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9 18:24:4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吃药不可自己加量

BY:大叔18岁 2024-07-19 18:24:48 1686 ℃

临床上,很多人吃药后发现效果不好,习惯性给自己加量。特别是在重要工作、长假前出现感冒头痛等“小病”,为了不影响工作和出行计划,人们往往会自己加大药量或增加服药种类。其实这种做法效果并不好,还可能增大药物副作用。

让孩子乖乖吃药有技巧

经验1:从“下颌部”喂药不会呛咳

给孩子喂药,成人都是参照自己吃药的方式———张口、灌药、吞下。但半岁以下的孩子吞咽功能不完善,灌药虽然简单,却难免太急引起呛咳呕吐,并不是好方法。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余明医生说,要让小宝宝比较轻松地吃药,姿势一定要正确。“先把宝宝的头抬高,让脸侧偏,然后将勺或吸管从下颌部(口腔靠下牙的一侧)伸进去慢慢喂药,勺或吸管不要急着拿出来,等孩子把药吞下了再拿出来。”

经验2:鼓励大孩子自己吃药

孩子到了2岁,多半已经学会自己用勺。这时孩子生病,除非身体很虚弱,如果精神和食欲还不错,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吃药并给予赞扬。一旦孩子觉得自己吃药是很勇敢的事,今后就不害怕吃药了。不过,这有赖于从小的潜移默化。譬如孩子小时,不愿意吃药,家长不忍心强迫,想着孩子不吃就算了,生病可以打针,结果强化了孩子不吃药的想法,毕竟打针的副作用和风险性要比吃药高很多。有的家长则把吃药当成惩罚手段,孩子不听话就吓唬说要吃药,还强调是苦药,孩子当然更加不愿吃药。

余明说,小孩3至6个月时,要适当给他们喝多种口味的果汁和汤。像苦瓜汁、番茄汁西洋菜汤、芥菜汤(汤要是滚汤,里边不加)等,略略有些酸或苦味,让孩子慢慢适应不同食物的味道,等到生病吃药的时候,自然就不怕苦了。另外,家长什么东西都带头吃,对孩子也有很好的影响。

经验3:孩子吃药呕吐咋办

孩子小时吞咽功能不好,吃奶都会吐,吃药更是如此。这种呕吐是无意识的,只要是喂药后不久,吐掉的药量都要及时补回,否则达不到药效。但3岁以上的孩子吃药呕吐常常是家长惯的,孩子不愿意吃,吃药就觉得恶心,这个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所以也要从小引导,方法和上面讲的差不多。有的孩子实在不肯吃药,嫌药苦,特别是片剂的药,可以用孩子爱喝的果汁、蜜糖水、葡萄糖水兑着吃,但果汁或糖水的量一定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量来控制,否则也会失效。牛奶可能和药物起反应,不建议和药物掺在一起。

经验4:吃药要谨遵医嘱

所谓谨遵医嘱,就是要严格听从医生的指导,医生说药吃多少次、多少量,一定不能随意加减,减了没有药效,加了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反应。

每次的药量需要精心计算好。只有在吃药立刻呕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 补回相应的量,否则该吃多少就是多少,就是吃药后半个小时呕吐了也不用加。医生若一次开了好几种药,只要没交代分开吃,通常都可以把几种药混在一起吃,但要注意搭配后不能放太长时间。

另外,思密达和吗叮咛必须在饭前(含喝奶前)半小时吃,前者是让肠黏膜形成保护膜,后者是促进胃肠排空,不提前吃就没有效果。但多酶片是开胃的药,要和食物一起吃才有作用。其他消炎、清热、退烧的药物,饭后吃即可。若孩子频繁呕吐,则最好在两餐之间吃药。

最后,要强调一点,除了退烧药,不要把孩子的药常备在家,小孩不舒服应该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才是最安全、最有效的。

吃药不可自己加量

多吃一种同类药,副作用可能更大。目前市面上常见感冒药中,大多含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它主要用来缓解发热头痛,但大量使用会伤肝。吃多种含此成分的感冒止痛药,并不一定加快症状的好转,但会增加扑热息痛的摄入,加重对肝脏的损伤。

自己加量,效果不一定更好。很多人认为多吃点药,就会好得更快。实际上,药物的剂量都是经过临床验证的安全、有效剂量,药效并不会单纯随着药量增大 而成倍增加。吃得过多,超过了肠道的吸收限度,疗效并不会增大,但会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例如治疗心衰的药物地高辛,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擅 自加量会造成心脏毒性,严重时危及生命。

需要提醒的是,吃药除了不能擅自加量以外,还有些细节需要注意。例如服用含扑热息痛的感冒药时不能饮酒,以免加重伤肝;服维C银翘片等含有扑尔敏的感冒药时,不要马上开车或进行高空工作。

为什么不能恨病吃药

有些人得病以后,恨不得一下子就把病治好,医生告诉他每天吃3次,一次吃2片药,他却一天吃4—5次,每次吃3—4片或更多,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为药物并非食物,吃多了容易发生药物中毒

