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9 05:18:5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老人合理用药标准

BY:大叔18岁 2024-06-29 05:18:51 953 ℃

同时,老年人用药不仅出现ADR发生率较年轻人为高,而且一旦出现,其严重程度亦较年轻人为高,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老年人用药,首先应掌握一定的用药原则,预防ADR的发生。那么​老人合理用药标准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老人合理用药5个注意事项

1.注意选药

由于老年人的疾病产生原因比较复杂,相同的症状可能由不同的疾病及病因所引起,因此选用药物也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例如咳嗽,有可能是感冒,也有可能是支气管炎引起,还有可能是肺炎甚至是肺部肿瘤等引起,都必须根据症状与体征寻找病因、选准药物、足量足疗程用药。

2.注意不良反应

由于老年人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所以老年人的药物治疗不仅要有明确的适应证,而且要确保病人用药受益和安全。尽可能选择疗效确切而不良反应少、无副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并且密切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3.注意剂量

老年人用药剂量方面有3种情况:1.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用药剂量比成年人小,其所用剂量低于成年人常用剂量,尤其是肝素、华法林、阿米替林地高辛庆大霉素等药物。2.与成年人用药剂量相同的药物,如维生素微量元素消化酶类药物。3.比成年人用药剂量大的药物,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也是存在的,如美乐托宁的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总之,对于60~70岁的老年人,如果健康状况良好,可用成人药量或适当减量。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无论健康状况如何,都必须减量使用。对于非肾脏排泄药物,可根据体重基础代谢率和肝胆功能状况来考虑,药物毒副作用小时,老年人可用成人剂量下限的3/4,必要时增加到成人剂量上限的3/4。若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强时,老年人应用成年人剂量的1/5~1/4才安全。

4.注意密切观察

在老年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变化,一旦发生任何新的症状或体征,包括身体、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变化,要考虑到药物反应及病情变化,必要时暂停正在服用的药物。若停药后症状好转或消失,说明是药物不良反应。多数药物不良反应在停药后数天至3周内消失。

5.注意联合用药

老年人往往因多种疾病共存,常出现服用多种药物同时治疗的情况。

研究表明,同时应用2种药物时,潜在的相互作用为6%;若5种药物同用时,潜在的相互作用为50%;若8种药物同时应用时,相互作用达90%~100%。因此认为,同时用药品种不能超过5种。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着用药种类增加而增高。对老年人用药要仔细、具体地分析现阶段的病情,抓住主要矛盾,选用主要药物进行治疗,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值得提醒的是, 千万不要自行买药吃,也不能随便服用家里保存的药物,更不能自行服用多种药物,否则易产生不良后果。

俗话说,“用药如用兵”。对老年人用药更要慎之又慎,既要达到治疗目的,又不影响老年人的其他器官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重要的原则。

​老人合理用药标准

一、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择药物

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病理变化,病情往往复杂多变,若药物使用不当可使病情恶化,甚至无法挽救。如一高血压病人,平时肾功能稍差,BUN 7.14―10.71mmol/L,,在肺部感染时选用青霉素加庆大霉素肌注,2天后,肾功能衰竭,BUN升至28.56―35.70mmol/L,5天后尿闭,7天后死亡。尸检发现多灶性肾近曲小管坏死,符合急性药物中毒肾功能衰竭。因此,老年人用药一定要掌握少而精的原则,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到既往疾病及各器官的功能情况。对有些病症可以不用药物治疗的就不要急于用药,如失眠多梦病人,可通过节制晚间紧张的脑力劳动和烟、茶等,而收到良效。老年人精神情绪抑郁,可通过劝慰,心理指导等治疗,其效果常比用药好。

二、掌握佳用药剂量

由于老年人对药物耐受能力差,个体差异增大,半衰期延长,因此,对老年人用药剂量必须十分慎重。有人主张,从50岁开始,每增加一岁应减少成年人用量的10%。也有人主张60岁以上用成年用量的1/3,70岁用1/4,80岁用1/5。我们的体会是,对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应根据年龄,体重和体质情况而定。对年龄较大,体重较轻,一般情况较差的老年病人应从“小剂量”开始。如能进行药浓度监测,则可更准确地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用药剂量。

三、掌握用药的佳时间

掌握好用药的佳时间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如洋地黄胰岛素,凌晨4时的敏感度比其他时间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皮质激素的应用,目前多主张长期用药者在病情控制后,采取隔日一次给药法,即把2日的总量于隔日上午6―8时1次给药。这是根据皮质激素昼夜分泌的节律性,每日晨分泌达高峰,这时给予较大量皮质激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对外源性激素的负反馈不敏感,因而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较小,疗效较好,产生库兴综合症等不良反应较小。一般多数口服药物可在饭后服,尤其对消化道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如剂,某些抗生素等。有些药物要求在空腹或半空腹时服用,如驱虫药、泻药等。有些药要求在饭前服,如健胃药、收敛药、抗酸药、胃肠 解痉药,利胆药等。

四、掌握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

1、地高辛

2、普萘洛尔

3、利多卡因

4、哌替啶

5、安定

6、锂盐

7、左旋多巴

8、苯妥英钠

9、吩噻嗪类

10、阿米替林、丙咪嗪

11、肝素老年患者

12、对乙酰氨基酚

13、利尿

14、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15、青霉素

16、头孢菌素

17、四环素

18、博来霉素

19、铁制剂

20、左旋多巴

21、苯巴比妥

五、在用药前注意一下

从整体出发,慎重考虑,避免不必要的用药

发病后要道医院确诊,防止滥用药与长程用药,用药剂量应为成人剂量的1/3-1/4

多种慢性疾病综合治疗时,用药品种宜简单,一般不超过5种

烟、酒、浓茶、浓咖啡、刺激性大的食物等不良嗜好应劝其戒除或克制

对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很接近的药物,如氨茶碱、狄高辛等,好进行血液浓度监测,根据测定参数调整给药方

