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8 06:22:39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如何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

BY:大叔18岁 2024-08-18 06:22:39 10 ℃

哮喘病是现代最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给患者的健康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害,会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降低生命质量。情况严重时,哮喘患者出现严重急性发作,救治不及时可能致命。那么有哪些治疗方法呢?小编给大家讲述一下。

如何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

1、激素治疗

激素治疗对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治愈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这种作用比较小。而且许多临床难以治愈的患者就是因为常年服用激素或打激素点滴对疾病进行治疗,这些治疗方法是导致患者的出现骨折水肿的主要原因。

2、偏方治疗

暂且不谈疾病治疗方法的效果,但看目前存在的治疗方法种类,常见的一种就是民间偏方,这些广为流传的偏方不同于中医药的正规处方,因为没有得到正规医学证明,所以一直以来都存在误区与争议。

3、平喘药

慢性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中大家最为熟悉的一种就是平喘类药物治疗,比如常见的平喘药物有沙丁胺醇等,但这些治疗药物没有抗炎作用,只治标不治本,所以不适合患者长期单独服用,而应在抗炎治疗基础上使用。

4、抗生素治疗

哮喘病是种气道过敏性炎症,与细菌性炎症截然不同,所以运用各种抗生素对疾病进行治疗不会去的效果。许多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因为治疗方法不当,所以就出现的各种危害身体健康的副作用。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几种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治疗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一定不要盲目用药,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发生危险,从而加重慢性支气管哮喘的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饮食防范

防哮喘多发于老年人的身上随着老年人年纪大了以后,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老年人每次感冒发烧就会不停的咳嗽,而且喉咙里面痰非常的多,感觉到咽不下去又上不来卡在喉咙里面异常的难受,让人觉得不能呼吸,那么通常在小的时候自己咳嗽总是会让妈妈给自己做一碗好喝美味蜂蜜止咳化痰,那么对于慢性支气管哮喘饮食我们又和该如何给老人防范呢!

方法一:罗汉果泡酒喝。方法二:食补:妈妈告诉我说,桂花,冰糖,蜂蜜,白萝卜都是理气平喘的食物.比较好的吃法是:把梨或白萝卜剖 开,中间挖取核或掏出个小孔,将桂花冰糖放在其中.上笼屉蒸十五分钟左右.如果不喜甜食可以在蒸的时候,不放冰糖,熟后放些蜂蜜在上面.效果也很好.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也比较方便,效果则是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

方法三:夏天时候,用蜂蜜腌上姜片和一些平喘的重要粉,具体是什么我忘记了,不过我可以找找看。然后就是晒,冬天就吃。

1.急性发作期内治法

(1)成药自疗法:

茶碱缓释片,每12小时1片,每日2次。

②小青龙冲剂,每次1-2包,每日3次。用于寒性哮喘。

③哮喘冲剂,每次1袋,每日2次。用于热性哮喘。

(2)验方自疗法

川椒目研粉,每次3克,每日2次。

②洋金花或叶加少量薄荷叶制成卷烟,点燃吸入。

③移山人参10克,蛤蚧1对(去头足),煎汤服。缓解期可将两药研粉吞服,每次

3克,每日2-3次。

2.急性发作期外治法

(1)代炙膏或麝香虎骨膏贴天突、肺俞、定喘三穴。

天突穴:在胸骨上端凹陷中。肺俞穴:在第3胸椎下旁开1.5寸处。定喘穴

在第7颈椎下旁开1.5寸处。

(2)生半夏、生南星白芥子各30克共研成粉。取少量加姜汁拌成糊敷于肺俞

穴、涌泉穴,每日2-3次。

涌泉穴:前脚掌凹陷中。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按摩和自我疗法来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与此同时,在食疗方面也要多加注意,特别是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患上了哮喘疾病可以食用一些清热化痰的罗汉果,包括蜂蜜和姜片来泡水喝。


慢性支气管哮喘病

慢性支气管哮喘病因

为什么我们会患上慢性支气管哮喘呢?相信这是很多人想要知道的答案。那接下来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慢性支气管哮喘的形成病因吧。

1、患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体质

包括遗传素质、免疫状态、精神心理状态、内分泌和健康状况等主观条件,是患者易感哮喘的重要因素。

2、患支气管哮喘的环境因素

包括各种变应原、刺激性气体、病毒感染、居住的地区、居室的条件、职业因素、气候、药物、运动、食物以及食物添加剂、饮食习惯、社会因素甚至经济条件等均可能是导致哮喘发生发展的更重要原因。

另外,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可导致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

支气管哮喘的检查项目

春季是感冒的高发期。感冒容易引发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有一种不易被人发现的症状就是支气管哮喘。当然有些哮喘不是由感冒引发的。那么当你有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时候,你就要考虑是否是得了支气管哮喘。我们需要通过什么检查来确诊呢。下边讲述一下:

