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3 14:23:13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黄热病

BY:大叔18岁 2024-08-13 14:23:13 858 ℃

黄热病(英语又俗称“黄杰克”、“黑呕”,有时又称美洲瘟疫)是一种急剧性病毒病。过去,它曾经导致过一些毁灭性的疫疾。现虽早已有了特效疫苗,但在某些非洲或南美国家,此病仍是出血症的重要起因。由于黄热病死亡率高及传染性强,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之检疫传染病之一。黄热病有哪些症状?下面为大家带来一些相关介绍。

黄热病的症状

潜伏期3~6天,多数受染者症状较轻,可仅表现为发热头痛,轻度蛋白尿等,持续数日即恢复,重型患者只发生在约15%的病例,病程经过可分为4期。

1.感染期 急起高热伴有寒战剧烈头痛及全身痛,明显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患者烦躁不安结膜充血,面,颈潮红,心率与发热平行,以后转为相对心搏徐缓,本期持续约3天,此时病毒在中达高滴度,成为蚊虫感染的来源,期末可有轻度黄疸蛋白尿。

2.缓解期 发热部分或完全消退,症状缓解,持续数小时至24h。

3.中毒期 发热与症状复现,且更加重,此期毒血症消退,出现肝,肾,心血管功能损害以及出血症状,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蛋白尿少尿氮质血症的程度和病情成正比,本期突出症状为严重的出血如齿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瘀斑胃肠道,尿道子宫出血等,心脏常扩大,心搏徐缓,心音变弱,血压降低,常伴有脱水酸中毒,严重者出现谵妄昏迷尿闭顽固性呃逆,大量呕血休克等,本期持续3~4天或2周,常在第7~10天发生死亡

4.恢复期 体温下降至正常,症状和蛋白尿逐渐消失,但乏力可持续1~2周或更久,此期仍需密切观察心脏情况,个别病例可因心律不齐或心功能衰竭死亡,存活病例一般无后遗症

黄热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黄热病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披膜病毒科,病毒直径约22~38nm,呈球形,有包膜,含单股正链RNA,易被热,常用消毒剂,乙醚,去氧胆酸等灭活,但在血中能于4℃保存1个月,在50%甘油中于0℃下可存活数月,于-70℃或冷冻干燥条件下可保持活力数年。

最初分离的黄热病毒Asibi株通过组织培养弱化成17D株,用以制备减毒活疫苗,预防效果良好。

(二)发病机制

病毒侵入人体后,迅速进入局部淋巴结,并在其中不断繁殖,3~4天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继之,病毒侵入肝,脾,肾,心,骨髓,淋巴等处,数日后病毒从血中消失,而淋巴结,脾,骨髓中依然存在。

黄热病的病理损害是由于病毒聚集于不同器官和组织并在其中繁殖所致,主要受损脏器为肝,肾,心,其他组织器官亦可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

肝脏病变主要在小叶中带,肝细胞混浊肿胀,胞核变大,呈多发性微小空泡性脂肪改变,凝固性坏死及嗜酸透明变性,炎症反应轻微或缺乏,无明显组织增生,严重肝脏病变可导致深度黄疸,出血及低血糖等,肾脏病变轻重不一,自肾小管上皮浊肿至肾小管坏死,特殊染色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球囊间隙与近端肾小管腔内有蛋白质物质,远端肾小管存在透明与色素管型肾功能减退和尿毒症系因血容量减少,肾小管坏死等所引起,心肌有广泛退行性变和脂肪浸润,重症病例可有灶性出血,病变常累及窦房结和希氏束,临床可出现心率减慢,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脑部偶见水肿及小的出血灶,组织学变化以细胞变性脂肪浸润,坏死,而无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为特点,病灶呈散在性分布。

黄热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1.管理好传染源

由于我国尚未发现本病,所以黄热病的预防应加强边境检疫,对于来自疫区的人员必须m示有效的预防接种证书,以防止该病传人我国。

2.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防止本病的重点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17D黄热病减毒活疫苗。一次皮内接种0.5ml,7~9天即可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并可持续达10年以上。在进入疫区、已知或预测有黄热病疫情活动的区域,对9个月以上的儿童应常规 行预防接种。但不宜用于4个月以下的婴儿,因接种后发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几乎均为小于4个月的婴儿。

治疗:

尚无特效治疗。

1.一般治疗

黄热病的治疗应卧床休息直至完全恢复,应住在无蚊虫的屋内,尤其在病儿发热期间有病毒血症应使用蚊帐。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频繁呕吐者可禁食、给予静脉补液,注意、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对症治疗

高热时黄热病的治疗宜采用物理降温为主,禁用阿司匹林退热,因可诱发或加重出血。频繁呕吐可口服或肌注胃复安。有继发细菌感染或并发疟疾者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疟药。心肌损害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重症病例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生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即予以相应处理。

黄热病与登革热是同一种疾病

黄热病和登革热都通过伊蚊传播的黄热病科黄病毒属病毒感染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源都是患者和猴子,均在热带地区流行。都会出现病毒血症及脏器功能受损表现、有出血倾向,同样以防蚊及支持治疗为主,禁用阿司匹林。但二者的病原体不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的两种疾病。

