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6 23:41:2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_你应该知道的三大常识

BY:大叔18岁 2024-08-16 23:41:27 906 ℃

一、中药什么时候喝好

  一般来说,上午9点和下午3点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此时服用中药最佳。

  治疗虚症和肠胃病,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而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则通常在饭后30分钟服用为佳,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的产生。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应饭后服用。

  而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其中,通便药物如大黄火麻仁等,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间服用;驱虫药也应在早上空腹服用,而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

  另外,“趁热喝”是大部分人喝汤药的习惯。其实,喝汤药不一定要“趁热”。

  中药应该温服

  中医认为,一般中药应该温服,即在常温下放至30°-37°再喝。丸、散一类中成药用温送服。

  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才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药后吃点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止吐、解毒清热的药,则应该“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在实际用药时,医生会根据就诊者的身体变化随证调整用药,用药的方子不会局限于某一类药。再加上患者长期服药,“是药三分毒”,难免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所以我们建议需要长期喝中药汤剂的人,应该在饭后30—60分钟内服药,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现代中医学认为,原则上,服药应该避开进食的时间,从饭前半小时到饭后1个小时都不要服中药,以防食物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

二、中药服用时间细分

  空腹服

  空腹服的中药多用于实证疾病,特别是积滞瘀血、水湿等病证。从部位上说,它适宜于治疗人体心腹以下的疾病(如胃、肝、肾等)。而具体的服药时间包括:天未明时服(如鸡鸣散);平旦(清晨天刚明)时服(如十汤);饭前服(如三大承气汤)等。一般,饭前空腹服药,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

  空腹服的中药多用于实证疾病

  饭后服

  适用于人体胸膈以上的疾病,饭后服药能使药性上行。传统认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等五官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后服药。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此外,健胃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甘露消毒丹等),宜饭后服用,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物,也宜在饭后服用,以避免毒性药物吸收太快而发生不良反应

  顿服

  所谓“顿服”是“指一次较快地将药物服完”。通常指病情较急者,煎好后立即服下,取急病急治之意。像治急症吐衄的泻心汤、治肠大黄丹皮汤等属于此类。一般的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亦采用顿服法。

  睡前服

  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可在此时服用,睡前服药能使药效及时发挥作用。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入夜是脏腑功能最低的时候,如在此时服用滋阴进补药,就如雪中送炭,效力倍增。

三、怎么熬中药。

  工具原料

  陶罐或者砂锅。包好的中药,搅拌棒,药淋子,筷子

  砂锅熬中药是最理想的

  步骤方法

  1、砂锅熬中药是最理想的。先把药放在砂锅里面,根据药的多少加水,加的水必须漫过中药(千万不要加少了,否则熬中药容易靠干)。大*20分钟左右。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这样泡的均匀一些。

  天热时可以加凉水泡,天冷时用凉水要延长浸泡时间,或者可用温水,这样效果更好。

  2、中药泡好后,放在煤气炉子,或者蜂窝炉子上面开始熬制。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

  看着表,到时间后,如果药汤还是很多,可以再继续熬一会。切记千万不能把中药熬干了,那只能倒掉。熬中药必须有人在旁边守着才行。熬完后,可用一根筷子放在砂锅沿上挡住药渣,再用药淋子过滤,这样效果更好。

  3、第二遍熬制时,可以加温水,加的水应是第一次的一半。也是熬20分钟左右,熬完看看药汤多不多,如果不多就可以直接倒出来。若药汤较多,可以再多熬一会儿。

  4、有时间的话可以熬第三遍,加的水是第二遍的水的一半。但是一般情况下,熬两遍就可以了,第三遍的药力很低了,但可以熬完用药汤泡脚

  5、在倒中药时,一定要小心烫手。盛中药的器具最好是陶瓷的或不锈钢的,这样中药不易与器具发生化学反应。

  6、中药在熬得过程中如果熬干了,一定不要再加水,必须倒掉,因为熬干的中药毒性相当大。这一点很重要,熬中药时一定记好时间,应该有人专门在旁边看着。

  7、中药很苦,喝完后可以吃块冰糖。但熬制中药过程中不要加糖,那样很影响药效。最好憋着一口气喝完,这样感觉就不那么苦了。

四、喝中药有禁忌

 一、辛辣类

  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痈患者等。

  此类食物包括、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如辣椒属热性,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等热象者食用,必然会加重“上火”症状,从而抵消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的功效,故热证病人就诊中医不可同食辣椒。

  二、鱼腥类

  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

  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最易引起过敏。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

  脾胃病者不宜多食带鱼

  三、发物类

  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亦有异。此类食物有蘑菇、香蕈、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

  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患者当禁吃公鸡肉猪头肉;疔、疖、疮、痈等皮肤疾患者,当禁吃香蕈、蘑菇、笋、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否则会加速红肿、生脓。

  有肠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会产生较多的酸,对胃肠有刺激。鉴此,“发”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有促进疾病恶化之意。

  四、生冷类

  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 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如白萝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气之功效,若体质虚寒及胃肠病患者食之,岂不寒上加寒,胃肠功能更差。

  另外,在同时服用人参和其它滋补药时,由于药性相恶,可降低或消除补药之效力,故萝卜人参不宜同服。

中药养生常识,吃中药常见的一些禁忌

吃中药时有哪些禁忌食物?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忌浓茶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如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或痈疡疮毒等热性病治疗期间,须忌食辛辣。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

常用中医药材的知识与常识

在中药药材中,可供做养生药膳和食疗的达到500种之多,约为全部中药材的1/10。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根据每味中药不同的“气”和“味”,对不同身体状况和体质者对症下药。防止盲目用药、盲目进补,以免有损健康。中医药学,是我们祖国五千年文化精髓的一部分。

中药常识,中药是如何命名的

中药有很多的种类,不同的中药有着不同的称呼,有着不同的功效。那么中药名是如何得来的呢?是如何为中药起名的呢?中药名的由来也是有章可循的,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药名的由来!中药名的6种由来以形态命名:如牛膝,因其茎节粗而膨出,状似牛的膝关

Hash:c325d520590bc48dd65c7bf26d40eba9c2c90b87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