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22:22:05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心脏骤停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心脏骤停的症状有哪些

BY:大叔18岁 2024-06-28 22:22:05 939 ℃


一、心脏骤停需要怎么处理

  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

  1.识别心脏骤停并呼救 当患者发生意识丧失时,应立即触诊大动脉有无搏动。突发意识丧失,伴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是心脏骤停的主要诊断标准。在不延缓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应设法呼叫急救医疗系统。

  2.初级心肺复苏(1)胸外按压 通过胸外按压可维持一定的液流动,配合人工呼吸可为心、脑等重要器官提供一定的含氧血流,为进一步复苏创造条件。

  (2)开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成功复苏的重要一步,可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应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患者义齿松动应取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通气的最好方法。当时间或条件不允许时,口对口呼吸不失为一种快捷有效的通气方法。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以上,确保呼吸时有胸廓起伏。每30次胸外按压连续给予2次通气,交替进行。应争取马上气管内插管,纠正低氧血症

二、心脏骤停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期和死亡期。

  1、前驱期

  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如心绞痛气急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源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有资料显示50%的心源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内曾求诊过,但其主诉常不一定与心脏有关。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气急的加重。但前驱症状仅提示有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而不能识别那些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亚群。

  2、发病期

  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源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从心脏猝死者所获得的连续心电图记录中可见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增快室性早搏的恶化升级为最常见。猝死于心室颤动者,常先有一阵持续的或非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这些以心律失常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清醒并在日常活动中,发病期(自发病到心脏骤停)短。心电图异常大多为心室颤动。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其发病期长。在临终心血管改变前常已有非心脏性疾病心电图异常以心室停搏较心室颤动多见。

  3、心脏骤停期

  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如不立即抢救,一般在数分钟内进入死亡期。罕有自发逆转者。

  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和体征如下:①心音消失;②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④呼吸断续,呈叹息 ,以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⑤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秒后;⑥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但此期尚未到生物学死亡。如予及时恰当的抢救,有复苏的可能。

  其复苏成功率取决于:①复苏开始的迟早;②心脏骤停发生的场所;③心电活动失常的类型(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电机械分离、心室停顿);④心脏骤停前病人的临床情况。如心脏骤停发生在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场所,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在医院或加强监护病房可立即进行抢救的条件下,复苏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病人在心脏骤停前的临床情况:若为急性心脏情况或暂时性代谢紊乱,则预后较佳;若为慢性心脏病晚期或严重的非心脏情况(如肾功能衰竭、肺炎败血症糖尿病癌症),则复苏的成功率并不比院外发生的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高。后者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时心电活动的类型,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最好(成功率达67%),心室颤动其次(25%),心室停顿和电机械分离的预后很差。高龄也是影响复苏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4、生物学死亡期

  心脏骤停向生物学死亡的演进,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心电活动的类型和心脏复苏的及时性。心室颤动或心室停搏,如在4~6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则预后很差。如在8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除非在低温等特殊情况下,否则几无存活。从统计资料来看,目击者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和尽早除颤,是避免生物学死亡的关键。心脏复苏后住院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缺氧脑损伤和继发于长期使用呼吸器的感染占死因的60%,低心排血量占死因的30%,而由于心律失常的复发致死者仅占10%。急性心肌梗死时并发的心脏骤停,其预后取决于为原发性抑或继发性:前者心脏骤停发生时血液动力学并无不稳定;而后者系继发于不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因而,原发性心脏骤停如能立即予以复苏,成功率可达100%;而继发性心脏骤停的预后差,复苏成功率仅30%左右。

三、心脏骤停的典型特征是什么呢

  心脏骤停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这两者也是判断心脏骤停最可靠的依据。

  心脏骤停为心脏疾病引起,80%病人由于心电功能异常,20%病人为机械收缩功能丧失,也可因循环衰竭或通气障碍引起明显的呼吸性酸中毒(心肺骤停)。不论心或肺何者先行衰竭,两者通常密切相关。心电功能异常为心脏猝死的最常见机制,VF为*前心脏猝死主要的心律(占70%)。

  VF时,心室肌整体的协同收缩能力丧失,使有效心排量立即终止,导致循环停止。虽然急性心肌梗死可引起VF而心脏骤停,但54%幸存者在随访中无提示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和酶的变化,VF亦能由下列原因引起:慢性室性心律失常加重(原发性VF),低电压触电(110~220伏2~3秒),电解质紊乱(特别是K和Ca),淡中近乎溺死引起的溶血,深低温(7mEq/L)或高血使心肌细胞膜过度极化。

  电机械分离指有心电除极而无机械收缩,其原发机制为心脏破裂,急性心包填塞,心脏整体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心腔内肿瘤血栓阻塞以及慢性心力衰竭

四、心脏骤停的患者可以吃什么

  1、多吃杏仁

  仁中含有多种能够养护心脏的物质,能够缓解心脏的压力,很好地保护心脏的作用,还能够强健我们的心脏。所以心脏不好的人可以多吃点杏仁,正常的人吃杏仁也能够帮助预防心脏病。

  2、多吃芦笋

  芦中所含的物质能够有利于心脏的健康,能够很好地帮助你消炎。所以有心脏病的人可以适当多吃点芦笋,能够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频率。正常人适当吃点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3、吃西兰花

  要想保护心脏,平时生活中就要注意补充维他命B和叶酸,而西兰花能够很好地帮助身体补充这些物质。另外还要注意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使得心脏免受不良情绪的迫害。

  4、多吃蓝莓

  心脏不好,跟平时的不良情绪是分不开的,压力、焦躁、烦心等等都会使心脏承受更多压力。所以多吃蓝莓,能够帮助我们减压,从而从这个角度进行心脏的保护。

心脏骤停的原因,如何预防心脏骤停

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源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心脏复苏后住院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因而,原发性心脏骤停如能立即予以复苏,成功率可达100%;而继发性心脏骤停的预后差,复苏成功率仅30%左右。

什么是心脏骤停?心脏骤停的原因有哪些?

心脏骤停常为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冠心病是导致成人心搏骤停的主要病因,约80%心脏性猝死是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而这些冠心病患者中,约75%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

心脏骤停的原因,心脏骤停的治疗注意问题

在晚期心力衰竭的患者,50%心脏骤停的患者存在缓慢性心律失常。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源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如心脏骤停发生在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场所,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Hash:9bb8beb844d55799458447199d51a3beec36ba73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