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6 09:14:2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中老年的心理表现,中老年的心理知识

BY:大叔18岁 2024-06-26 09:14:27 366 ℃

一、中老年有哪些心理表现

  1、心理老化与身体老化的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老年人身体老化发展速度较快,而心理老化的速度比较慢。身体外观的变化,例如白发,皮肤上的皱纹和老人斑比较明显了。心理老化在外观上的变化,比较身体老化则相对不明显。老年人的身体老化与心理老化有一定的关系。

  2、老年人心理老化的个体差异比较大

  3、老年人心理老化与个人的心理特点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善于用脑,勤于思考的人,智力衰退的速度比较慢;而很少用脑的人,智力衰退速度比较快。心情开朗、意志坚定、发愤图强的人,即使到了老年,往往还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心情抑郁、意志薄弱、缺乏进取心的人,往往未老而先衰。

  4、老年人心理老化受社会影响较大

  随着时间的流逝,步入老年更加需要一个平常心态。剧烈的情绪变化是器官发生疾病的主要原因。50%~80%的精神创伤,与情绪刺激有关,情绪变化使压升高,心脏病发作,脑血管病发作。长期抑郁焦虑使人衰老多病,甚至引起癌症。因此心情的状态对中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十分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老年人生活样样都好,什么都不缺,却常常因为子女一句无心的话或者一个无意识的动作而“生闷气”。有跟孩子抢电视生气的,有因孩子买了吃的不先让自己吃而生气的,有因孩子在单位得不到重用而生气的或买东西不满服务态度生气的……多是些琐碎小事情,可是往往都是这些小事情我们这些不知道经历多少风雨的老年人愁眉不展。面对生活的重压,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来承担。良好的心态来源于拥有一颗平常心。

二、中年人具有哪些心理特征

  (一)深思熟虑,富于哲理

  智力发展到最佳状态,是中年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智力是一个人理解和改造周围环境的综合能力,它使个体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作出理智的判断,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有目的的行动。智力的成熟与否,主要体现在观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中年人由于注意力的稳定性和广度都较青年人成熟,思维能力也相对较强,所以能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地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和思维,能组织和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能排除主观臆断,在坚持个人抱负必须符合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能灵活地选择时机,决定自己一生的目标和道路。

  人到中年,一般都能较仔细地观察并理解客观事物的本质及相互关系,能够对事物进行归类并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过程,所以对自己行动和创造,都能了解其客观原因,活动的动机、目的及其社会意义。中年人一般都具有稳定的情绪、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因而也具备了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由于经历的事情太多.积累的经验印迹太深,有时也容易受到先人为主的干扰;如果对自己的认识超过了客观的程度,有时还会产生脱离社会规范的“自以为是”的自我意识。

  (二)情绪稳定,干练豁达

  经过青年时代步人中年以后,人们一般不再像年轻人那样容易冲动。因为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大多有了较强的延缓刺激反应的能力,在大多数场合下,可埋藏内在的体验而不外露,按照客观情境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及情感,表现出深沉、含蓄而富有力量。由于这时智力发展达到最佳平,意识记忆和抽象记忆力都很强,善于分析、综合、联想和演绎推理’,可以构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不易受新异动因的扰乱。在处世待人方面,也能把握环境特点,适应相应环境。在人际关系及社会行为方面,趋于干练豁达,能体谅他人的难处,设身处地地给予他人以支持和关心,也能接受批评,并按正确的批评性意见调整自己的行为。

  (三)意志坚韧,自制力

  相对于青年来说,中年人经历广,见识多,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大多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因而一旦选定奋斗的目标,无论遇到困难或是遭受挫折,一般都能正确对待,不气馁、不退缩,有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的忍受能力,表现出坚韧的意志力,显示出成熟的精神状态。

  坚韧的意志力和最佳的智力水平相结合,是中年人心理成熟的重要内涵。高智力水准可推断既定目标有没有实现的客观可能性;可在实现目标的努力中不断修正计划和方法或进行奋斗途径的抉择;当一旦发现已定目标与客观现实相违背或尚不具备为之奋斗的条件时,也能理智地迅速作出改变目标的决断,而不是“一条路走到天黑”,钻牛角尖。坚韧的意志力是贯彻高智力思维的基本条件,它是架在目标的确定与实现之间坚实的桥 。中年人正是因为有了这两方面的良好素质,才使得“金秋时节”里会有巨大的收获。

    人到中年,大多自我意识明确,能把握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了解自己的才能和所处的社会地位。因此,面对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变化,甚至是机遇,也能够正确地分析和把握自己,以客观的现实为立足点,决定自己的言行举止。中年人的这种强有力的自制力与个体的性格特征固然有一定关系,但正如性格的形成也受到个体经历一定的影响一样,自制力更多的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而也成为中年人所特有的心理特征之一。