吃药一定要定时定量,一个人如果不按时吃饭,饥一顿饱一顿,时间一长,很容易得胃病。吃药如果是到了该吃时,不吃或少吃,就会由于药力不足而拖延病情,不能及时控制与达到疗效。对于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来说,极易产生耐药性,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但初次得病很难治愈。而且复发时再用同一药物也会毫无疗效。

因此,恨病吃药,是不科学的服药方法,吃药要讲究定时定量,人人都应认真遵守,这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疗效。

随意吃药四大危害

“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已成为不少人用药的“潜意识”。当前,这种自行开药、随意吃药等不合理用药的现象随处可见,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具有双重性,既有治疗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有关专 指出,用药一定要遵从医嘱,切不可自行做主,否则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损害健康,甚至耽误治疗,引发进一步的严重后果。

点名开药

危险指数:***

现象:有些人感到有点感冒、发烧等症状,以为是小毛病,往往自行到药店买药吃,认为这样一来少了去医院的麻烦,二来经济实惠。还有些患者到医院,拿着早已写好的小条找医生开药。有些医生干脆顺水推舟,你点药我开药,两下方便。为此,很多医院还开设了“简易门诊”。

专家点评:凭着自己的感觉去买药,或者是跟着广告去买药,有的也许正对病症治好了,有的却会因为不对症而出现不良后果,轻则无治疗作用,浪费了钱,延误了病情,重则会损伤身体,甚至危及生命。药物都有副作用,而且有的可能对这类患者是治病的良药,对另一类人群就是夺命的“毒药”。因此,患者在到药店买药时,要先去询问医生,请医生看病后,再去买药,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随意增减

危险指数:*****

现象:有的人治病心切,认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便随意加大剂量;也有的人自认为好了,就自行停止吃药。

专家点评:药量过大,可能引起中毒,尤其对老人和儿童,是十分危险的;药量偏小,非但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贻误病情,甚至产生耐药性。

因此,吃药一定要遵从医嘱,保证足疗程服用药物,否则不仅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往往还会造成不良后果。

改变吃法

危险指数:****

现象:有些人为了让孩子吃药方便,将糖衣片压碎服用;还有的人将口服药改成外用,认为口服都安全,何况外用呢;还有的人害怕疼痛不愿注射,而把针剂改口服。

专家点评:糖衣一旦破裂,不但会降低疗效,而且还可能对胃黏膜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胃出,特别是儿童和老人,用这种方法服药更不安全。口服药外用,往往疗效甚微,甚至还会出现不良反应。针剂口服也会大大降低疗效,因为药物成分会被胃液消耗一部分。

盲目联合

危险指数:*****

现象:有些老年患者喜欢把多种药物联合使用,认为总有一种能够治疗自己的疾病,这种现象发生在老年慢性病患者身上居多。

专家点评:盲目的联合用药危害不小。首先,有些药物名不同,但有效成分是一样的,同时服用就会导致重复用药,使剂量累加。其次,有些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联合使用会导致药物间发生相互作用,以致降效、失效,甚至招致毒性反应;第三,不恰当的联合用药还会加大毒副作用。合用的药物越多,它们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联合用药时务必咨询医师药师

常年吃药伤身体怎么办

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炎慢性支气管炎等,都是我们常见的慢性病,对人的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危害。高血压病若不能有效控制,可导致心 脑、肾病变;糖尿病目前发病率很高,并发症多,危害极大;若能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是完全可以控制的;而慢性支气管炎,如果平时不注意用药,也会导致急性发作。

得了慢性病,患者一般都是很注意的,但是由于这些慢性病治疗需要长期甚至是终身服药,不少患者自恃是久病成医,凭着经验用药,随心所欲,往往会造成大错。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指出慢性病防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慢性病用药有基本准则

王女士是一个糖尿病患者,每次吃药都非常认真,一段时间后,王女士经常会觉得有些头晕及呕吐的感觉,一天在吃完药不久,刚一下楼突然就晕倒了。到医院一检查,王女士血糖已经高得吓人了。医生说,这是因为光吃药,不复查,旧病未愈,又添新疾。

专家表示,慢性病患者吃药都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

1.定期检查和化验:慢性病人需要较长时间服药,弄不好很容易产生药物中毒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对肝脏与肾脏的毒害作用,尤其注意尽量减少或避免。如服用容易损害肝、肾功能的药物时,则应经常化验肝、肾功能,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经医生适量减低剂量,停药或改用其他适宜药物。

2.服用药物要有恒心:慢性病人的病程较长,用药时间也就必然加长。很多慢性病人在坚持用药方面往往缺乏耐心,他们希望只吃少量药或短时间的药物,病就会彻底治好。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有些病症,即使是真的治好了,往往还需要再服一个阶段的“巩固治疗药物”。那种想起来就用药,忘记时就不用药的做法是要不得的。

3.千万不要自主用药。现在药物的种类很多,但很多药的成分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名称有变化而已,如果自行购药,很有可能造成重复用药,这样会产生很大副作用,严重时会威胁到人的生命。4.不要单纯依赖药物,忽视生活调节。

高血压用药一方一药治百病,不可能!

