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2 23:23:53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足浴养生小常识,怎样泡脚更健康

BY:大叔18岁 2024-06-02 23:23:53 15 ℃

一、足浴养生的7种方法

  人的足底是对应着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热水泡脚会通过足底直达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并达到养生保健身体的效果。而且,用热泡脚还能够帮助软化脚部肌肤的角质,帮助促进液循环,帮助身体消除水肿等等。那么,究竟怎样泡脚才能起到养生保健的最佳效果呢?

  1、热水中加入姜片泡脚可预防感冒。秋冬季节,是感冒的多发季节。一般来讲,感冒是由于外界寒气逼进身体内,令身体产生一定的病毒感染,引发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而女性朋友们可以在泡脚的时候,向热水中加入生姜片,可以帮助身体驱散寒气,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帮助身体消炎杀菌,因此,预防感冒或者是感冒中的女性朋友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保养身体!

  2、热水中加入食泡脚可缓解便秘。女性朋友们很少了解,热水泡脚其实还可以缓解便秘的现象,但并不是单纯的用热水泡脚,而是向泡脚水中加入食用盐食盐可以帮助身体消炎杀菌,而放入热水中再泡脚可以疏通足底的经络,对于经常便秘的女性朋友们来说是非常好的缓解方式。

  3、热水中加入食泡脚可除去脚臭。有些人脚臭可是非常丢面子的事情,轻易不敢暴露在别人的视线之内,很容易散发出难闻的味道,不过脚臭的女性朋友们现在有救了,可以通过向泡脚水中加入一点食醋来缓解,不仅能够去除脚臭,而且还能够很好的预防脚气祛湿祛寒。

  4、热水中加入陈皮泡脚可养胃暖胃。我们都知道,冬天天气寒冷,我们的胃也很容易受凉,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热水泡脚来暖胃养胃,尤其是肠胃功能本来就不好的女性朋友们,在泡脚水中加入一点陈皮,可以很好的健脾力胃,养心安神

  5、热水中加入艾草温肺: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脚,煮法可以在锅中放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觉到烫为宜)。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用艾草泡脚能够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

  6、热水中加入桂皮消肿:对于一些*性水肿,可以用花椒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块)煮后泡脚,煮法同煮生姜的方法。连续用此法泡脚能够起到一定的消肿作用。如果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如腿)开始出现水肿症状,逐渐发展到身体其他部位,则可能是由于心脏功能问题而导致的心源性水肿。这种水肿可以选用前面提到的生姜煮水来泡脚,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辅助减轻水肿的目的。

  7、热水中加入红花冻疮:取红花10—15克(大约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脚,能够预防和改善冻疮。每到冬天,有人的手脚经常会发生皴裂和破皮,但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又需要很长时间恢复。选择用红花来泡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除以上几点之外,直接用热水泡脚,每晚睡前都这样坚持,泡上半个小时的时间,可以促进睡眠,有助于你睡觉睡得更加香甜,另外,在泡脚之后,给足底充分地按摩一下,每天坚持,都能够收获非常好的养生保健效果。

二、足浴养生的6个基本常识

  足浴这种养生方式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下面介绍几个关于足浴养生的小知识,一起来了解一下。

  1、最佳时长20—30分钟。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泡脚不超过20分钟没有发挥应有的保健效果,但泡脚时间过长,血管长时间扩张也不宜,再者期间太长脚部皮肤也容易被泡破皮。

  2、最佳水温在40℃。水温不能太高。许多人觉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水温自然是越高越好,其实并不然。泡脚的最佳水温在40℃左右,比人体温度稍高一点便可,感受水温不要用手去测量,最好就是用脚去感受。假如水温过高的话,脚上的血管容易过度扩张,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反而容易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对身体不利。

  3、水量不可太少。泡脚不同于洗脚,水位最好高一些,以没到膝盖为宜,可以对足部和小腿部的穴位都起到作用。

  4、浴盆材质选择以木盆为佳。木盆相比其他材料,散热比较慢,适合长期间泡脚,普通塑料盆或者盆十几分钟水就容易变凉。再者,有些木材,如樟木、松木,性温,可以辅助提升泡脚的效果。

  5、泡桶注意卫生清洁。如泡脚桶不清洁彻底或者桶壁内没有进行抗菌处理,脚上细菌就容易残留在桶壁内,造成对脚部的反复感染,因此选择好的泡脚桶十分重要。

  6、女性经期别自己乱用中药泡脚。女性经期出现的问题比较复杂,如果不能辨清原因就用中药泡脚,不但不会起到舒缓的作用,还可能会加重痛经等症状。因此,如果女性希望用中药泡脚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痛经等经期健康问题的目的,最好能够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对症用药。

  上文为大家介绍了足浴养生的六个小知识,希望上文的分享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足浴的好处及其讲究

  (一)足浴的好处:

  足部皮肤在热水的浸浴后,使微小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增加,增强新陈代谢。足浴法已风靡全球,与其同理的“足反射区健康法”也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人体各器官在足底,足内、外侧,足背,甚至小腿部都有特定反射区,这些相应的区域一旦得到刺激,便可激发人体潜能,调整失衡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防衰老。

  实践证明,足浴疗法可防治感冒、过敏性哮喘神经衰弱高血压糖尿病胃肠病、更年期综合症、风湿性关节炎静脉炎脉管炎坐骨神经痛耳鸣、目疾等病症。尤其是对中老年人的动脉硬化血脂增高、血管病变、末梢循环障碍、末梢神经感觉迟钝抵抗力下降等有较好辅助疗效。因此,每次足浴以恒温水浸没足踝之上,浸浴时间需20至30分钟,频频加兑热水,以保持温度。特别注意的是,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辍,方能产生预期效果。

