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18:18:0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坐骨神经痛的基本常识都有哪些

BY:大叔18岁 2024-06-28 18:18:04 1442 ℃

我们生活上很多的小细节都能够导致我们生病,比如我们坐的时间长了,屁股上面的骨头就会硬化,导致出现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这种疾病的出现几率很高,我们应该关注这种疾病,要注意这种疾病的发展,坐骨神经痛的基本常识都有哪些?坐骨神经痛的锻炼方法是什么?准妈妈最容易患有坐骨神经痛?这些问题我们就交给下面的内容吧!

坐骨神经痛的基本常识都有哪些

 一、病因

  病因多种多样。绝大多数患者的坐骨神经痛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坐骨神经痛;少数系原发性,即坐骨神经炎

  二、临床表现

  (1)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疼痛剧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势;腰部屈曲、屈膝、脚尖着地。如病变位于神经根时,椎管内压力增加(咳嗽、用力)时疼痛加重。

  (2)肌力减退的程度可因病因、病变部位、损害的程度不同差异很大,可有坐骨神经支配肌肉全部或部分力弱或瘫痪

  (3)可有或无坐骨切迹处坐骨神经干的压痛

  (4)有坐骨神经牵拉征,LASEGUE征及其等位征阳性,此征的存在常与疼痛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局麻坐骨神经根或神经干此征可消失。

  三、检查

  1.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地位,包括腰骶椎、骶髂关节X线片,脊柱MRI脊髓造影加CT,除临床的盆腔物理诊断外可做盆腔的CT或MRI。

  2.电生理检查:

  ①椎旁肌的EMG可以协助鉴别根性坐骨神经痛及远端病变。

  ②股二头肌短头的EMG可协助鉴别坐骨神经外侧与腓总神经病

  ③有骨盆股骨骨折的病人难于进行常规体检,EMG可协助评价神经功能。

  ④股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F波可能有异常,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很难刺激到病变近端。

  3.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局麻药物注入状肌,如果疼痛缓解则有助于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

  4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腰肌劳损、臀部纤维组织炎等臀部及大腿后部疼痛的疾病相鉴别,这些均是局部疼痛,无感觉障碍肌力减退、跟反射减退等神经系统体征。

坐骨神经痛的锻炼方法是什么

1、双腿左右侧压。平躺在床上,将两腿曲膝抬起,上身不动,双腿尽量 向右侧转,使右腿的膝尽量靠床,然后恢复,再往左侧转,再恢复,疏通腰腿部的经络,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等。

2、腰部“小燕飞”。俯卧在床上,头部、胸部抬起,以小腹部着床,两臂展开向两侧伸直,两腿并拢伸直尽量向上抬,姿势像“喷气式飞机”一样,停留5~10秒钟放下,休息一会再做,连续做5~10次。

3、腰部“五点拱桥式”。仰卧在床上,两臂放在体侧,以头、肘部和脚后跟着床,腰部尽量向上拱,使身体成“桥形”姿势,停5~10秒钟放下,连续做5~10次。

4、直腿抬高法。仰卧,下肢伸直,患肢主动上抬,当感觉腰、臀及下肢疼痛时,仍力求超过该限度继续上抬。轮流将左、右腿抬起,上举至最大限度,停5~10秒钟放下,连做5-10次。

5、正坐举腿。坐位,两腿紧靠或夹上一本厚书,直膝,脚跟着地,手握凳边,抬腿过脐,随即放下。开始时患腿未必抬得很高,坚持锻炼后患腿的抬高程度会逐渐增加。

6、平坐推腿。坐位,足跟着地,足尖跷起,两手平放大腿上,随即向前弯腰,两手同时推向足部。初练时两手很难推到足部,坚持一段时间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7、仆步下蹲压腿。左腿屈膝下蹲,右腿尽量向右侧伸直并压腿,左右交替进行。

准妈妈最容易患有坐骨神经痛

怀孕后发生坐骨神经痛,绝大多数是因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这与怀孕期间特殊生理有明显关系。一是孕妇内分泌激素发生生理性变化,使关节、韧带松弛,为分娩做好准备,无形中使腰部的稳定性减弱。二是胎儿子宫内逐渐发育长大,使腰椎负担加重,并且这种负担持续存在,直到分娩。在此基础上,如果再有腰椎间的劳损扭伤,就很可能发生腰椎间盘突出,从而压迫坐骨神经,引起水肿充血,产生坐骨神经刺激症———坐骨神经痛。