1.体检

缓解期可无异常体征。发作期胸廓膨隆,叩诊呈过清音,多数有广泛的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延长。严重哮喘发作时常有呼吸费力、大汗淋漓、发绀、胸腹反常运动、心率增快奇脉等体征。

2.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液常规检查发作时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多数不明显,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数增高,分类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痰液检查涂片显微镜下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可见嗜酸性粒细胞退化形成的尖棱结晶Charcort-Leyden结晶体,黏液栓和透明的哮喘珠Laennec珠。如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痰涂片革兰染色、细胞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病原菌诊断及指导治疗。

3 肺功能检查缓解期肺通气功能多数在正常范围。在哮喘发作时,由于呼气流速受限,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R、呼出50%与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MEF50%与MEF75%以及呼气峰值流量PEFR均减少。可有用力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功能残气量肺总量增加,残气占肺总量百分比增高。经过治疗后可逐渐恢复。

4血气分析哮喘严重发作时可有缺氧,PaO2和SaO2降低,由于过度通气可使PaCO2下降,pH值上升,表现呼吸性碱中毒。如重症哮喘,病情进一步发展,气道阻塞严重,可有缺氧及CO2潴留,PaCO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如缺氧明显,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5胸部X线检查早期在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在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如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症性浸润阴影。同时要注意肺不张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存在。

6特异性过敏原的检测可用放射性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测定特异性IgE,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IgE可较正常人高2~6倍。在缓解期可作皮肤过敏试验判断相关的过敏原,但应防止发生过敏反应。

通过以上的检查可以有效地判断出支气管哮喘。患者朋友们也不要过分紧张,这种病及早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不过它容易反复,因此,日常生活中就要多注意,尽量提高自身抵抗力,预防感冒。及早的发现并准确的确诊出此病非常重要。

... ...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

哮喘,又称为支气管哮喘,据有关数据表明,哮喘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活和健康的又一大杀手。身边随处可见哮喘的患者,并且患者一旦发作起来对人的生命威胁也是极大的。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通过哪些手段和方法来预防哮喘呢?

1.饮食应清淡,对诊疗有利。

对导致病人过敏的食物及气味,尽力不要接触。哮喘病首先要做好长期诊疗的思维预备用药至少三个月,才能彻底治愈。留意饮食的营养,多进补,身体加强是消除哮喘的首要条件。

2.哮喘病人需要外出时间要适宜。

一天当中,午间及午后的空气的中花粉飘散的浓度非常高的时候,此时,哮喘的防护工作需应尽力减少外出。在风沙比较大的地区,出行时,要留意天气状况,刮大风时要减少外出,免遭尘土及冷空气的刺激。

3.寒凉性食品少吃。

、蟹、鱼肝油及异性蛋白质的食物,要禁食两到三年,且必须坚持。容易引发哮喘发作的箩卜胡箩卜除外及绿豆香蕉西瓜等应少吃,最好不吃。穿着以圆领衣为宜,以护卫前胸湿凉应即时换下。

4.哮喘预防能适当锻炼。

哮喘病人可以进行一些外出活动,例如散步深呼吸锻炼。病人可以取仰卧位,两手重叠放在肚脐的部位,经鼻子吸气后缩唇缓慢地将气呼出,两手稍向腹内加压。步行时停下来深吸一口气,然后再步行,同时缓慢地呼气。缩唇呼吸,经鼻缓慢地吸气,用口呼气时作吹口哨样动作,按节律进行,尽量将气呼净。

以上就是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哮喘的预防方法,哮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和困扰,所以从根本上杜绝这种困扰就是及时有效地预防哮喘。以上介绍的注意事项,建议大家要注意,及时做好预防,避免哮喘给大家带来的危害。

... ...

支气管哮喘偏方_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

咳嗽、咳痰咳嗽是哮喘的常见症状,由于气道的炎症和支气管痉挛而引起。有一部分哮喘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时,以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无明显喘息症状,这部分哮喘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连服数日哮喘可缓解,常服使哮喘不发作。

支气管哮喘患者怎样护理,支气管哮喘的原因,支气管哮喘的症状表现有哪些,支气管哮喘的检查

一、支气管哮喘患者怎样护理1、饮食指导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饮食应进清淡流质食物,特别是在哮喘发作期,水分的需要量增加,要注意补充,以免水分不足,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阻塞呼吸道而加重哮喘。哮喘病人的忌食要根据各人的特点而定。婴幼儿应对异性蛋白加以警惕,老年人应该少吃产生痰液的食物,如鸡蛋、肥肉、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技巧,支气管哮喘的症状说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检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式

三、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检查1.支气管激发试验采用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刺激,观察气道的反应的程度,以判明气道反应性高低的方法。

Hash:abbb96b316761aa7b58f33eed4024afb0350a45d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