  (二)足浴养生讲究多:

  冬天用热水泡脚,安神又舒适。其实夏天也应泡脚,一年四季坚持下来,各有功效,正所谓“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夏季暑多夹湿,脾最怕湿,湿气阻滞在脾胃,就会出现没胃口、爱犯困、没精神等表现。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用温水泡脚(足浴)能更好地刺激经络,振奋人体脏腑机能,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先天脾胃不好的人更适合。从经络角度来说,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与各脏腑相对应的反射区,脾、胃、肝、肾等重要脏腑的经脉都经过此,泡脚时通过经络传导,也能达到脏腑保健效果。

  1、什么时间做足疗?足疗最好选择在晚上睡觉前做,这样有利于睡眠。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足疗,饭前做足疗会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做足疗会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按摩结束后30分钟内最好饮一杯温开水,这样有利于气血的运行,不应喝茶、酒或其他饮料。

  2、怎样进行足浴才能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呢?选取适量水于脚盆中,水温应因人而异,以脚感温热为准,或烫或凉都不好;水深开始以刚覆脚面为宜,先将双脚在盆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手或毛巾反复搓揉足背、足心、足趾;为强化效果,可有意识地搓揉中部一些穴位,如位于足心的涌泉穴等;为维持水温,需边搓洗边加热水,最后水可加到足踝以上;洗完后,不要晾干,用干毛巾反复搓揉干净最好。实践表明,晚上临睡前足浴的养生 果最佳,每次足浴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足浴完毕最好在半小时内上床睡觉

  3、不同中药足浴,适应症不同。夏季祛除暑湿还可用中药藿香煎汁泡脚,取藿香30~50克放入2000毫升水中用武火煎煮40分钟,再用文火煎至1000毫升,取汁后再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将两份药汁放在盆中,浸泡双足,药液以泡过足踝为度。在浸洗过程同时进行足部按摩。

  不同的中药煎汁足浴,有不同的适应症,如头晕头痛失眠耳鸣、感冒、湿疹足癣、风湿性关节痛足跟痛腰痛及坐骨神经痛高血压糖尿病等,应结合自己具体情况请有临床经验的中医生开具足浴的中药处方。

  4、家庭足浴也有宜忌。家庭足浴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饭后不能立即足浴,以免影响消化;足浴时,室内环境宜安静舒适,室温适中,不要直接吹风,精神要放松;水温要保持温热,太冷易引起感冒等不适,太热会烫伤皮肤,尤其是糖尿病人浸泡水温更不宜太高。

  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及足部外伤者均不宜足浴;足部皮肤皲裂者水温不宜太高,泡洗后擦干应涂上凡士林;冬天足浴时应在膝盖上加盖大毛巾保暖,足浴后立即擦干双脚,注意足部保暖;足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如出现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告知家属及时处理。

  另外,夏天许多人喜欢用凉水洗脚,认为这样可以降温消暑,感觉比较舒服。其实这样不利于下肢血液循环,长期如此对健康有害,应该避免。

四、6类人群不适宜做足浴

  泡脚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养生方式,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所有情况都适合泡脚,着名中医养生专家王凤岐就为我们列出了一些不适合泡脚的人群。

  1、饭前饭后不要泡脚。泡脚时,避免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因为沐足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不适的情况。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2、特殊人群泡脚时间长致晕厥。身体健康的人泡脚、泡温泉都没问题,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长时间泡温泉。因为用热水泡脚或泡温泉后,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这必将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对于有心脏病低血压的人群来说,就会增加他们发病的危险。

  3、糖尿病人要留意水温。糖尿病患者应特别留意水温的高低,因为这类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觉不到,容易被烫伤,从而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

  4、脚气、脚部外伤患者。患有脚气的人,病情严重到起疱时,就不宜用热水泡脚,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易泡脚。

  5、老人泡脚不要泡太久。老年人,泡脚时间过长的话,会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所以,老人每日临睡前泡脚20分钟为佳。

  6、婴幼儿没必要泡脚。小孩是“纯阳之体”,本身就容易发热,爱上火。如果再用较热的水泡脚、发汗,会热上加热。特别是婴幼儿,对温度的感觉和大人不一样,大人觉得水温稍热,对孩子来说已经是很烫了。但他们又不太会表达,所以很容易烫伤柔嫩的皮肤。从这个角度说,也不建议用热水泡脚。每天用温水把小脚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后,可以轻轻捏捏脚,达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健康保健养生小常识,中医养生健康小常识

一、保健养生九大食品1、杏仁预防血小板凝结。研究发现,即使每周只吃一次坚果,也能减少1/4患心脏病的风险,其中特别推荐杏仁。吃法:将杏仁磨成粉状,拌入沙拉、菜中,不但增加口感,也能充分吸收营养。2、薏仁降低胆固醇。薏仁降胆固醇效果不输燕麦。它属于水溶性纤维,可加速肝脏排出胆固醇。

冬季健康养生知识,冬季健康养生知识,冬季养生保健必知小常识,冬季养生10个小常识

一、冬季养生几个小常识1.饮食要滋阴润肺秋收冬藏,冬季到来,人们食欲普遍增强,此时千万记得要管住自己的嘴,以免伤及肠胃。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多食核桃、芝麻、蜂蜜等,可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

冬季健康生活小常识,健康知识小窍门秋冬季养生四个小常识冬季养生小常识大全

一、秋冬季养生四个小常识1、养阴注意多喝水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虽然为了健康、减肥、美容等推荐每天多

Hash:b46d6e4d6707117a65c93abdf521eb905655b967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