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2 22:48:3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常按10穴可祛病内关穴治胃疼合谷穴治鼻炎

BY:Margaret 2024-06-02 22:48:38 710 ℃

中医讲究穴位养生,通过按摩刺激穴位,疏通人体经络而达到祛病强身的作用。常按这10大穴位,可以疏通全身经络,缓解腰肩酸痛、浑身疼痛失眠等多种病症。

1、风池穴——(在项后枕骨下,与乳突后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针5~8分,针刺角度向对侧眼窝方向刺进。

 按摩方法:

①、先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

②、用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头晕失眠感冒高血压发热颈项强直目赤痛、目眩、流泪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鼻衄耳鸣腰背酸痛中风等。

2、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纹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内取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7分。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穴相对),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换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

②、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肘曲池50下;

③、换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发热、高压、肩肘臂痛、咽喉肿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腺炎、关节炎、月经不调等。

3、合谷穴——(拇、食指掌骨之间),也是手阳明大肠的一个主要穴位。针3~7分,孕妇针灸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

②、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齿痛、臂痛、咽喉肿痛、中风口眼歪斜、无汗、多汗、便秘、经闭等。

4、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 横指处,正坐屈膝垂足取穴),是足阳明胃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灸5分~2寸。

 按摩方法:

①、正坐床上或凳椅上,两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下。

②、双手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呕吐腹痛腹泻腹胀水肿消化不良便秘偏瘫、下肢痛、口歪、乳痛、咽喉肿痛、发热、感冒、失眠、高血压遗精早泄阳痿等,且能降虚火安神定志、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

5、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是手少阴心包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分。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内关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

②、用右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呕吐、心痛、心烦、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心胸部各种疾患、失眠、癫痫癔病等,且能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6、殷门穴——(在大腿后侧、臀横纹至腘横纹正中央联线中点),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8分~1寸。

按摩方法:

①、正坐床上或凳椅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

②、两手掌分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腿痛、腰背臂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疼痛、腰间盘突出等。

7、后溪穴——(在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凹陷中),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一主要穴位。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

②、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针5~8分。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项强痛、鼻衄、耳聋、上肢抽搐、肘臂疼痛、咽喉肿痛、手指挛急等。

8、环跳穴——(在臀部、大腿外侧、大转子后凹陷中),足少阳胆经上重要穴位。针5~8分。

 按摩方法:

< p>①、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②、两手抱两膝搂怀后再伸直,以此反复,一伸一屈共做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腰胯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症等。

9、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膝下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足少阳胆经上重要穴位。针8分~1寸。

 按摩方法:

①、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余四余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用力揉捻50下。

②、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用力拍打各50下。

保健作用:主治腰腿痛老寒腿、鹤膝风、高血压、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等。

10、昆仑穴——(在外踝后5分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也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主要穴位。针5分,针刺角度向内踝前缘,孕妇忌针。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在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用力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

②、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目眩、目痛、鼻衄、腰背痛足跟痛、背拘急、坐骨神经痛、小儿惊风腓肠肌痉挛等。

中医拔罐之大椎穴内关穴与合谷穴

大椎属于督脉经穴,是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交会的穴位,在后背中线上,所以称为阳中之阳穴,具备管理身阳气的功能和联络一身之阴气的作用。拔大椎穴有利于阴阳调节、舒筋活血、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另外,经常拔合谷穴还能让大肠保持气血通畅,有利于排毒养颜、抗衰老。

常按10穴可祛病内关穴治胃疼合谷穴治鼻炎

中医讲究穴位养生,通过按摩刺激穴位,疏通人体经络而达到祛病强身的作用。常按这10大穴位,可以疏通全身经络,缓解腰肩酸痛、浑身疼痛、失眠等多种病症。1、风池穴——(在项后枕骨下,与乳突后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针5~8分,针刺

合谷与内关是长寿穴

中医按摩穴位能缓解病痛,也能助长寿。中医指出,合谷与内关是长寿穴,经常按摩能延年益寿。之所以将其称为长寿穴,是因为这两个穴位都有调节内分泌的功能,可平衡免疫系统;改善脾胃功能,有助于更好地吸收微量元素;通过经络调节作用还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Hash:05020f34bf318f487c7cbb98ac3ae22af5dc04b4

【声明】本文由用户Margaret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