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23:34:2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幽门螺旋杆菌的症状,幽门螺旋杆菌的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是什么

BY:Kamilia 2024-06-28 23:34:21 287 ℃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是什么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主要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引起慢性胃炎,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的症状,病程较为缓慢,但是容易反复发作。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产生多种致病因子,从而引起胃黏膜损害,临床疾病的发生呈现多样性,患者多出现反酸、嗳气、饱胀感等。Hp的毒素和有毒性作用的酶以及Hp诱导的黏膜炎症反应均能造成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屏障的损害。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多数患者表现隐匿,无细菌感染的全身症状,也常无胃炎的急性期症状,临床上患者往往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从吞食活菌自愿者试验结果可见,感染先引起急性胃炎,未治疗或未彻底治疗,而发展为慢性胃炎

1、急性胃炎

感染潜伏期2~7天,胃镜下表现为胃窦急性充血糜烂,组织学检查黏膜层有充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症状可表现为腹痛腹胀、晨起恶心、反酸、嗳气、饥饿感,重者出现呕吐。现已有足够证据表明,Hp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2、慢性胃炎:

Hp检出率54%~100%,慢性活动性胃炎Hp检出率为90%以上。不仅引起胃窦炎,也可引起胃体底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常见上腹部疼痛、不适、饱胀、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

3、十二指肠溃疡

(GU&DU)的发生、发展、愈合及复发过程中,Hp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GU中Hp检出率多在80%以上,DU中检出率多在90%以上。有82.5%的DU患者十二指肠并发胃化生,胃化生和Hp感染是发生DU的先决条件。目前认为根除Hp是治愈和防止溃疡复发的关键

4、低度恶性胃淋巴瘤

一般认为与Hp阳性慢性胃炎相关,根除Hp治疗可使77%~83%胃MALT淋巴瘤消退。因而,提倡对其作积极的Hp根除治疗。长期Hp感染者胃腺癌的发病率增高,并认为与CagA和VacA基因有关,产CagA蛋白和VacAs1/ml基因型的Hp菌株诱发胃癌的发生率更高。

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和Barrett食管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关系密切。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目前有多种方法,但各种方法均有一定局限性。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条件和目的,作出恰当选择。临床症状及胃镜所见常无特征性,因此临床表现对诊断帮助不大。

二、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一)发病原因

Hp革兰染色阴性,常作S形或弧形弯曲,有1~3个螺旋,长2.5~4.0μm,宽0.5~1.0μm,延长培养时间或药物治疗后,常呈类球形,菌体两端钝圆,菌体的一端或两端有2~6条带鞘的鞭毛,鞭毛长约为菌体的1.0~1.5倍,粗约为30nm,各有着毛点,着毛点不内陷,鞭毛末端呈圆球状或卵圆形,细胞壁光滑,与上皮细胞膜紧密相贴,在鞭毛根部内侧的细胞质末端有一明显的电子密度降低区,可能与鞭毛运动的能量贮存有关,猫胃螺杆菌(Helicobacterfelis,Hf)和海尔曼螺杆菌(Helicobacterhelimannii,Hh)均为3~12个紧密的螺旋,与Hp极易区别,人胃活检标本分离的Hp菌株有多样性基因表型。

至少可分为两大类型:Ⅰ型为有细胞毒相关基因A(cytotoxinassociatedgeneA,CagA),表达CagA蛋白及空泡毒素(vaculatingcytotoxinA,VacA);II型无CagA,既不表达CagA蛋白,也不表达VacA,Hp是一种专性微需氧菌,其稳定生长需依靠在生长的微环境中含5%~8%的氧气,在大气和绝对厌氧环境中均不能生长,Hp生长缓慢,通常需3~5天,才能形成针尖状小菌落(0.5~1.0mm),能产生尿素酶,过氧化氢酶,脂酶,脂酶和蛋白酶,细菌外环境抵抗力不强,对干燥及热均很敏感,多种常用消毒剂很容易将其杀灭。

(二)发病机制

Hp进入人胃内低pH环境中,能生长繁殖,并引起组织损伤,其致病作用主要表现为:细菌在胃黏膜上的定值,侵入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统,毒素的直接作用及诱导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1.Hp的定值Hp的自然定植部位在胃黏膜上皮表面和胃黏液底层,呈点状分布,胃窦部数量多,胃体和胃底较少,Hp亦可定植于十二指肠的胃黏膜化生区,Barrett食管和梅克尔憩室等异位胃黏膜处,Hp进入胃后要到达黏膜表面和黏液底层定植,除要抵抗胃酸和其他不利因素的杀灭作用外,还要依靠动力穿透黏液层,其螺旋状菌体,为Hp在黏稠的胃黏液中运动提供了基础;而其鞭毛的摆动则为Hp的运动提供了足够的动力,Hp产生的尿素酶能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氨在Hp周围形成“氨云”,中和胃酸保护Hp,产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能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另外,还产生多种黏附因子,使其能紧密地黏附于胃上皮表面。

2.损害胃及十二指肠黏膜Hp的毒素和有毒性作用的 以及Hp诱导的黏膜炎症反应均能造成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屏障的损害。

