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3:13:49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常见症状,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什么

BY:大叔18岁 2024-07-01 03:13:49 1898 ℃

一、消化道出血有哪些常见症状

  一般状况

  失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隐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因为呕血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

  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9.33~10.67kPa(70~80mmHg),脉压小。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40%),收缩压可降至6.67~9.33kPa(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

  有时,一些有严重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胃肠道内的血液尚未排出体外,仅表现为休克,此时应注意排除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过敏性休克,以及非消化道的内出血(宫外孕主动脉瘤破裂)。若发现肠鸣音活跃,肛检有血便,则提示为消化道出血。

  四、血象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的程度。但在急性失血的初期,由于血浓缩及血液重新分布等代偿机制,上述数值可以暂时无变化。一般需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即3~4h后才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平均在出血后32h,血红蛋白可被稀释到最大程度。如果病人出血前无贫血,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下降至7g以下,表示出血量大,在1200ml以上。大出血后2~5h,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但通常不超过15×109/L。然而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计数可以不增加。

  五、尿素

  上消化道大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增高,1~2天达高峰,3~4天内降至正常。如再次出血,尿素氮可再次增高。尿素氮增高是由于大量血液进入小肠,含氮产物被吸收。而血容量减少导致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则不仅尿素氮增高,肌酐亦可同时增高。如果肌酐在133μmol/L(1.5mg%)以下,而尿素氮>14.28mmol/L(40mg%),则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在1000ml以上。

  六、判断是否继续出血

  临床上不能单凭血红蛋白在下降或大便柏油样来判断出血是否继续。因为一次出血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有一定过程,而出血1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1~3天,大便隐血可达1周,出血2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4~5天,大便隐血达2周。有下列表现,应认为有继续出血。

  1.反覆呕血、黑粪次数及量增多,或排出暗红以致鲜红色血便。

  2.胃管抽出物有较多新鲜血。

  3.在24h内经积极输液、输血仍不能稳定血压和脉搏,一般状况未见改善;或经过迅速输液、输血后,中心静脉压仍在下降。

  4.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网织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二、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什么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食管疾病 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溃疡、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器械检查或异物引起损伤、放射性损伤、强酸和强碱引起化学性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 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包括药物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残胃炎、残胃溃疡或癌。还有淋巴瘤平滑肌瘤息肉肉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膈疝胃扭转憩室炎、钩虫病等。

  3.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溃疡吻合口溃疡

  4.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线破裂出血、门脉高压胃病硬化门静脉炎或血栓形成的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Budd-Chiari综合征)。

  5.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病、肝癌肝脓肿或肝血管病变破裂。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脓肿胰腺炎胰腺癌等。

  (3)胸或腹主动脉瘤破入消化道。

  (4)纵隔肿瘤脓肿破入食管。

  6.全身性疾病在胃肠道表现出血

  (1)血液病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贫血血友病等。

  (2)尿毒症

  (3)结缔组织病血管炎

  (4)应激性溃疡:严重感染、手术创伤、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及某些疾病引起的应激状态,如脑血管意外,肺源性心脏病、重症心力衰竭等。

  (5)急性感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二)下消化道出血病因

  1.肛管疾病 痔、肛裂肛瘘

  2.直肠疾病 直肠的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结核性直肠炎直肠肿瘤、直肠类癌、邻近恶性肿瘤脓肿侵入直肠。

  3.结肠疾病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憩室、息肉、癌肿和血管畸形

  4.小肠疾病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结核、克隆病、空肠憩室炎或溃疡肠套叠小肠肿瘤、胃肠息肉病、小肠血管瘤血管畸形

三、消化道出血患者应怎么进食

  饮食控制,在消化道溃疡病出血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

  病人因没有很好地注意饮食调理,使消化道再次出血、病情加重者屡见不鲜。因此,采取分步进食对治疗是大有裨益的。

  消化道溃疡出血较多,且伴有恶心呕吐者,应禁食,靠输液维持营养供给。

  出血不多且不伴有恶心呕吐症状,病人一般状态较好,可以喝牛奶藕粉等,每天6次,每次量200毫升,一般持续3天左右。消化道出血已停止1周,可进食牛奶,添加蛋糕面包、软烂的面条等。病情稳定,停止出血达半个月,可进食牛奶、稀粥、面条豆腐等少渣、半流质无刺激性食物。

  消化道出血已停止,病人身体逐渐恢复,可进食稀粥、面包、菜末、鱼丸肉末等食物,逐渐恢复到普通饮食,注意应营养丰富、质软易消化、无刺激性,切忌吃得过饱。需强调指出的是,消化道出血病人的饮食应适当控制温度与进食量,防止温度过热。病人在病情趋向稳定后,尤其是中青年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易感饥饿,进食心切,此时应告诫病人贸然进食加量,易造成不良后果。进食循序渐进,才有利于疾病的转归。

四、出现了消化道出血如何急救

  1、当发生呕吐鲜血或排黑便时,病人的紧张情绪会加重出血。正确做法是安静卧床,病人或家人应把情况告诉邻居或单位同事,并有人陪同一起就诊,防止出现意外。

  2、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可先平卧,头低肢高,在脚部垫枕头,与床面成30度,以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到心脏,保证大脑血供。呕血时,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同时注意保暖。对已发生休克者,应及时清除口腔内积血。同时与急救人员联系。

  3、如病人情绪烦躁,可让其口服安定类药片,减轻应激反应,有利于出血自止。也可缓慢间断饮用5摄氏度左右冷饮或冰,每次100至200毫升。

  4、出血发生后停止进食,以免加重食道静脉破裂,也不可服稀酸、食或其他助消化药,以免使溃疡加深,出血难止,更不可腹部热敷,以免胃肠充血,加重出血。

  5、往医院转送病人时,无论用急救车还是出租车,都应让病人平卧,防止颠簸,以免加重休克。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消化道出血的检查,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发病机制:1.消化道感染或局部组织血管损伤为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如食管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肠道感染、结肠息肉、先天胃肠道畸形、痔疮、肛裂。少量出血则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下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一、下消化道出血是什么样的下消化道出血是什么样的,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临床表现。1、便血:在患者的大便中可以突然出现鲜红色、果酱样或咖啡色样便;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时是鲜红色血便。2、循环衰竭表现:如果下消化道大量出血,会导致人体出现心慌、头晕、出汗、休克、虚脱。能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发疾病种类是比较多的

上消化道出血自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一、上消化道出血如何自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上消化道出血这种消化道疾病,这种疾病是非常折磨人的,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休克昏迷,危及生命。因此大家及时诊断出自己得了上消化道出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样可以抓住黄金治疗时机,接下来我们就让消化道疾病专家

Hash:fa55ef3b98bfd4fdff0e1a99b54df9a42c53da94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