服用对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应注意病情变化,及时检查肝、肾功能

对老人用药应实行必要的监护,老年人长期自己管药用药易发生差错

补药虽好,但也不可随意服用,应按医嘱,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老年人病理状况复杂,且病情可因各种内在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而瞬息出现变化,在用药治疗期间要密切注意观察,一旦发生药物反应或身感不适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

老年人合理用药:关注生理特点

老年人与用药相关的生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老年人消化器官的生理变化及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老年人胃壁功能降低,胃酸分泌比年轻人减少25%-35%。胃酸的减少可使弱酸性药物如苯巴比妥类药物的离子化程度增大,减少了药物吸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心输出量减少,致使消化道血流量减少约40%,也造成了药物的吸收量减少。

老年人胃肠蠕动减慢,药物进入小肠延迟,药物在小肠中吸收减慢,使某些如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的达峰时间延长,血药峰浓度降低,也可使某些在胃中代谢的药物如左旋多巴因胃排空减慢而有效吸收减少,并且造成药物在胃肠道滞留时间延长,增加胃肠道的刺激。

老年人血浆蛋白量、脂肪等的变化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老年人血浆蛋白量较低,体内分较少、脂肪较多,故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偏低,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小而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大,一些水溶性药物如水杨酸类、乙醇吗啡、青霉素 盐等的分布容积下降,而脂溶性药物如安定、利多卡因、巴比妥盐等的分布容积增加。造成这些脂溶性药物的半衰期延长,易在体内蓄积中毒。

老年人肝脏功能的生理变化及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功能性肝细胞、肝血流量都相应减少,肝微粒体酶活性也相对下降。这些因素可以使某些药物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增加,如氨基比林保泰松苯妥英、巴比妥、眠尔通、四环素等药物,在血液及组织中的浓度上升,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延长20%-50%。特别是如安定等药物在体内滞留的时间老年人比年轻人可延长4-5倍。

老年人肾脏功能的生理变化及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都经肾脏排泄,65岁的老年人肾血流量约为年轻人的40%- 50%,由此导致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易在体内蓄积造成不良反应或中毒。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体内蓄积,易出现不良反应。

老年人如何合理用OTC药物

1、相互作用:老年人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不少还中、西药合用,为此,在用药前应向医师药师咨询,同服各药之间有无不良的相互作用,或有利的相互作用。如服用解热镇痛药时,同时饮酒,易致肝、肾毒性。在服用处方药的镇静、安定剂时,再用非处方药的镇静助眠药则易引起过量而中毒。如有疑问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2、保存方法:一般中、西药的非处方药多是口服制剂,少数是外用或五官科用药,因此应按说明书要求存放。一般应放在阴凉处,糖浆、滴眼剂应放在冰箱(4℃左右),但勿放在冷冻层,以免药物变质。

3、不良反应:即使是非处方药也不例外,只不过比处方药安全性高一些。首先要知道自己药物过敏史:尤其是在使用同类药物时更应谨慎,并留心观察用药后全身变化,如皮疹瘙痒红斑头晕无力等,一旦出现严重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

4、用药技巧:内服药片或胶囊时,至少应用半杯温开水(约250ml)送服,水量过少药片易滞留在食道壁上,既刺激食道,又延误疗效,服药的姿势以站立最佳,如情况许可,亦应坐直身体,吞下药片后约1分钟再躺下。此外,有的药片不宜嚼碎或压碎;有的药片则需要嚼碎或打碎后服用,都必须按说明书使用,对一些控释片、缓释片、以及肠溶片等均不应打碎后服用。

5、明确用药目的:即“有的放矢”,既要知道自己的病情,又要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如经常出现一些腰酸背痛,头疼脑热,而经医院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疾病,可使用一些解热镇痛药。如有器质性病变,则应去医院就医,不能任意使用镇 药。

6、按剂量要求:并按时用药:老年人记忆力有所衰退,容易忘记用药,有时,因治疗心切,希望 “立杆见影”,往往自行加量,这是非常危险的,有时漏服一次药后,下次服药时自行服用双倍剂量,结果很容易发生不良后果,服药过量造成的危害,可能比原疾病更为严重。为了做到按时用药,可以用定时钟并写一纸条置于明显位置,提醒自己准时用药。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一、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二、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三、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四、阅读药品说明书是正确用药的前提,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如有疑问要及时咨询药师或医生。

五、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六、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七、孕期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八、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防止因存放不当导致药物变质或失效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接触,一旦误服、误用,及时携带药品及包装就医。

九、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十、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老人合理用药标准

同时,老年人用药不仅出现ADR发生率较年轻人为高,而且一旦出现,其严重程度亦较年轻人为高,甚至导致死亡。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着用药种类增加而增高。老人合理用药标准一、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择药物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病理变化,病情往往复杂多变,若药物使用不当可使病情恶化,甚至无法挽救。老年人肝脏功能的生理变化及对药物代

老人用药讲究合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药

老年人的晚年健康是我们每个人关心的问题之一,最近,老年医疗保健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好了,老年人晚年身体素质不好,患有疾病很正常,那么吃药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老年人吃药一定要讲究很多的原则。由于人口老龄化,许多疾病的发生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长,人老病多,特别是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治疗的

老年人如何合理用药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同时伴有慢性疾病等方面的特点,所以老年人用药应该有所注意,因为盲目或不规范的用药往往对老人身体健康没有帮助,甚至还会导致更多的副作用。通常情况下,老人合理用药包括药物的剂量、品种多少、耐药性、安全性等方面。剂量宜小不

Hash:8fe779a241d56c00807d9f327bfdb5f69ef9def6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