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3 02:05:2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脉络膜缺血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脉络膜缺血的病因

BY:Delphine 2024-06-03 02:05:28 963 ℃

一、脉络膜缺血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急性脉络膜缺血患者,常因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就诊,眼底表现依阻塞管的大小,数量和病变的时期而定,新鲜的病变在阻塞的血管分支供应区域,视网膜外层和视网膜下出现灰白色水肿,若后睫状动脉一支主干(颞侧或鼻侧后睫状动脉)阻塞,则于其供应的一侧眼底出现肿混浊,若两支均阻塞则整个眼底呈灰白色水肿,睫状后短动脉的分支阻塞后,荧光血管造影可见相应区域血管无荧光素充盈,1周后缺血情况好转,2~3周后大部分恢复,但少数病人数周后仍可见迟缓充盈,通常在3周~1个月后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正常,随着灰白色水肿逐渐吸收,局部形成脉络膜视网膜色素变性性病变,逐渐出现色素颗粒,典型的表现为三角形的色素瘢痕区域,其顶点指向视盘,底边朝向周边部,称为三角综合征。

临床上许多脉络膜缺血的患者常合并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缺血性视盘病变,对这些患者常注意其视网膜和视盘病变而忽略了同时存在的脉络膜缺血。

二、脉络膜缺血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脉络膜缺血病因尚不明确,临床报告不少病例合并周身及眼部炎症,如大脑血管炎,病毒性脑膜炎结节性红斑,微血管性肾病血小板凝集异常,急性甲状腺炎,肉样瘤,呼吸道感染等,尚有面神经瘫,鼻窦炎,OT试验阳性以及眼部合并葡萄膜炎巩膜炎视盘炎者,脉络膜缺血可能为脉络膜毛细血管前小动脉对不同原因发生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可为周身血管反应的一部分。它代表着一种局部的脉络膜梗阻,由于供应单一脉络膜毛细血管小叶的终末脉络膜小动脉的阻塞而产生,可见于上述的各种全身病。

(二)发病机制

Gass认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在本病是最早受累的组织,随着对脉络膜循环的深入研究,发现脉络膜缺血的原发病灶在脉络膜毛细血管,是一种脉络膜缺血性的病变,由于脉络膜小动脉的阻塞所致,因而主张称为“急性多灶性缺血性脉络膜病变”。

三、脉络膜缺血怎么护理呢

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饮食

宜吃芹菜金针菜韭菜冬瓜乌梅柿饼芝麻莲子海参

如能查出可疑的致病原因,应做针对性治疗。皮质激素治疗可缩短疗程,取得满意效果。其他尚可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血管扩张药及维生素类药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维生素C可增加血管弹性,保护血管。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胆固醇,所以在膳食中要控制猪油、牛脂等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四、脉络膜缺血怎样诊断

可以针对某些病例合并的全身性疾病开展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早期急性期病变处为不规则弱荧光,中期显示炎症病损处持续性弱荧光,点状荧光,并逐渐增加,形成弥漫性荧光,晚期则病损处出现强荧光,病灶边缘为窗样缺损荧光,病灶呈斑片状,不规则分布提示脉络膜充盈缺损,由于脉络膜-视网膜屏障的损害致使荧光素漏出,晚期造成强荧光,病灶中央部分强荧光显示出活动性病灶,窗样缺损荧光显示病灶边缘非活动性,晚期病变色素脱失处为窗样缺损的早期透见荧光,色素增殖处则为色素遮挡荧光。

急性多灶性缺血性脉络膜病变:Gass首次报告时称之为急性后极性多灶性盘状色素上皮病变,又称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本病起病急,视力急剧下降,多发生于青壮年,通常双眼发病,亦见于单眼,急性期眼底后极部可见多数散在的小黄白色圆形斑,边界不清,大小不一,有时可见融合病灶,呈片状甚至地图状。

脉络膜缺血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脉络膜缺血的病因

一、脉络膜缺血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急性脉络膜缺血患者,常因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就诊,眼底表现依阻塞血管的大小,数量和病变的时期而定,新鲜的病变在阻塞的血管分支供应区域,视网膜外层和视网膜下出现灰白色水肿,若后睫状动脉一支主干(颞侧或鼻侧后睫状

什么是脉络膜缺血?脉络膜缺血有哪些并发症?

脉络膜缺血的发病率较低,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是脉络膜小动脉阻塞所致。眼部疾病导致脉络膜小动脉阻塞,发生脉络膜缺血,如葡萄膜炎、巩膜炎、视盘炎。

脉络膜缺血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脉络膜缺血怎样检查呢

临床表现急性脉络膜缺血患者,常因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就诊。其中报告较多的为脉络膜缺血。

Hash:fd285bf9e94b692f60db9bf98f4d91a525d1a316

【声明】本文由用户Delphine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