对准妈妈的这种坐骨神经痛最好不要做x光检查,而用超声波检查代替。即使无法代替,也要安排在妊娠后期检查,此时胎儿发育接近成熟,不易引起不良反应。孕妇应首选硬板床休息和做牵引治疗;常规的配戴腰围容易限制胎儿活动,不利于其发育,故不宜选用;由于活化淤的中药会影响胎儿发育,也应禁止使用。某些药物虽然效果好,但也不主张在这个时候使用。中期症状若严重者,可考虑终止妊娠临产时则建议采用剖腹产的分娩方式,以免加重病情。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准妈妈在分娩后,其坐骨神经痛能自愈,只有少数需要分 后再手术。预防的关键在于孕期劳逸结合,避免做剧烈的体力活动,尤其是在临产前3个月。平时最好采用侧卧位睡觉,平卧时要在膝关节下面垫上枕头或软垫,此外不要穿高跟鞋

不要将坐骨神经痛和腰间盘突出混淆

一、腰椎间盘突出:病员常有较长期的反复腰痛史,或重体力劳动史,常在一次腰部损伤或弯腰劳动后急性发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和体征外,并有腰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间隙可有明显压痛和放射痛。x线摄片可有受累椎间隙变窄,ct检查可确诊。

二、马尾肿瘤: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病初常为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逐渐发展为双侧。夜间疼痛明显加剧,病程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及鞍区感觉减退。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梗阻及脑脊液蛋白定量明显增高,甚至出现froin征(脑脊液黄色、放置后自行凝固),脊髓造影或mri可确诊。

三、腰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间歇性跛行”,行走后下肢痛加重,但弯腰行走或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当神经根或马尾受压严重时,也可出现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痛症状及体征、病程呈进行性加重,卧床休息或牵引等治疗无效。腰骶椎x线摄片或ct可确诊。

四、腰骶神经根炎:因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或劳损,受寒等因素发病。一般起病较急,且受损范围常常超出坐骨神经支配区域,表现为整个下肢无力、疼痛、轻度肌肉萎缩、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减弱或消失。

另外,还需考虑腰椎结核、椎体转移癌等。干性坐骨神经痛时,应注意有无受寒或感染史,以及骶髂关节、髋关节、盆腔和臀部的病变,必要时除行腰骶椎x线摄片外,还可行骶髂关节x线摄片,肛指、妇科检查以及盆腔脏器b超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孕妇坐骨神经痛原因生孩子有影响吗

孕妇坐骨神经痛的原因,坐骨神经痛外科常见疾病,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

孕妇坐骨神经痛的原因

你可能认为孕妇更容易得坐骨神经痛,但事实并非如此。怀孕引起的疼痛一般在骨盆和背部,而不是在坐骨神经附近。大多数觉得自己得了坐骨神经痛的孕妇其实是骨盆区疼痛。

孕妇坐骨神经痛不是胎儿压迫神经引起的。对于年轻人,坐骨神经痛经常是由于腰椎盘损 导致神经周围肿胀而引起的,或者是腰椎盘突出或移位压迫了神经。对于中老年人,坐骨神经痛可能是由于韧带或骨骼压迫。

而在怀孕期间,这两种情况发生的几率都不会增加。如果孕妇坐骨神经痛,那么即使她不怀孕,很可能也会得坐骨神经痛。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坐骨神经痛,不妨阅读有关骨盆区疼痛的文章,看看你的症状是不是更符合那里的描述。

孕妇的骨神经痛对生孩子有影响吗

你可以选择的分娩姿势可能会受到坐骨神经痛的限制,所以,你可以咨询医生的建议。最好选择方便你肢体活动的分娩姿势。

不管孕妇背部有哪种情况,注意体态都很重要。母乳喂养时,要坐在直靠背的椅子上,用枕头或靠垫把你的宝宝垫高跟乳房平齐,双脚平放在地面上。

给宝宝换尿布时把宝宝放在床上,不要放在地板上。抱起宝宝时,你需要保持背部挺直,屈膝,不要做扭转的动作。

问问医生你适合做那种运动来提高整体身体素质、力量和灵活性。合适的运动可以防止孕妇坐骨神经痛发展成慢性病

即使在比较小的几率下你怀孕期间得了坐骨神经痛,你也不用过于担心,可以多了解孕妇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坐骨神经痛的病因

一、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有哪些1.一般症状(1)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疼痛剧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势;腰部屈曲、屈膝、脚尖着地。如病变位于神经根时,椎管内压力增加(咳嗽、用力)时疼痛加重。(2)肌力减退的程度可因

做瑜伽治疗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检查

一、坐骨神经痛的调养方法有哪些坐骨神经痛的调养方法:(一)起居调养法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睡硬板床。2.注意保暖,改善居室条件,保持通风与干燥环境。3.尽量避免涉水、淋雨,汗出后禁止吹风,内衣汗湿后应及时更换。4.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并积极配合其他疗法。5.继发性坐骨神性痛应积极针对病因,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坐骨神经痛有什么表现

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的绝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坐骨神经痛;少数系原发性,即坐骨神经炎。

Hash:605b869061adf4f64835891bc36e27c2d60adb1e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