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5:40:3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成年人更应防乙脑

BY:大叔18岁 2024-07-01 05:40:36 1231 ℃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但并非新发传染病,人类和乙脑早已“相识”,对它的“脾性”及其传染途径、方式了如指掌,乙脑防治疫苗也早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效果明显,保护率高。但正是因为乙脑疫苗的使用,使得乙脑的发病人群有了变化。

解读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流脑与乙脑的区别都有哪些呢?这是很多家长都弄不清楚的问题,本文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

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首先,流脑是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

流脑流行每于冬末开始,春节盛行,到初夏就明显下降,季节性不如乙脑严格。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

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

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虽然二者重症的病人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种种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

流脑一般病程为7~10天左右,恢复期常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而乙脑病程约经2周方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

其次两者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最后,流脑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控制感染,而乙脑因是病毒感染,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法。

成年人更应防乙脑

乙脑又称大脑炎,在国际上称为日本脑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家禽、家畜特别是猪与马是重要的传染源,蚊子为主要传播媒介,好发于夏秋季7、8、9三个月。

儿童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因为现在儿童普种乙脑疫苗,他们感染发病的可能性很小。近几年被感染的主要为成人,多是从事家禽、家畜养殖的人员,另外还有一些来自偏远贫穷地区的务工人员及非流行区迁入的成人,这些人未接种过乙脑疫苗,居住条件差,现在已成为乙型脑炎的高发人群。

预防乙脑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灭蚊、防蚊,这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二是接种疫苗,用乙脑灭活疫苗对儿童及非流行区迁入的成人进行接种。疫苗免疫后一个月免疫力才能达高峰,故最好在乙脑流行期开始前一个月完成接种工作。

小儿乙脑的预防

什么是乙脑?乙脑发病症状有哪些?乙脑就医指标是什么?又如何预防乙脑措施?给宝宝打乙脑预防针的问题要注意什么?

乙脑

乙脑又称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般2~6岁的幼儿最容易得病。患病的宝宝常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脑膜刺激症等特征,患病严重的宝宝会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乙脑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受感染的动物(猪和其他家畜),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在发病初期宝宝通常起病情较急,发热39℃~40℃以上,汗少、嗜睡、精神萎蘼等;后期体温持续高热,可出现意识障碍,嗜睡甚至昏迷抽搐

护理患了乙脑的宝宝,爸爸妈妈首先要保持病室的安静,注意宝宝口腔及皮肤的清洁,防止发生褥疮

就医指征:

一旦宝宝出现体温居高不下、精神恍惚呼吸急促或困难、脉搏紊乱、压过高、瞳孔放大等状态,应立即就医。宝宝高烧时可用30%的酒精给宝宝擦浴,在腹股沟、腋下、颈部放置冰袋,或用降温床或冷褥。

预防措施:

预防乙脑的最好办法是预防接种,让宝宝按时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北京地区宝宝1岁时首次免疫1针,2岁时接种第二针;6岁时再加强接种1针,除7~9月外,一年其他时间都可以接种。另外需要注意灭蚊。

如果宝宝高热持续不退,可以用酒精掺擦浴、头枕冰袋,或者额部放冰袋降温。

在宝宝发病期间,应保持宝宝的皮肤和口腔卫生,防止感染。

小提示:平时做好宝宝的护理工作,做好宝宝的体质锻炼及抵抗能力的增强工作。

乙脑的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

结果的综合分析进行诊断,但确诊则需要依靠抗体检查或病原分离。

(一)流行病学:在乙脑流行区居住,在蚊虫叮咬季节发病或发病前25天内在蚊虫叮咬季节到过乙脑流行区。

(二)临床症状和体征

1.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伴有脑膜刺激症状

2.急性起病,发烧2-3天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昏迷、惊厥、抽搐、肢体痉挛麻痹等中枢神经系统,或发展至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三)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压力增高,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外观清亮,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多核细胞为主,后期单核细胞为主。

2.一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血或脑脊液中抗乙脑IgM抗体阳性

3.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IgG抗体或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乙脑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者。

4.乙脑病毒分离:从脑脊液、或脑组织、或血清分离乙脑病毒阳性。

脑炎疫苗

乙型脑炎疫苗简称乙脑疫苗,是国家计划内疫苗。那么,乙型脑炎疫苗怎么打?下面就让康网小编来告诉大家吧。

乙型脑炎疫苗怎么打?

目前中国常用的乙型脑炎疫苗有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和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两种,其中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是乙脑减毒活疫苗

乙型脑炎疫苗接种时间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在宝宝满8个月后和2周岁时各接种1次,2剂间隔至少12个月。

乙型脑炎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宝宝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后,需要在接种单位停留30分钟。在此期间,你需要观察宝宝是否会有异常反应情况,确保一切正常后再离开。宝宝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后最好适当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同时避免进行剧烈的活动。

乙型脑炎疫苗接种效果

宝宝接种1剂乙脑减毒活疫苗后,对乙脑的预防能力会达到80%以上。再经加强1剂接种后,预防能力就会达到90%以上,而且可以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大部分地区选择给儿童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

扩展阅读:乙脑疫苗不良反应

有个别的宝宝注射乙型脑炎疫苗后,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多半1~2天内就会自行消退。也有少数宝宝会出现发热的情况,但一般都在38°C以下。另外,还有少数会觉得头晕头痛、身体不适。

极少数情况下,宝宝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后会出现皮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这些症状通常在宝宝注射疫苗后10~30分钟内出现,一般不会等到24小时后。这种乙型脑炎疫苗不良反应多半发生在宝宝接种 几剂的时候,而且发生率会随着接种次数的增多而增加。相比较之下,7岁以上宝宝在加强注射乙型脑炎疫苗时,风险会高些。

成年人更应防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但并非新发传染病,人类和乙脑早已“相识”,对它的“脾性”及其传染途径、方式了如指掌,乙脑防治疫苗也早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效果明显,保护率高。但正是因为乙脑疫苗的使用,使得乙脑的发病人群有了变化。解读流脑与乙脑的区别流脑与乙脑的区别都有哪些呢?这是很多家长都

乙脑疫苗的免疫年限,乙脑疫苗的接种时间

一、乙脑疫苗的免疫时间乙脑疫苗要在病毒流行前注射.可防疫可管一年。注射乙脑疫苗是为了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乙脑是由蚊类媒介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夏、秋季是发病的高峰季节,患病多是10岁以下儿童。病情有轻有重,重时会出现高热、惊厥、昏

乙脑两针间隔不够一年有没有影响,乙脑疫苗有什么作用

一、乙脑两针间隔不够一年会有什么影响吗乙脑疫苗必须按照医生预约的时间接种,过早和过晚都会影响抗体产生水平。乙脑疫苗接种时间要根据接种疫苗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异,包括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乙脑疫苗接种时间具体为:乙脑减毒活疫苗:8月龄以上

Hash:8f5c5cb5752b5d8a014d5603cc84a8065ca09a3a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