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18:54:1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消化道出血的检查,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BY:大叔18岁 2024-06-28 18:54:17 1679 ℃

一、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食管疾病;反流性食管炎放射性食管炎食管癌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药物性胃炎(非甾体消炎药止痛药物)、胃癌、残胃溃疡或癌、淋巴瘤肉瘤神经纤维瘤等。

  (3)胃空肠吻台术后:空肠溃疡吻合口溃疡

  (4)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癌栓。

  (5)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胆囊癌胆管癌肝癌破裂出血;胰腺癌纵隔肿瘤破人食管等。

  (6)全身性疾病胃肠道表现出血,如白血病血小板低下、手术应激性溃疡等。

  2.下消化道血的病因

  (1)直肠疾病:直肠癌、直肠类癌、邻近恶性肿瘤侵人直肠等。

  (2)结肠疾病:结肠癌息肉等。

  (3)小肠疾病:小肠肿瘤、胃肠息肉病等。

  发病机制:

  1.消化道感染或局部组织血管损伤

  为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如食管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肠道感染、结肠息肉、先天胃肠道畸形、痔疮肛裂

  2.血液病中的出血、凝血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二、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1,呕血黑便便血呕血、黑便和便血是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上消化道急性大量出血多表现为呕血。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潴留,因经胃酸作用变成酸性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如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多,呕血的颜色呈鲜红色。少量出血则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黑便或柏油样便是血红蛋白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常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部位病变的出血速度过快时,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粪便颜色会变成紫红色。右半结肠出血时,粪便颜色为黯红色;左半结肠及直肠出血时。粪便颜色为鲜红色。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因失血量过大、出血速度过快、出血不止可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临床上可出现头晕乏力心悸恶心口渴出冷汗黑朦晕厥;皮肤灰白、湿冷;按甲床呈现苍白,且经久不能恢复;静脉充盈差,体表静脉瘪陷;脉搏细弱、四肢湿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同时,可进一步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反应迟钝意识模糊。老年人器官功能低下,加之常有慢性疾病,即使出血量不大,也可引发多器官衰竭,导致死亡

三、消化道出血的检查

  一、化验检查: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重点化验应包括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大便呕吐物的匿血试验(有条件可作放射性核素或免疫学匿血测定法),肝功能及血肌酐尿素氮等。有条件应测血细胞压积。

  二、特殊检查方法:

  (1)内镜检查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纤维胃镜检查安全可靠,是当前首选的诊断方法,其诊断价值比X线钡剂检查为高,阳性率一般达80%~90%以上。对一些X线钡剂检查不易发现的贲门粘膜撕裂症、糜烂性胃炎、浅溃疡,内镜可迅速作出诊断。X线检查所发现的病灶(尤其存在两个病灶时),难以辨别该病灶是否为出血原因。而胃镜直接观察,即能确定,并可根据病灶情况作相应的止血治疗。做纤维胃镜检查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胃镜检查的最好时机是在出血后24~48h内进行。如若延误时间,一些浅表性粘腹损害部分或全部修复,从而使诊断的阳性率大大下降。国内报道一组904例上消化道出血、24h内做胃镜找到出血灶者占77%,48h则降至57.6%,72h降至38.2%。因此,必须不失时机地抓紧检查。

  2.处于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应首先补充血容量,待血压有所平稳后做胃镜较为安全。

  3.事先一般不必洗胃准备,但若出血过多,估计血块会影响观察时,可用冰洗胃后进行检查。

四、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观察神色和肢体皮肤是冷湿还是温暖;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与每小时尿量,保持静脉通路并测定中心静脉压;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引起窒息。大量出血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适当进流质。多数患者在出血后常有发热,一般无需使用抗生素

  2.补充血容量

  当血红蛋白低于9g/dl,收缩血压低于12kPa(90mmHg)时,应立即输入足够量的全血。对肝硬化伴静脉高压的患者,要提防因输血而增加门静脉压力,激发再出血的可能性。要避免输血、输液量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或诱发再次出血。

  3.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止血处理

  (1)胃内降温:通过胃管以10~14℃冰水反复灌洗胃腔而使胃降温,从而可使其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并可使胃分泌和消化受到抑制,使出血部位纤维蛋白溶解酶活力减弱,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2)口服止血剂;消化性溃疡的出血是黏膜病变出血,采用血管收缩剂,如去甲肾上腺素8mg加于冰水150ml分次口服,可使出血的小动脉强烈收缩而止血。此法不主张在老年人中使用。

  (3)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H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眯胍)因抑制胃酸,有提高胃内pH值的作用,从而减少H+反弥散,促进止血,对应激性溃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的防治有良好作用。近年来作用于质子泵的制酸剂奥美拉唑是一种H一,K+-ATP酶的阻滞剂,大量出血时可静脉注射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消化道出血的检查,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发病机制:1.消化道感染或局部组织血管损伤为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如食管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肠道感染、结肠息肉、先天胃肠道畸形、痔疮、肛裂。少量出血则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下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一、下消化道出血是什么样的下消化道出血是什么样的,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临床表现。1、便血:在患者的大便中可以突然出现鲜红色、果酱样或咖啡色样便;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时是鲜红色血便。2、循环衰竭表现:如果下消化道大量出血,会导致人体出现心慌、头晕、出汗、休克、虚脱。能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发疾病种类是比较多的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消化道出血的饮食禁忌

一、消化道出血有什么症状呢1、贫血、晕厥:出血量400ml以内可无症状,出血量中等可引起贫血或进行性贫血、头晕软弱无力,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及血压偏低等。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30-50%(约1500-2500ml)即可产生休克,

Hash:ccb920550356aed189244f695235f722b965756c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