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9 05:29:29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出血热流行病学是什么

BY:大叔18岁 2024-06-29 05:29:29 1396 ℃

出血热流行病学,第一眼看到这个词,很多人对这个医学名词都感到疑惑,那么由我来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出血热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出热流行病,这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患者会出现比如发热低血压等这样的症状。自己的健康需要自己来捍卫,那么,出血热流行病学是什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血热该如何进行治疗

1、发热期 控制感染,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在发病4日以内的患者可应用利巴韦林每日1克静滴,进行抗病毒治疗。早期卧床休息,以体液疗法减轻外渗。高热物理降温为主;中毒症状重者可给予地塞米松改善中毒症状。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肝素等进行止血抗凝治疗。预防肾功能衰竭。

2、低低血压休克期 补充血容量,注意酸中毒的纠正和改善微循环功能。用液等补充血容量。用5%的碳酸钠溶液纠正酸中毒。用多巴胺血管活性物质使血压稳定。

3、少尿期 稳定机体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泄和透析治疗。补充体液,促进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用甘露醇减轻肾间质水肿,给予利尿药物促进排尿。为防止高血容量综合征和高血钾少尿期可进行导泻。对有明显氮质血症,高血或高血容量综合征患者,可应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4、多尿期 维持和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

5、恢复期 补充营养,逐步恢复工作。定期检查肾功能、血压和脑垂体功能。

出血热流行病学是什么

一、传播范围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较广,主要分布于欧亚两大洲,包括中国、朝鲜、日本、原苏联、苏兰、丹麦、瑞典、挪威、荷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瑞士、比利时、英国和法国等。我国于30年代初开始流行于黑龙江下游两岸,以后逐渐向南、向西蔓延,近年来几遍及全国各地。

二、传染源

鼠类是主要传染源。黑线姬鼠是亚洲地区的主要传染源,欧洲棕背是欧洲地区的主要传染源。在国内农村的主要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东北林区的主要传染源是大林姬鼠。城市的主要传染源是褐家鼠,实验动物室的主要传染源是大白鼠。此外,黄胸鼠、小家鼠、巢鼠、普通田鼠等亦可为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

近年来已在猫、狗、猪、兔、臭鼩鼱等动物体内检出流行性出血热毒或抗原。此外,在青蛙、蛇及鸟类也检出EHFV,说明流行性出血热毒的宿主动物范围较广。要注意通过鸟类远距离传播流行性出血热毒的可能。由于臭鼩鼱、猫等为自然带毒动物,故在疫区不宜提倡养猫。

三、传播途径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迄今还未完全阐明。可能有以下两种。

1.虫媒传播:日本学者在40年代观察到寄生在黑线姬鼠身上的优势寄生虫革螨有叮咬吸血能力,将革螨制成悬液,注射人体,可产生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故提出革螨是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的媒介之一。近年来已从革螨体内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毒,并证实病毒可在螨体内经卵传代,成为储存宿主之一。革螨通过叮咬吸血可在鼠间传播,也是鼠-人之间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的途径之一。韩国李镐汪等对革螨传播作用作了研究,未能证实上述结果。有人提出恙螨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媒介,并在小盾恙螨体内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毒。

2.动物源传播:近年来国外研究证实通过带毒的鼠排泄物可传播流行性出血热,已引起重视。

(1)呼吸道传播:黑线姬鼠感染后第10天,其唾液、尿和粪便开始有病毒排出,尿排毒时间可长达1年以上。带毒的排泄物可污染尘埃,人经呼吸道吸入后可引起发病。

(2)消化道传播:摄入被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发病者已有报道,也有进同一食物而引起人大批发病的事例。病毒可通过破损的口腔粘膜进入体内引起发病。

(3)接触传播:由感染鼠的排泄物或病员血标本污染破损皮肤、粘膜而感染引起发病的报道已引起重视,但此种感染机会毕竟较少,不能作为主要传播途径。

此外,还发现在患病孕妇流产死婴的肝、肾、肺等脏器内,以及疫区黑线姬鼠、褐家鼠等的胎鼠中,也均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毒。说明流行性出血热毒可经胎盘垂直传播,鼠间病毒垂直传播对保持自然疫原地有一定意义,但在人间其流行病学的意义较小。

综上可见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可通过多种途径,但究竟以何者为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出血热的早期常见表现

1.发热 这是本组疾病最基本的症状,不同的出血热,发热持续的时间和热型不完全相同,以蚊为媒介的出血热多为双峰热,各种症状随第二次发热 而加剧,流行性出血热和新疆出血热,则多为持续热。

2.出血及发疹 各种出血热均有出血,发疹现象,但出血,发疹的部位,时间和程度各不相同,轻者仅有少数出血点及皮疹,重者可发生胃肠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系统大出血,现将我国及其他地区所见到的出血热疾病出血发疹情况简述如下:

(1)流行性出血热:在发病1~5天的发热期,呈急性病容,面,颊及上胸部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如酒醉貌,皮肤黏膜可见细小出血点,常分布于上腭,眼结膜,腋下及腋前后,呈簇集性分布或条状排列,部分病人在穿刺和压迫部位可见瘀斑,咽部多充血,结膜囊显着水肿,95%以上病人束臂试验阳性,到发病5~8天的低血压期各种症状加剧,此时充血现象消退,而出血现象加重,皮肤黏膜出血点增多,可融合成瘀斑,同时可伴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进入少尿期(多在病后第8~12天)时,出血现象更为显着,压迫部皮肤可见大片瘀斑,并可发生腔道大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鼻出血等。