(1)Hp的毒素:约60%Hp菌株能产生有活性的空泡毒素(VacA,87kda),使上皮细胞产生空泡变性,VacA的表达及毒性强弱与VacA基因型和细胞毒相关基因蛋白(CagA,128kda)有关,这是Hp菌株致病性差异的重要原因,其中VacAs1/m1基因型毒素活性最强,Vacs2/m2基因型无毒素活性。

(2)Cag致病岛:1996年,Censini等发现Hp菌株含有一个约40kb的特殊基因片段,呈现于致病相关菌株,且有细菌至病岛的典型结构特征,因此称为Hp的Cag致病岛,研究显示Cag致病岛与VacA的产生,与Hp对胃上皮细胞表面Leb抗原受体的结合能力,与参与细胞骨架重排的肌动蛋白等相关。

(3)尿素酶:尿素酶除了对Hp本身起保护作用外,还能造成胃黏膜屏障的损害,一是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的直接细胞毒作用;二是尿素酶可诱导胃上皮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表达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α)等炎症介质。

(4)Hp的蛋白酶,脂酶和磷脂:均能破坏胃黏液层的完整性,增加黏液的可溶性和降低其疏性,进而降低了黏液对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5)致炎因子:Hp表面及分泌的可溶性成分和趋化蛋白能趋化激活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TNF-α,白细胞三烯,IL-1和IL-2,并进一步加强IL-8的激活反应,促进黏膜的炎症损伤。

(6)胃肠激素:多数文献证实Hp感染者生长抑素释放减少,胃泌素释放增加,从而导致高胃酸分泌,加重胃十二指肠黏膜酸负荷;胃泌素促进黏膜细胞增生,与肿瘤形成可能有关。

(7)免疫反应:Hp感染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并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损害胃肠黏膜,黏膜损伤后,从炎症到癌变的过程可能是: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最近研究提示根除Hp后可以阻止这一过程的发展。

三、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呢

鉴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尚不十分明了,因此给预防Hp感染带来了困难。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Hp疫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疫苗防治Hp感染将变为现实,也可能是今后Hp相关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措施。应注意口腔卫生,消除牙齿问题,口杯、水杯、不锈钢保温杯不要混用,并且经常要蒸煮消毒,特别是在药物治疗期间,分餐消毒碗筷。

1、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细菌感染

2、找出病因,到当地的医院机构治疗。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适量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输血血浆白蛋白丙种球蛋白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烦躁者给予镇静剂等。注意调整饮食合理的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

3、营养合理:食物应当尽量做到多样化,粗细粮搭配均衡。多吃豆类,蘑菇类食物。

4、营养丰富:多吃营养丰富,好吸收,好消化的食物,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食物。

5、新鲜清淡饮食: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的东西;提倡多食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选择口味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可适当多喝酸奶蘑菇汤海带汤,黄花鱼汤。

6、少食发性、刺激食物:少吃牛羊肉狗肉鸡肉,鱼等发性食物,不吃煎炸熏烤的食物,不吃味重的食物。

7、忌烟、酒,不吃辛辣、粗糙的食物。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饮食保健

幽门螺杆菌感染往往有家庭聚集性,为根除彻底和避免再感染,治疗时家庭中的其他人员最好也要同时治疗,并实施分餐制,以免再度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方面要注意以下方面:

1、患者注意饮食定时定量、营养丰富、少量多餐、细嚼慢咽。食物宜软烂易消化,忌过饱、吃生冷酸辣、油炸刺激的食物,忌烟熏、腌制食物。含亚硝胺的腌制食品等也具有致癌作用,加上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就会增加癌变的几率。

2、防止病从口入,不吃不洁食物。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4、提倡家庭内采用公筷制、分餐制,食具消毒,避免接触感染。中国人的传统就是一桌饭菜一家人一起吃,特别是有些家长还喜欢把食物嚼碎后喂给宝宝吃,这种习惯都会增加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机会,应坚决杜绝。

5、呕吐物、粪便应及时清理,手和器具应消毒。

6、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7、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多的活动,避免情绪变化大的情况。

8、提倡家庭内采用公筷制、分餐制,食具消毒,避免接触感染。中国人的传统就是一桌饭菜一家人一起吃,特别是有些家长还喜欢把食物嚼碎后喂给宝宝吃,这种习惯都会增加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机会,应坚决杜绝。

幽门螺旋杆菌的症状,幽门螺旋杆菌的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是什么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是什么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主要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引起慢性胃炎,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的症状,病程较为缓慢,但是容易反复发作。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产生多种致病因子,从而引起胃黏膜损害,临床疾病的发生呈现多样性,

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有哪些,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症状是什么,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病因

一、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有哪些尽管幽门螺杆菌在体外对许多抗菌药物都很敏感,但是在体内用药并不那样如意。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在粘液层下面,胃上皮细胞表面。注射途径用药,对它无作用,经口局部又因为胃酸环境。粘液层的屏障及胃的不断排空作用,使药效也大大地受到了限制。再加上有些药长期应用易产生严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何治疗

在空腹的情况下,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痛会更糟糕。有时,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导致胃癌。因此,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就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胃病与胃癌的重要措施。

Hash:4c0bac090dfc3aa78e27885ed4deff5337f17386

【声明】本文由用户Kamili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