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8 10:32:2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唾液不停分泌是什么原因呢

BY:大叔18岁 2024-07-18 10:32:24 1227 ℃

唾液是大家都不陌生的东西,大家每个人每天都会分泌唾液,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还有很多的情况是大家感到有些担心的,那就是有的人唾液的分泌量特别的多,几乎不停的都在分泌唾液。那么, 唾液不停分泌是什么原因呢?对于唾液不停分泌的原因,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具体的介绍。

不分泌唾液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口腔不分泌唾液,出现口干,吃不下饭,吃东西必须用帮助下咽,这些症状,多是因唾液分泌量绝对减少所致,病因多见于干燥综合症、慢性涎腺炎、涎石症等。唾液分泌减少,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常见精神因素如紧张、激动、神经衰弱时引起唾液分泌减少;局部因素如前牙畸形、鼻道阻塞、张口呼吸等。

要时可做免疫学,唾液少与唾液腺的分泌减少有关,原因比较多,平时注意多喝水,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一般就可以改善的,但还是建议你去看看中医,请医生辩证治疗比较好,确诊后及时的做针对性的治疗。

发现不分泌唾液的症状之后应该及时注意生活习惯的调理,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调整生物钟身体机能健康睡眠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的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唾液分泌不多,还有可能导致胃液分泌不够,影响各种营养的吸收,在饮食方面可以暂时少吃些甜食面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不要食用。

唾液不停分泌是什么原因呢

唾液分泌过多其原因很多,从总的方面又可分为真性和假性唾液分泌过多两种情况.真性唾液分泌过多的原因主要有:口腔炎,咽炎舌炎齿龈炎口腔疾病,以及假牙不合适引起的刺激;汞,铅,,砷以及尼古丁药物中毒或刺激;脑炎,脑性麻痹癫痫帕金森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神经精神疾病;突发性甲状腺肿

糖尿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假性唾液分泌过多,是口腔唾液去路受阻所致.其主要原因是,食管狭窄或肿瘤瘢痕等引起通路障碍;口腔,咽喉等部位手术后引起吞咽神经麻痹,导致口腔唾液难以顺利下咽;而神经,舌神经以及下颌运动功能障碍.考虑你是属于后者.建议:您应进行专科的检查,明 具体原因,做对症的治疗.

口腔内的炎症也会促进唾液分泌.如口腔被细菌感染疼痛明显,容易流口水,需要局部用药促进溃疡愈合,流口水的情形会自动消失. 牙齿畸形是引起睡觉时流口水的原因吃完饭不要马上就睡,睡前不要吃得过多和吃油腻,粘糯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而且饭后要漱口,刷牙,睡前不要剧烈活动或过于用脑,可以避免流口水.

唾液不停分泌是什么原因呢?对于有可能造成唾液不断的分泌的原因,已经给大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解答,希望现在大家心中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的话,尽量及时的去比较正规的医院向医生说明自己的情况,接受专业的诊断,这样的话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长期吞咽唾液可以保胃养胃

山东读者刘清洲提供:胃病或胃部不适在人群中很常见,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嗳气、上腹部灼痛等。如感觉上述不适,可立刻采取一个简单的措施———连续不断地咽唾液。几分钟后,上述症状就会明显缓解。如果是老胃病患者,除了按医嘱服药以外,每天有意识地连续咽几次唾液,也是非常好的辅助治疗手段。这是因为,胃液是酸性的,胃部不适往往为胃酸过多所致,而唾液是弱碱性的,可以起到一定中和作用。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教授陈泽奇点评:这位读者所说唾液中和胃酸是有一定道理的,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胃部不适。

唾液属于中医所指的“津液”范畴。中医认为,津液起着滋润和保护组织器官、营养机体、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中医自古将“鼓漱咽津”作为一个养生手段。具体做法是:坐位,上身自然挺直,自然呼吸,轻闭双目,舌在口腔里搅动,先左后右,先上后下,依次轻轻搅动各36次,然后用舌尖顶住上腭部1~2分钟,促使唾液腺分泌,待口中唾液满时,鼓腮含漱36次。漱津后,将口中津液分3小口咽下。此功清晨、午休、睡时都可做,多做效果更佳。

长期练习鼓漱咽津,不仅能阻止五脏邪火上炎,还可使四肢的气血流畅,不生疾病,防止衰老。现代医学也认为,唾液中除了99%的水,还含有黏蛋白、球蛋白、氨基酸尿素尿酸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多种有机物。研究证实,唾液具有滋润并清洗口腔的作用,它能滑润食物便于吞咽,溶解食物使之作用于味蕾从而引起味觉,唾液淀粉酶还可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唾液中的溶菌酶还具有杀菌作用

因此,鼓漱咽津不仅对消化系统有益,还具有滋补增津、强身健体、杀菌的功效。需要提醒的是,如能在此基础上配合叩齿法(即将上下齿相叩撞),保健效果更佳。我国寿命最长的皇帝乾隆,其养生之道中就有“津常咽,齿常叩”之说。

你知道唾液有哪些神奇功效

你知道“口水”的作用吗?“口水”八大作用,缺一不可!

