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3 01:59:4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儿童厌食症

BY:大叔18岁 2024-06-03 01:59:41 1862 ℃

小儿厌食症是指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以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1~6岁小儿多见,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那么,怎样纠正小儿厌食症?儿童厌食易得胃病如何预防?请看下面介绍。

怎样纠正小儿厌食症

怎样纠正小儿厌食症?专家曾对1至7岁患小儿厌食症的儿童做过一次调查,发现仅有17%的儿童是因为疾病造成的,而83%的患儿都是因为食物结构不合理、饮食习惯不良所致。

专家认为,纠正这些非疾病因素引起的厌食症应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1)定时进餐,适当控制零食

所谓定时进餐,就是按顿吃饭。小儿正餐包括早餐中餐、午后点心晚餐,三餐一点形成规律,消化系统才能有劳有逸地“工作”,到正餐的时候,就会渴望进食。绝对不让孩子吃零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零食吃得不能过多,不能排挤正餐,更不能代替正餐。零食不能想吃就吃,应该安排在两餐之间,或餐后进行,否则会影响食欲。

(2)节制冷饮和甜食

冷饮和甜食,口感好,味道香,孩子都爱吃,但这两类食品均影响食欲。中医认为冷饮损伤脾胃,西医认为会降低消化道功能,影响消化液的分泌。甜食吃得过多也会碍胃。这两类食品饱腹作用强,影响吃正餐,所以要有节制。最好安排在两餐之间或餐后1小时内。

(3)饮食合理搭配

小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要靠从食物中摄取,但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并不是等量的,有的营养素需要得多,有的需要得少,所以家长应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注意各营养素间的比例,以求均衡饮食。每天不仅吃肉、乳、蛋、豆,还要吃五谷杂粮蔬菜果。每餐要求荤素、粗细、干稀搭配,如果搭配不当,会影响小儿的食欲。如肉、乳、蛋、豆类吃多了,因它们富含脂肪蛋白质胃排空的时间就会延长,到吃饭时间却没有食欲;粗粮、蔬菜、水果吃得少,消化道内纤维素少,容易引起便秘

此外,有些水果过量食入会产生副作用。橘子吃多了上火吃多了损伤脾胃,柿子吃多了便秘,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食欲。

(4)讲究烹调方法

经过烹调,食物的结构变了,变得易于消化吸收。但烹制食物,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如断奶后,孩子消化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就要求饭菜做得细、软、烂;随着年龄的增长,咀嚼能力增强了,饭菜加工逐渐趋向于粗、整;4~5岁时,孩子即可吃成人饭菜。为了促进食欲,烹饪时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就餐兴趣。

(5)防止挑食和偏食

挑食和偏食影响小儿从多种食物中摄取机体所需要的营养,对身体十分不利。要纠正这一不良的饮食习惯,应该从正面教育入手。

①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偏嗜带给孩子,不要当着孩子说自己不喜欢吃什么,也不要强迫孩子吃当时不爱吃的饭菜。

②孩子喜欢吃的饭菜要适当地限制,防止过食损伤脾胃。

③经常变换饭菜花样,使孩子有新鲜感,提高他们的食欲。

(6)保证充足睡眠,适量活动,定时排便

睡眠时间充足,孩子精力旺盛,食欲感就强;睡眠不足,无精打采,孩子就不会有食欲,日久还会消瘦。适当的活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能量消耗,促进食欲。总之,合理的生活制度能诱发、调动、保护和促进食欲。

儿童受恐吓也会出现厌食

其一:过食肥甘厚腻,片面追求高营养、高蛋白饮食,过食零食,过食生冷。据介绍,不少家长片面追求高营养,肉蛋奶无节制地填喂孩子,反而容易损伤孩子的肠胃。另外,饮料、雪糕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使孩子血糖总是处于较高水平而不觉饥饿。

其二:平时脾胃虚弱,患病时使用影响消化吸收功能的药品,或滥用保健补品,增加胃肠消化吸收的负担。如食抗菌素或苦寒之中药,体内元素缺乏或内分泌功能紊乱,饮食无规律等都会造成正常的胃肠消化规律被打乱。

其三:小儿生活环境改变、受恐吓、被父母打骂等也会导致厌食。徐雯介绍,所谓“失伤脾”,如果孩子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或是受到恐吓都可能引起脾失健运,气机阻滞,消化吸收失常而出现厌食症。

其四:运动不足,代谢减少,胃肠道消化功能得不到强化。其他如生活不规律、睡眠欠充足、过度疲劳、便秘、身体不适等,也是导致厌食的原因。

小儿厌食症危害不可忽视

1、碳水化合物进食过少对身体的危害

碳水化合物进食过少会导致口渴食欲不振恶心疲乏无力头晕头痛、心烦、嗜睡尿床口臭皮肤干燥、缺乏弹性血压下降、全身疼痛

2、蛋白质摄入不足对身体的危害

当蛋白质摄入不足 特别是优质蛋白摄入不足时 小儿出现活动减少 精神倦怠 肌肉逐渐柔软无力 形体消瘦食欲减退生长发育迟缓 对疾病 抵抗力下降而很容易患各种感染 疾病 智力发育亦受影响严重者还可患“蛋白缺乏综合征”而出水肿贫血毛发脱落及皮色发红等严重症状。