三、老人最担心的四个问题

  担心之1:退休造成心理落差

  不少老年人刚退下来时,会有一定的失落感甚至无价值感。

  退休造成心理落差,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老人认为经济收入减少,不再像工作时那么受人尊敬和重视;有的老人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自我评价过低;有的则表现为发牢骚、埋怨,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甚至脾气突然变得暴躁,经常和子女吵架或指责过去的同事、下属。

  老人如果不能够调整好心态,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对生活失去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悲观等。

  建议:如果能在退休前做好心理准备,让心理与行为提前到位,就会更容易接受社会角色的变化,避免反常行为发生。如多和老同学、老邻居走动走动,充分发挥自己的垂钓、种花、养鸟等爱好,家人也可多陪老人旅游,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担心之2:疾病缠身压力

  人进入老年期后,器官功能逐步出现障碍,各种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肿瘤糖尿病脑卒中等在人们50岁后会明显增高,北京市2011年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表明,50岁以上常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70岁以下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7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资料表明,7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1%。2型糖尿病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老年人的慢性代谢性疾病,87%在40岁后发病。中国慢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显示,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9.6%,全国约有成年糖尿病患者9700万人。

  老年人都希望长寿,但这种美好愿望与实际生活中的意外打击、重大刺激、易患各类疾病往往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矛盾。很多老人关注健康、注意保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老人过分关注养生保健节目并对号入座,对保健仪器、营养品几乎没有抵抗力,有的反复到医院进行检查化验结果却正常,甚至出现疑病症现象等。

  建议:老人群体大多存在疾病问题,这是无法摆脱的现实。疾病给老人带来痛苦与负担,一些老人甚至因为恐于疾病走向绝路。老年人治疗疾病同时,要接纳自身存在的疾病,抱着与疾病一同生活的心态。对老年人自诉病症,家人要理解,不要表现出不耐烦。否则,会给老人增添新的心理负担。沉重的心理负担,反而不利于身心健康。

  担心之3:抑郁情绪难以摆脱

  老年阶段,最容易出现的精神障碍抑郁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带来重大负担或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55岁以上人群自杀率明显抬升,并随年龄增长更加显著。65岁以上人群抑郁症患病率为4.4%。老年抑郁症患者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心情烦躁、睡眠不佳、慢性疼痛记忆减退并常伴有其他躯体疾病,有些人甚至出现死亡念头和自杀行为。这些,在“空巢”、“失独”等特殊家庭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空巢”,是都市老人生活的普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城市达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空巢”导致老人孤独、不安,一些行动不便、高龄老人更是困难重重。预计到“十二五”期末,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有报道称,我国“失独”家庭近百万,每年还在增加7.6万个,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丧偶是生活中最严重、影响最大的生活事件,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是最沉重的打击。资料表明,老人丧偶导致心理失衡而死亡的人数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的7倍。如何关怀这些老人,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无法避免也不容回避的问题。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坐立不安,不想与人交谈,悲观想法强烈,有内疚、负罪感,觉得所作所为对不起孩子,食欲不振头痛,易疲劳,睡不着,口渴等。

  建议:老年人患上抑郁症之后要尽快到精神卫生机构寻求治疗,疏导不良情绪、消除或缓解抑郁症状,防范自杀是重点。老人们也要积极调整心态,学会关爱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建立有规律的生活非常重要。

  担心之4:“老年痴呆”遭歧视

  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发布的名为《痴呆:一项公共卫生重点》的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有近3560万名老年痴呆症患者,预计到2030年,患者将增至6570万名,到2050年将达到现在的3倍。局部地区调查结果表明,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4.2%。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为800万,接近全世界患者总数的1/4,且患病率逐年上升。

  老年痴呆症就是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记忆、智能障碍情感淡漠及各种形式的认知功能减退。病人早期可能对一切事情缺乏主动性,活动减少,性格孤僻,对人缺乏热情甚至敌意等。

  很多人认为,老年痴呆症称呼 缺人文关怀,有必要更名。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老年痴呆”的叫法已由失智症、失忆症等替代以显人文关怀,比如说在香港地区为“脑退化症”;在台湾地区为老人失智症;在日本,则被更名为老人认知症。其实,很多疾病都是现象描述,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发育迟滞等,实际上“老年痴呆症”并非单纯的记忆障碍,也不是单纯智能缺损所能描述的,而是记忆智能障碍情感淡漠、各种认知过程混乱等混杂在一起表现出的一种“痴呆症候群”。