一是冲洗作用,能把食物残渣冲洗掉,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医生提醒牙膏仅能清洁口腔 不可美白牙齿

二是润滑作用,口水中含有黏液素,可使口腔润滑柔软。

三是止血作用,口水能促进血液凝固,口内外伤或拔牙后引起出血时口水可帮助止血。

四是稀释作用,当酸、苦等刺激性东西进入口腔时,口水分泌增加,把它稀释,便于吐出或咽下。

五是抗菌作用,口水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成分通过不同机理,产生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防止口腔、咽喉和牙龈发炎

六是治伤作用,口水中有一种神经生长素,这种生长素能显着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能加速烧伤皮肤的愈合。

七是消化作用,口水中含有大量淀粉酶,能把淀粉水解麦芽糖,使之易被吸收。

八是抗衰作用,口水中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唾液腮腺激素”,能使人聪明、齿坚、肌强,这样即使人到老年也会红光满面,不减青春活力。

“口水”是宝贵的,不能随意浪费、弃失,要善于促进口水的分泌,达到健身强体、养生长寿的目的。

口腔唾液检测试纸怎么用

一、唾液检测试纸的检测原理:

口腔唾液检测试纸学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抗体口腔黏膜渗出液诊断试剂。人体唾液内含有极少量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口腔内含有多种蛋白酶可降解HIV,使其失去活性。因此正常情况下唾液不会传染HIV。试纸在唾液内检测的是艾滋抗体(既HIV抗体),是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后,由人体内分泌出来的一种针对艾滋病毒的免疫球蛋白。口腔样本中HIV抗体的浓度的血液样本浓度的1/1000。

二、口腔唾液检测试纸怎么用?

1、样本采集

1-1 、使用一支干净的口腔拭子,手持口腔拭子手柄一端,不要触摸拭子布垫端。

1-2、以中等力度,用拭子的布垫端沿上牙龈线慢慢来回擦拭,从嘴的一角开始,慢慢擦拭到另一角,然后仍沿上牙龈线擦拭至起始处,(用时约5-6秒)。

1-3、翻转口腔拭子。用口腔拭子布垫端的另一面擦拭下牙龈线,从嘴的一角开始,到另一角结束,然后仍沿下牙龈线擦拭至起始处,(用时约5-6秒)。

1-4、立即将拭子放入装有样本缓冲液试管 中。

1-5、捏紧拭子的柄,先后让拭子的两面紧贴试管壁,上下刮擦6-8次。

1-6、从试管中取出并丢弃拭子,样本即可用于检测。

注意:常温下,样本必须在采集后1小时内进行试验。如果采集后样本存放在2-8℃,必须在采集后12小时内试验。

2、检测

2- 1、撕开铝箔袋,取出检测用试纸条,不要用手指触摸试纸中间膜的表面,将试纸条箭头朝下插入装有已稀释样本的试管中。

2-2、定时器定时20分钟,或记下插入试纸条的时间,等待20分钟。

2-3、20分钟后读取结果。请务必在检测开始后45分钟内读取结果。对于检测结果的解读,请参照下面的“检验结果的解释”及“检验方法的局限性”部分。记录在检测试纸条检测区和对照区所看到的试验结果。检测结束后,将用后的检测试纸、试管和口腔拭子丢入生化污物桶。

三、检测结果怎么看?检验结果的解释:

1、阴性——如果仅在对照区出现一条线,结果为阴性,表示在样本中没有检测到抗HIV-1或HIV-2抗体。建议有高危行为者进行不定期检测。

2、阳性——如果检测线和对照线都出现(即试纸上出现两条线,一条位于检测区,另一条位于对照区,两条线中其中一条的颜色可能更深一些),试验结果为阳性。阳性结果表示在样本中发现了抗HIV-1 或HIV-2抗体。阳性受试者须重新取样复试,复试结果仍为阳性者须按全国HIV管理规范,送HIV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

3、无效——如果对照区内的对照线没有出现,试验结果无效。即使检测区出现检测线,试验结果仍然无效。无效试验应当用新的检测试纸条或样本重做。

注意事项: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请不要慌张,可采用不同品牌的试纸重新检测,若多次检测结果都为阳性,则应去医院做病毒载量和CD4细胞计数等检测。

燕窝的唾液酸_燕窝的唾液酸是什么

燕窝的唾液酸是什么燕窝除了氨基酸好,还有唾液酸也好,那么燕窝的唾液酸是什么来的呢?唾液酸广义地说是一系列含有氨基的九碳单糖衍生物,是所有神经氨酸及其衍生物的总称。人类食用含唾液酸的食品已有悠久的历史。而燕窝中的唾液酸含量是比较高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食用燕窝的习惯,燕窝被列为珍贵的传统补品,明清至今

唾液乃金津玉液,且看唾液的八大神奇功效

唾液口水是很常见的,是人体的一种分泌物,如果问你唾液有哪些功效,你可能觉得唾液没什么功效吧!错了,唾液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物质,古代人常说“金津玉液”,可见口水是非常好的一种物质,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口水的八种神奇功效。一是止血作用口水能促

唾液分泌旺盛怎么办,唾液分过多的原因有哪些怎么应对唾液分泌旺盛呢

一、怎么应对唾液分泌旺盛呢脾气虚寒:这种原因流涎,口水清澈,色白不稠,大便不实,小便清长,舌质胖嫩,舌苔薄白。病机为脾阳不足,胃腑虚冷,脾寒则涎无约制而外溢。治疗当用温补脾阳之法,可服温脾散或六君子汤加木香。二、脾经蕴热:这种原因造成的流涎

Hash:de4fdb126e90c79f0d53893c819c32ebb18f306c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