(1)黄热病由黑热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以3~4月较多。特征为突然起病,发热,相对性缓脉头痛。潜伏期为3~6天,最长13天。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极轻型、轻型、重型和恶性型。极轻型和轻型仅靠临床难以作出诊断,因其发热、头痛、肌痛仅持续1~2天自愈,这两型病例数多,是重要的传染源。重型和恶性型黄热病,临床上可分为三期,全病程10天左右。①感染期:突发高热,可达40℃以上,可伴畏寒寒战剧烈头痛背痛、腿痛和全身衰竭、眼部充血鼻出血恶心呕吐,舌尖及舌缘鲜红,中央有苔,相对缓脉上腹不适压痛明显。随病情逐渐加重,患者烦躁不安,第3天出现黄疸,第4天出现蛋白尿。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本期持续3—4天;②中毒期:病程第4天左右,症状可出现短暂缓解,但数小时至24 小时后症状再度出现并加重,热度上升,心率减慢,心音低钝,血压降低,黄疸加深,尿蛋白量增多,频繁呕吐,上腹痛更明显。各种出血症状相继出现。如出现频繁呃逆或呕吐鲜血,黑便昏迷谵妄无尿等,均为病情转危的先兆,常于第7~9天内死亡,偶尔有爆发型病例在病程第2~3天死亡的。该期一般3~4天,少数病例可延长至2周以上;③恢复期:从病程第7、8天开始体温下降,尿蛋白逐渐消失,黄疸渐退,食欲渐渐恢复。乏力可持续l~2周。一般无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通常在第3天,90%患者可出现蛋白尿,严重病例可达到20 g/L。白细胞计数通常降低,到第五天下降到1500—2$00/pl;末期可出现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均常见,血清胆红素轻度升高。血巾分离到病毒,或是抗体滴度升高,或者尸解发现特征性的中央区肝细胞坏死均可明确诊断。

治疗手段:黄热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对症治疗。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保持大便通畅,补充维生素B、C、K类,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宜采用物理降温,可给予少量镇静剂,但阿司匹林应慎用或禁用。

预防说明:切断传播途径,灭蚊是防止黄热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一日发现病例或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患者宜就地收治,予以防蚊隔离。来自疫区的人员必须出示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明书,必要时留检观察。疫区可进行疫苗接种

黄热病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黄热病疫苗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接种黄热病疫苗后一般不会有其它反应,但极少数人可能在接种局部出现轻度红肿或者低热,一般都可以在当天内自行消退。

自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接种黄热病疫苗以来,共使用了6亿剂疫苗,发现仅有12人在接种此疫苗后罹患黄热病。有证据显示,在这些极少数“疫苗失灵”病例中,所有病人都是在接种疫苗后五年内患病的。这表明免疫力并不随时间而减退。

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主席Helen Rees博士称,“通常的指导意见是,在接种黄热病疫苗十年后必须续种。但从非常真实可靠的证据来看,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认为,相当明显的是,接种单剂黄热病疫苗实际上已很有效。这对黄热病流行国来说极为重要,它们可以重新考虑本国的疫苗接种计划。这对旅客来说也很重要。”

黄热病概况

黄热病是一种由受感染的蚊虫传播的急性病毒性出血疾病,在非洲和美洲热带地区44个国家 中流行。感染黄热病毒引致不同程度的病情,从轻度症状到出血和黄疸、甚至致命的严重疾病不等。

估计全世界每年有20万例黄热病。由于并无黄热病特效药,约有15%黄热病毒感染者病情恶化,发展成严重疾病,其中近半病人死亡。而治疗仅能缓解病人的不适感。

绝大多数报告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在非洲流行地区,随着年龄增加,人们自然获得黄热病免疫力,因此儿童感染风险最高。在过去二十年中,由于人群对疾病感染的免疫力下降、砍伐森林、城市化、人口流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世界黄热病患者人数呈增加趋势。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黄热病预防措施。99%的人在接种疫苗后30日内获得免疫保护。44个黄热病流行国中,31个位于非洲。在非洲常规免疫规划中,每剂疫苗成本约为82美分。

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是世卫组织疫苗和免疫接种领域的主要咨询小组,负责围绕全球总体政策和战略向世卫组织提供咨询意见,这些政策和战略内容从疫苗和技术、研究与开发,到免疫服务及其与其它卫生干预措施的联系。专家组不仅关注儿童疫苗和免疫,还关注所有的疫苗可预防疾病。

黄热病治疗,黄热病是怎么回事黄热病的发病原因黄热病的临床表现黄热病的鉴别

一、黄热病的发病原因一、发病原因黄热病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披膜病毒科,病毒直径约22~38nm,呈球形,有包膜,含单股正链RNA。易被热、常用消毒剂、*、去氧胆酸钠等灭活,但在血中能于4℃保存1个月,在50%甘油中于0℃下可存活数月,于-70

黄热病治疗_黄热病是怎么回事

病毒的强毒株常主要侵犯肝脏,并引起严重病变。黄热病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极轻型、轻型、重型和恶性型。重型患者只发生在约15%的病例。应及早发现黄热病的散发、早期或轻症病例,忽视或漏诊常可导致本病的爆发流行。

【黄热病】上海市报告一例输入性黄热病确诊病例一例黄热病流入上海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月18日通报,上海市报告一例境外输入性外来就诊黄热病确诊病例。3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黄热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随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标本的复核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输入性黄热病病例。

Hash:3757070bd7c1380762910da351377a99be9dde06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