降压药总共有6大类,不同原因引起的高血压要用不同的药,要想一方一药治百病,那是绝不可能的,高血压病因复杂,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又各不相同,各种降压药的性能也各异,因此,应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

高血压防治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别不规则服药。

许多高血压患者只在自己感到不舒服时才服降压药。还有的患者测量血压不高就不吃药,等到血压升高后再服药,医生最怕这样自作主张的患者。

高血压病人服药应是终身的,血压忽高忽低,给心、脑血管带来的损害可能是致命的。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血压,降下来之后,还要用药维持,可以考虑减少用药剂量,但万万不可突然停药。

2.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这样做不好。

许多患者治疗心切,总想在一两天内就把血压降下来,用药几天后血压未能降至正常水平就换药。结果 是一种药尚未起效,就换用另一种药物,总是“劳而无功”,血压形成波动和不稳定。

其实,多年的高血压无需立即降至正常,应该缓慢、平稳降压,并能在24小时内平稳降压。

对此,长效缓释剂或控释降压可达此目的。老年高血压病人尽量用每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

3.要定期做检查。高血压患者应当半年就要去医院做一次检查,看看病情有何变化,以便医生对治疗方案做出调整。

4、要注意生活方式

糖尿病 光吃药不检查犯了大忌

南方医院内分泌科的高方教授介绍说,光吃药,不复查,此乃糖尿病病人的大忌。许多磺脲类降糖药(如优降糖、达美康等),药效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如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糖尿病患者用药要特别注意的。

1.糖尿病患者最好每一个月都要和医生沟通一下,有条件的话每三个月或半年要做一次检查。

2.别一味地想着降糖。寻找有效的降糖药物,这是无可非议的。一听说哪种药物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降低血糖就认为是好药,这也不对。

降糖药物的使用只是一种治标之法。临床常用的降糖药主要是磺脲类与双胍类。磺脲类药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可暂时使空腹血糖下降。而餐后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现,所以有些患者看到空腹血糖正常了,就误以为病情已得到控制,其实胰岛的功能并未改善。

3.不要频繁换药,切记不可自作主张联合用药。糖尿病是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有的患者一次血糖检查正常,即擅自减量,甚至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这不仅仅导致血糖再次升高,同时血糖的不稳定,会对你身体各个脏器带来更严重的影响。同类药物的降糖作用机理是相同的,原则上不宜联用。倘若两种同类药物联用,可能会引起彼此间竞争性抑制而“两败俱伤”,结果是增加了副作用而不是加强了降糖效果。诸如“消渴丸+优降糖”、“美吡达+糖适平”等均属此类不恰当的联合用药。

老慢支 用药要“合情合理”

珠江医院呼吸科于教授介绍说,老慢支病人因有多种症状而习惯合并用药,他们中大多数仅依据药品名称和适应证来选择药物,而很少注意药物的组成成分。因此屡见病人同时服用药名不同的同类药物,这就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增加。

老慢支患者,用药时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注意:

有的患者自恃“久病成医”,到医院看病时,不向医生讲述患者症状,而是直接向医生下达开药指令。但于教授指出,不同症状和不同病期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病人不知道,每次感染的细菌不同,所用的药也应不同。频繁换药会导致菌群紊乱,治疗起来更麻烦。对此,病人犯病时最好到医院做痰培养或镜下染色,看看到底是哪一种细菌引起的,然后针对性用药。否则会导致感染控制不彻底,病情迁延不愈或恶化。

吃药不可自己加量

临床上,很多人吃药后发现效果不好,习惯性给自己加量。吃药不可自己加量多吃一种同类药,副作用可能更大。吃多种含此成分的感冒、止痛药,并不一定加快症状的好转,但会增加扑热息痛的摄入,加重对肝脏的损伤。有关专家指出,用药一定要遵从医嘱,切不可自行做主,否则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损害健康,甚至耽误治疗,引发进一步的严重后果。

吃药万不可自己加量

临床上,很多人吃药后发现效果不好,习惯性给自己加量。吃药万不可自己加量多吃一种同类药,副作用可能更大。吃多种含此成分的感冒、止痛药,并不一定加快症状的好转,但会增加扑热息痛的摄入,加重对肝脏的损伤。不孕不育专家指出,女性不孕患者千万不可盲目用药,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肺结核不吃药能自愈吗 自愈可能性不大

肺结核不论是病情重还是轻,最好还是去治疗。而且肺结核治疗的周期长,用药要足量,如果治疗不及时,症状会加重,还有治疗不规范可能会复发。此外,有的肺结核还具有传染性,如果不治疗,有可能传染给别人。肺结核有自愈的可能性当然,肺结核也不能完全排除自愈的情况。因此,对于并不传染的肺结核,且情况轻微的,不排除有那种抵抗力特别好的人有慢慢自愈的可能,这种还不会影响别人。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