会体温下降。还可以用35%的酒精或温水擦澡,包括颈部两侧、腋窝,大腿根部、胸窝及手足心等部位,约2-4分钟,使血液循环加快,促进热量散发。但切忌擦前胸和腹部。30分钟后再测一次体温。

体温在38.5度以上或持续发热,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请医生查明发烧原因,做检查。退热药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高热惊厥治疗与护理

3.1 镇静止惊药 立即遵医嘱给鲁米那5~8mg/(kg·次),深部肌肉注射,或给安定0.2~0.3mg/(kg·次),静脉推注或肌肉注射;也可用10%水合氯醛0.4~0.6ml/(kg·次),加入0.9%生理水20ml保留灌肛 [2] 。

3.2 迅速降温 分为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

3.2.1 药物降温 遵医嘱给患儿肌注或口服退热药,如安痛定泰诺林混悬液等。

3.2.2 物理降温 效果同药物作用 [3] ,最常用冷敷法,即将冷毛巾敷于前额、颈部两侧、双侧腋下、腹股沟等处,间隔3~5min换一次;其次是酒精擦浴,即用30%~50%酒精重

点擦抹上述冷敷部位,及四肢皮肤(禁擦胸腹部),但1岁以内小儿禁用此法;还可用水温20℃左右的生理盐水150ml~300ml进行冷盐水灌肠;对末梢循环差的小儿(面色苍白、四肢凉)可用温水擦浴,即将小儿置于37℃~38℃的温水中擦浴,时间15~20min,根据体温情况延长时间,做完后擦干全身。

3.3 氧气吸入 无论有无紫绀,均应立即给予高浓度吸氧,以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水肿。即使在惊厥停止后也应给患儿氧气吸入30~60min,可促进缺氧脑细胞的恢复,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

3.4 治疗原发病 对引起高热的原发病应及时有效地治疗。

3.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护理

3.5.1 严密观察患儿神志、瞳孔、面色、呼吸、脉搏、体温、血压肌力肌张力、病理反射等变化。每间隔30min测1次体温,直至体温正常,惊厥停止后意识恢复正常。

3.5.2 观察患儿的出汗情况 若患儿在用药后汗出身凉,说明病情趋向好转;反之,若出现汗出热不退或退后复升,则说明病情有复燃或变化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5.3 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 由于患儿发热时新陈代谢快,出汗较多,常有大小便失禁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汗湿衣被,保持皮肤、衣被清洁干燥。

3.5.4 注意饮食调节 高热时忌食含热量高的食物,应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喝温开水、鲜果汁西瓜汁等,汗多时应适当补充盐分。

3.5.5 加强心理护理 患儿苏醒后,可用玩具、讲故事等方法分散其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感,以配合治疗。同时稳定患儿家长紧张情绪 [4] 。

4 健康指导

cfc有30%~50%的患儿易反复发作,尤其是15个月以下、出生体重不足2kg、初次发病时体温不超过38℃患儿 [5] 。因此对康复期的患儿和家属进行健康指导至关重要,如居室内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流感季节可在室内熏,进行空气消 ,尽量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饮食有度,宜食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适当活动,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家中常备退热镇静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感染时,应及早用药,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必要时给予预防性治疗,常用安定0.05mg/kg每天2次,至少连服3天;还可服用抗癫痫药,以防fc再次发生。

小儿高热惊厥 关注小儿高热惊厥症状

通常小孩体质会比较弱,一个没注意好就会出现高热的情况,而小儿高热就会出现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那么大家知道小儿高热惊厥的症状是什么吗,高热惊厥要注意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儿高热惊厥,关注小儿高热惊厥症状

小儿高热惊厥有哪些危害小儿高热惊厥后有可能对患儿造成心理阴影现象,严重起来还可能会造成儿童智力发育迟缓,了解小儿高热惊厥的危害有利于减少不幸的发生。关注小儿高热惊厥症状很多家庭对小儿高热惊厥的症状还非常的不清楚,把它当成普通的发烧来处理,一不小心,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小儿高热惊厥的常见症状就是发热、惊厥,常伴有抽搐,神智丧失的情况。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 小儿发生高热惊厥怎么办

提到高热惊厥,家长们都心头一颤,那到底什么是高热惊厥呢?高热惊厥指的是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早期,体温超过39℃时发生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一般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和复杂性高热惊厥两种。遗传性高热惊厥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的特点,使孩子们具有了容易发生惊厥的倾向,这种遗传特征会在特定的条件下导致惊厥的发生。

Hash:7048bc462472fba896553d6fba13949a790907fb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