3、脂肪摄入不足对身体的危害

(1)膳食脂肪缺乏可以导致是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众所周知,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要素。然而如维生素A、D、E、K等重要的营养素,它们只有溶于脂肪中方可被吸收,比如,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若膳食中脂肪的提供量少于摄入能量的10%时,胡萝卜素就难以被吸收,这就是烹调胡萝卜时要多放油或肉的缘故。

(2)膳食脂肪缺乏可以导致人体必需脂肪酸的缺乏最终会出现各种生理障碍。脂肪,化学名称叫甘油三脂,它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膳食,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由糖类和蛋白质转变而成。脂肪的构成单位是脂肪酸。食物脂肪中,最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其中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等在人体中不能合成,必须从每天的膳食中摄入,故又称必需脂肪酸,如果缺了它,就会出现各种生理障碍。

(3)脂肪对人体起着保护作用人体内一部分脂肪是用来作为人体的保护层和填充衬垫的,它像减震器一样,保护和固定一些重要器官免受机械摩擦和移位。在髓鞘神经纤维周围的脂肪具有绝缘作用,协助神经脉冲的传导。手掌、足掌、臀部都有脂肪作衬垫,使这些部位更好地承受压力。脂肪还是热的不良导体,皮下贮存充裕脂肪,阻碍体表散热,有助于抵御寒冷。皮下脂肪可使身体出现柔和的曲线。

(4)食欲减退,脂肪有利于提高食品的香气和味道用油炸食品或炒菜甚至凉拌菜,也要浇上油,这样才能提高菜肴的风味。食品中产生香味的一些芳香物质,大多是脂溶性的。只有加入了油脂,这些香气才能保持。另外,脂肪能刺激唾液的分泌,使人未食而先垂涎三尺,可增加食欲。如果脂肪摄入不足可以导致食欲减退。

童厌食易得胃病如何预防

童长期厌食易患胃病

有的家长缺乏喂养知识,每餐吃得过多或太少;孩子任性,家长溺爱,经常一口一口哄着喂,边边逗,边吃边玩,一顿饭吃个把小时,如此吃法,小孩当就感觉不到食物的美味了。

还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吃得越多越好片面追求高蛋白、高营养。二三岁的小孩每天要吃三四个蛋,还有牛奶鱼肉等等;喝的是高热量、高糖分饮料;孩子的饮食不加节制。这样势必会损伤小孩娇嫩的胃肠,响其正常的消化吸收,造成食欲下降

专家提醒,小儿长时间地进食无规律、饮食不节制,可不断刺激胃粘膜,进而损害胃粘膜,进而损害胃粘膜,而诱发胃病。

如何预防小儿厌食症?

首先从饭菜上进行变化,让宝宝吃不同口味、颜色的食物,会引起宝宝对饭菜的兴趣,达到促进食欲的目的,因为如果每天吃相同的东西,就算是很小的宝宝也会感到厌烦。

当宝宝吃得很好时,家长要适当表扬他,如果是吃饭不专心的宝宝,可以在用餐前15分钟告诉宝宝,让他把游戏停下来,把宝宝的注意力引导到吃饭上,不应该任意批评或者责打孩子

不要给宝宝吃快餐食品,例如薯条汉堡包香肠等,都是高脂肪、高、高糖分食品,而且含有很多添加剂,应该避免食用。最好是选择健康又营养丰富的零食,包括水果片(新鲜的或干制的)、天然酸奶、米糕、面包条等。

总之,矫正儿童厌食,父母要有耐心跟恒心,不要孩子一哭闹,父母就心软脱鞋,这可是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健康问题。

儿童厌食症与锌的关系

1如果孩子不吃饭的话,那么与缺锌的关系是很大的,但是这个是针对有些孩子,有时候孩子不缺锌也是会出现一种厌食症的现象,所以想要缓解孩子这个现象的话就一定要给孩子查明原因。

2而针对孩子的厌食症来说,对孩子的身体影响是很大的,如果孩子每天都是这样不吃饭的话,那么身体的营养也就跟不上,这样孩子抵抗疾病入侵的作用是很低的,一定要让孩子多吃饭。

3检查到孩子是缺锌的话就要及时的给孩子补锌,而孩子不缺锌的话就不必补充,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挑食,不要厌食,可以在孩子吃的饭中摆摆花样,让孩子对他的食物感兴趣

儿童厌食症,诱发儿童厌食症的原因

一、诱发儿童厌食症的原因1.身体原因(1)某些胃肠道疾病的影响: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以及各种原因的腹泻及慢性便秘等都可能会引起小儿厌食症,应具体排查找到原疾病;(2)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会引起消化道变态反应,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氨茶碱等药物会导

儿童保健 小儿厌食症的食疗方法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厌恶进食,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脾胃病证。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夏季暑湿可使症状加重。患儿除食欲不振外,其他症状不明显,预后良好。现代研究证实小儿厌食多与微量元素缺乏有关,尤其是与锌元素缺乏密切相关。小于3岁患儿每次食用1张;3-6岁每次2张,6-10岁每次3张,10-15岁每次4张,每日3次,一周为1疗程。

用食疗法改善儿童厌食症

孩子长期饮食不规律可能会引起小儿厌食症,小孩子都比较喜欢吃零食,甚至把零食当饭吃,我们要怎样改善那,一起看一下用中医食疗法怎样改善小儿厌食症。厌食症病因小儿厌食症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于1~6岁儿童,尤以城市独生子女多见。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本病的病因。如经常吃高蛋白高糖的浓缩饮食

Hash:8bda18e79847a8f47f1f08de76459846e23a0fd6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