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22:37:2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心脏骤停的诊断方法是什么,如何预防心脏骤停

BY:大叔18岁 2024-06-28 22:37:24 744 ℃

一、心脏骤停的诊断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引发心脏骤停猝死的常见因素之一。心室连续、迅速、均匀地发放兴奋每分钟在240次以上,称为心室扑动。假如心室发放的兴奋很迅速而没有规律,这就叫或心室颤动(室颤)。室颤的频率可在每分钟250-600次之间。

  心音及脉搏消失:是室颤的一种表现:脉搏不能触及、心音消失、压(收缩压)常在60mmHg以下或测不到等血液循环恶化的征象。

  心搏漏跳:规则的心脏跳动之外出现突然提前的心跳称为过早搏动(早搏),早搏时可无症状,也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早搏使心排血量降低,或会引起脑供血不足时引起乏力头晕胸闷,并可使原有的心绞痛心力衰竭加重。用手测搭脉搏时可发现脉搏不稳定、早跳或“漏跳”。早搏可偶尔出现,也可频发。早搏可以出现在任何的年龄段的患者。

  心脏停搏:指心肌仍有生物电活动,而无有效的机械功能,断续出现慢而极微弱且不完整的“收缩”情况,心电图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每分钟20~30次以下。此时心肌无收缩排血功能,心脏听诊时听不到心音,周围动脉扪不到搏动。

二、心脏骤停的症状

  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具有上午发生率增高的节律变化。上午发生率增高可能与病人此时体力和精神活动增加有关,心肌缺血心室纤颤血栓形成等危险性增高是上午易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可能原因。猝死发生前病人可无任何症状,甚至可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史。约半数以上的猝死病人在2周内常有胸痛心悸恐惧、渐重的疲乏无力等先兆症状。

  心脏丧失有效收缩4~15s,即出现临床体征。主要有:突然意识不清或抽搐,呼吸迅速变浅、变慢或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瞳孔散大,皮肤出现发绀,神经反射消失,有些病人在睡眠中安静死去。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PQRS波消失而出现粗细不等的室颤波形,或心电图呈缓慢畸形的QRS波,但不产生有效的心肌机械性收缩,心室停搏心电图呈直线或仅有房波。

三、心脏骤停的预防

  1.心脏骤停与心源性猝死发生后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很低,因此目前主要是对其积极预防。急救干预(现场急救)主要在于加强普及社区公众的心肺复苏训练,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加强急救体系的建设,扩大急救网络以及缩短呼叫至到达现场的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降低猝死率。

  2.加强对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的监控,遵循合理的生活方式,避免暴饮、暴食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等猝死的诱因。

  3.熟悉心脏骤停高危患者的识别,下列几种情况极易出现心脏骤停:①既往有过原发性室颤史。②冠心病患者,曾有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史。③急性心肌梗死恢复后6个月内,有室性期前收缩分级在Lown氏Ⅱ级以上,特别是伴有严重左室功能不全(EF<40%)或有明显心力衰竭者。④有Q-T间期延长及Q-T间期离散度增加,尤其是伴晕厥者。

  4.心脏骤停再发的预防  对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存活者,为预防潜在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再发,可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若无效,则新近开展的外科治疗或植入抗心动过速和抗心室颤动装置都可考虑。

四、心脏骤停的病因

  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临床资料报道冠心病猝死占全部心脏性猝死的42%~75%。一组463例发生于12h内的猝死者,尸检发现冠心病高达91%。其中约半数猝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者与冠脉和心肌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血管受累程度越重,猝死发生率越高。冠状动脉急性病变,如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急性血栓形成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通过冠脉造影、血管镜和尸检的研究认为在原来管腔内血栓形成基础上的斑块破裂和出血的急性损伤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同时也与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脏性猝死有关。最近人们注意到无症状心肌缺血最常出现于有明确冠状动脉病变者。稳定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既往有心肌梗死史者中,均可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而且发生包括心脏性猝死在内的心脏意外的危险性也增高。有认为在有冠状动脉病变者,无症状性或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对以前无心肌瘢痕或几乎无心肌瘢痕者,可能是多形性室速的可逆原因,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可能是单形性室速的触发因子。

  ②冠状动脉痉挛: 晚近Fellows等报道260例心脏停搏幸存者中4例(1.5%)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而缺少显著的、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目前已较肯定,严重的冠状动脉痉挛足以使ST段抬高,且可以是无症状性的,也可以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自发性ST段抬高与严重心律失常在变异型心绞痛病人同时出现,常提示预后不良。Miller等报道变异型心绞痛病人有上述表现者42% 猝死,如不伴发心律失常者仅6% 猝死。

心脏骤停的原因,如何预防心脏骤停

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源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心脏复苏后住院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因而,原发性心脏骤停如能立即予以复苏,成功率可达100%;而继发性心脏骤停的预后差,复苏成功率仅30%左右。

什么是心脏骤停?心脏骤停的原因有哪些?

心脏骤停常为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冠心病是导致成人心搏骤停的主要病因,约80%心脏性猝死是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而这些冠心病患者中,约75%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

心脏骤停的原因,心脏骤停的治疗注意问题

在晚期心力衰竭的患者,50%心脏骤停的患者存在缓慢性心律失常。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源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如心脏骤停发生在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场所,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Hash:37aaf12def0eab1a1239ecf910cb18c697624053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