(2)登革出血热:登革病毒可引起无出血倾向登革热,但近20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登革热,常伴有严重的出血和休克的重症流行,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有高热肝脾肿大,休克和出血现象,多数病人在四肢,面部,腋下和软腭见有散在性瘀点,有时融合成瘀斑,此外,尚可发生红斑斑丘疹风团皮疹,有些病人可发生鼻血,牙龈出血,胃肠出血血尿等。

(3)新疆出血热:病人发热时伴有面颈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在胸,背,腋下,面部,颈部及四肢有瘀点及瘀斑,在腋下多呈条索状排列,出血点是上身多,下身少,眼,软腭及齿龈亦有瘀点,注射部位可见血肿及瘀斑,眼球结膜有水肿

(4)远东出血热(far eastern hemorrhagic fever):本病由虫媒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啮齿动物,主要流行于美洲及朝鲜,突然发病,初起有发热,头痛腰痛等全身症状,在结膜和皮肤(尤其是腋部)出现瘀点。

(5)阿根廷出血热(Argentinian hemo rrhagic fever):本病由虫媒病毒的Junin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螨,有发热,头痛,腰痛,齿龈及鼻出血等。

(6)玻利维亚出血热(Belivian hemorrhagic fever):本病系由虫媒病毒的Machup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是啮齿动物,初起有发热,头痛,关节痛肌肉痛,部分病人皮肤感觉过敏,即使受光线照射后也能使皮肤产生疼痛,有明显结膜炎,眼眶周围水肿,但皮肤黏膜无瘀点,可有胃肠道出血,恢复期可发生弥漫性脱发

3.低血压休克 各种出血热均可发生休克,但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有很大的差异,流行性出血热休克发生最多而且严重。

4.肾功能衰竭 以流行性出血热的肾损害最为严重,其他出血热也可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但多轻微,仅表现为轻到中度的蛋白尿

出血热患者的饮食调理

清营汤

犀角 生地麦冬 玄参 丹参 竹叶心 银花 黄连 连翘

主治:温热病,热邪入血引起的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

功用:养阴清热解毒透疹。

犀角地黄

犀角 生地黄 丹皮 赤芍

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犀角大青汤

犀角 大青叶 栀子 淡豆豉

主治:热毒入血引起的高热神昏,斑疹颜色紫黑,舌绛起刺等。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透疹。

出血热的有效预防措施

出血热尚无特异性病原疗法,发病后只能对症治疗,因此,预防尤为重要。

预防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据调查,鼠密度在5%以下,可控制出血热流行;鼠密度在1%左右,就能控制出血热发病。因此,在疫区应大面积投放鼠药,采取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清除垃圾,消灭老鼠的栖息场所;做好食品保管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做好个人防护,切忌玩鼠,被打死的老鼠要烧掉或埋掉;不要在野外草地睡觉。

应在疫区反复深入开展以灭鼠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鼠的密度控制在1~2%以下。

(一)监测是卫生部门防治疾病的耳目,本病流行病学监测包括

1.人间疫情监测:包括及时掌握疫情,分析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疫情登记要详细,必要时应进行个案调查和采血检查抗体,以核实疫情。

2.鼠间疫情监测:逐渐查清疫区和非疫区宿主动物的种类、分布、密度和带毒率。并进行宿主动物带毒率的动态调查,监测地区:重要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等。监测时间:在本病高峰前进行。监测对象和数量:家鼠、野鼠各100只以上,实验用大白鼠等也要定期检查。

(二)灭鼠、防鼠是预防本病关键的措施。

1.灭鼠:以药物毒杀为主,应在鼠类繁殖季节(3~5月)与本病流行季节前进行。采用毒鼠、捕鼠、堵鼠洞等综合措施,组织几次大面积的灭鼠。

2.防鼠:挖防鼠沟,野营,工地应搭高铺,不宜睡上铺;保存好粮食及食物;整顿环境,以免鼠类窝藏。

3.出血热病毒对一般消毒剂十分敏感,加热56℃30分钟或煮沸1分钟即可杀灭,因此饮用水应煮沸,剩菜剩饭应加热。

(三)灭螨、防螨

在秋季灭鼠可同时用杀虫剂进行灭螨,主要杀灭部队经常活动地区的游离螨与鼠洞内螨。防螨应注意:①不坐卧于稻草堆上;②保持室内清洁,曝晒与拍打铺草;③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所和叮咬机会;④亦可用5‰敌敌畏溶液喷晒衣服开口处,有效时间约半日。

(四)疫苗应用的展望

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的疫苗可分为二类,一种是鼠脑纯化疫苗,另一种是细胞培养疫苗;另外还有减毒活疫苗基因重组疫苗也在研究中。

出血热流行病学是什么

出血热流行病,这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出血热该如何进行治疗1、发热期控制感染,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近年来已从革螨体内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毒,并证实病毒可在螨体内经卵传代,成为储存宿主之一。说明流行性出血热毒可经胎盘垂直传播,鼠间病毒垂直传播对保持自然疫原地有一定意义,但在人间其流行病学的意义较小。

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是什么,埃博拉出血热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一、埃博拉出血热有什么流行病学特征此次埃博拉病毒疫情于2013年12月在几内亚爆发。目前疫情已经蔓延到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拉利昂等四个国家。世卫组织当地时间8月11日表示,目前已登记在案的受感染病例有1848人,包括疑似和已确诊的病例,其中1013例死亡。这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爆发

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原因,流行性出血热有哪些表现

一、流行性出血热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是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的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HV)病毒。能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包括汉坦病毒属的汉坦病毒(Hantaanvirus,HTNV)、汉城病

Hash:16866eb85284e9a634fe9ecfd66b47249dd51ae7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