四、人到老年五大心理特点

  一、记忆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记忆能力下降主要表现为 :机械记忆能力下降 ,老年人对需要机械记忆的如某些历史年代 、门牌号码等缺乏意义联系材料的记忆能力下降 ,对与生活事件有关的或有逻辑联系的内容记忆保持较好 。

  老年人记忆的另一个特点是 :往事记忆清晰 ,近事记忆模糊 。 老年人对过去的某些事件可以进行非常生动的描述 ,但对于“有无对人说过”这件事很快忘记 ,导致老年人反复唠叨往事 。 总的来说 ,老年人的记忆能力并非全面均衡下降 。

  二、思维能力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很容易解决的事情 ,老年人往往考虑很久才做出回答 ,而且难免出错 。 同时老年人对事物的认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带有倾向性 ,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不够 。 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 ,易与年轻人之间形成代沟 ,造成老年人的“落伍”感 。 此外 ,老年人由于退休等原因 ,思维的主动性降低 ,想象能力弱化 ,在生活 、工作中缺乏创造性 。

  三、 感知觉减退

  老年人感觉和知觉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 ,表现为视觉 、听觉下降 ,味觉 、嗅觉 、皮肤的触 、温觉功能减退等 ,对老年人心理产生影响 ,使老年人易产生丧失感 、隔绝感 、衰老感等 ,也易出现老年人对外界信息的误解而引发矛盾 ,进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

  四、情绪改变

  老年人情绪趋向不稳定 ,常表现为易兴奋 、激惹 、喜欢唠叨 、与人争论 ,一旦强烈的情绪发生后需较长的时间才能平静下来 。 老年人在感情上变得比较脆弱 ,不喜欢听坏的或悲惨的事情 。 在生活中不愿谈生病 、长肿瘤这类话题 ,不愿被别人说自己老了 、快死了之类的话 。

  此外 ,老年人做事比较小心 ,容易出现担心 、焦虑 、抑郁心理 。 不喜欢听打打杀杀 、恐怖 、血腥的事情 ,看电视也是喜欢轻松欢乐的节目 。 有些老年人可出现心理行为的退化现象 ,表现得像儿童一样的幼稚 、天真 。

  五、老年人的个性变化

  老年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个体差异较大 ,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

  (1) 快乐型。 这类老人通常身体健康 ,长寿者较多 。 他们能较好顺应退休后的角色 ,热爱自身 ,热爱生活 ,常以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度过闲暇时间 。

  (2) 慈祥型。  这类老人性平和 ,胸怀宽广 ,乐于助人 ,人际关系较好 ,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精神生活充实 。

  (3) 孤独型。  这类老人性格多内向 ,常常自责 ,很少向外表露自己 ,对一切事情持悲观态度 。

  (4) 暴躁型。  这类老人性格外向 ,脾气急躁 ,常常为小事而与他人争吵 ,造成人际关系不良 。 由于别人的“敬而远之” ,使他们日益孤独 ,加上情绪不稳 ,易患心血管系统疾病 。

  (5) 猜疑型。  这类老人平时较少与他人接触交往 ,对现状不满 ,抑郁寡欢 ,嫉妒心强 。

  后三种类型为适应不良的个性类型 ,容易使老年人产生人格障碍 ,如孤独 、固执 、抑郁 、强迫 、疑病 、自卑 、幼稚化

中老年心理健康 中老年的心理疾患

人的心理由于长期强烈紧张,或持久心情低落,或有超负荷的各种压力,就引起了一组功能性精神障碍,又名神经症性抑郁症。患有此症者,多数是由社会环境、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和个人的心胸狭窄所形成。患了抑郁症者对自己的不幸和痛苦无能为力。抑郁者的自我评价下降,伴有自责,甚至有罪恶感。④容易把两个孤立的事物或事件看做是普遍的。出现抑郁症的原因也与个体高度的成就需要相关。

专家谈中老年心理 中老年心理健康

首先要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深刻了解自己。悦纳自我要无条件接受自己的一切,不管是好的、坏的,成功的或失败的。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从而发展自我,把握自我。控制自我是主动、定向地改变自己心理品质特征和行为的心理过程。有效的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途径。一个人无论家有多富、官有多大,都要保持良好心态。

​中老年心理健康,中老年的心理疾患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中老年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史在中国心理学界也有只重视儿童发展而忽视成年与中老年心理的倾向。在中国,有关中老年心理学和养生学的思想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近代中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在中国起步较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健康应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Hash:8fb9814a8c5b2266defe441452aec2a4a74f4150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