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6 09:32:3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家庭教育,父母能不能打孩子

BY:大叔18岁 2024-06-26 09:32:36 686 ℃

家庭教育是学龄前宝宝教育最重要的部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其中承担了主要的责任。到底怎么做才能培养出一个好宝宝哪,这里把平时看到听到的一些方法拿出来和大家讨论一下。

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

该打,但要打得讲究打得有技巧。而且不能常用,打一次就要让他记住,起惩戒性作用,以后只要说要打他他就不敢才有用,如果总是打孩子皮了就起反作用了。

那么打需要讲究什么呢?家长打孩子时不能在愤怒情绪的时候打,因为愤怒的时候家长很容易失去理智,可能产生不可预计的结果。打的时候需要心平气和告诉孩子,是什么原因打他,而不是因为父母生气才打你,这才是打的主要目的。而打的技巧就是打得疼就行,不能打太过,也不能打太多。

家庭教育父母能不能打孩子

不打派主张:打孩子会造成不良影响

关于体罚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简要概括,有如下几点:

1、影响亲子感情

·打孩子会导致孩子恨父母;

·使亲子感情疏远,孩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尤其是做错了事后,都不敢跟父母讲。

2、养成暴力倾向

孩子的模仿性是很强的,一个常被父母打骂的小孩,容易从父母的打骂行为中,学得暴力和攻击的手段。

3、伤害自尊心

孩子虽小,但有自尊心。大人打他,是对他所做的事情以及他整个人的否定,尤其是在同伴或外人面前挨打时,他会觉得很没面子。

4、造成懦弱、自卑性格

孩子做事时,因为害怕可能会遭到父母的惩罚,所以会思前想后、畏首畏脚;在他人面前时,也会因为害怕做错了会招致父母的责备,不敢流露自己的真性情。

5、导致拘束、紧张情绪

孩子在父母面前放不开,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6、学会撒谎

因为害怕挨打,很多孩子想方设法掩盖自己的过失,费尽心思为自己的过失寻找理由,于是就有可能学会撒谎。

7、让孩子失去内疚感

孩子犯错后,如果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父母却没有惩罚他,他心中会有一种强烈的内疚感。但是,如果父母打了他,反而会使孩子觉得一报还一报,挨完打便两清了,心理也平衡了,于是失去内疚感。这种情形,在年龄稍大一点的儿童身上经常发生。因此,对一个比较自觉的孩子,犯错后,激发他内心的道德自觉,要比外在力量的制服更好些。

主打派主张:“打”也有积极意义

作为一种手段,尽管打孩子看起来很不人道,但也许它本身无所谓好坏。一种看似野蛮的方式,完全可能是出自善良的意图,也可以实现很多高尚的目的。

1、让孩子迅速学会远离危险物,避免肉体的伤害。

当孩子没有学会避免伤害,不能理解大人所讲的话,对某些做不得的事情没有记性,父母又没有时间每时每刻陪在他身边的时候,就可以打孩子。这种惩戒方式,可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避免他被烫伤以及受到其他肉体的伤害。

2、避免放纵孩子做坏事。

孩子做坏事时,是为了得到一种冒险、刺激的精神体验。如果这时不打他,那么他做坏事时带来的这种体验就会成为唯一的体验。一旦这种“愉快体验”成为做坏事后的唯一体验,或者因为父母的批评不够,以至于这种愉快的体验盖过了痛苦的体验,孩子就会把做坏事当成内心十分向往的事情,脑海中对于“不能干坏事”就不会有深刻的印象。于是乎,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也不会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更不会痛改前非。

3、克服孩子自我中心的倾向,纠正任性。

现在,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及爷爷奶奶往往对孩子百依百顺,真的是“要雨得雨,要风得风”。一旦孩子做错了事情,大人想到的往往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怪罪他人或环境;即使知道孩子错了,也会袒护他,认为这是一个“可爱的”错误,不舍得让孩子暂时痛苦一下,不懂得“长痛不如短痛”的道理,不会通过有效方法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犯错后,对他进行体罚,可以让他明白很多没有道理的事情是不能做的,自己提出无理要求不但父母不会帮自己做,而且自己也不能做,一旦做了,就可能面临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又必须由自己来承担,无论是谁,都救不了自己。“惯子如杀子”,这句中国古训,值得当今的年轻父母仔细品味。

4、学会如何克服挫折,改正自身错误。

打孩子可以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让他有一次面对错误的经历。恐怕每个人一辈子或多或少都要受到惩罚。孩子在家中学会了正确对待父母的体罚,那么他在今后遭到惩罚,甚至受到一些不公正待遇,受了委屈之后,能够采取正确的态度与方法来面对。不要像现在的有些被宠惯了的宝贝一样,稍有不顺,就认为世界末日到了,就学着电视里的样子割腕跳楼、自寻短见。

5、让孩子从小树立起正义的观念。

在孩子做了严重的错事后遭受体罚,可以让孩子知道正义是不可改变的,犯了错误就应当承担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只有做好事,才会得到积极的奖励。在孩子做坏事后打他,可以让他切身感受到,一种不良后果肯定随着自己做的坏事而来,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一种碰运气的犯规赌博心理。如果不打,其他惩罚措施很难保证一定会对他产生威慑力,他会想,反正你不能把我怎么着,只不过吓唬我而已。一旦不良的诱惑再次出现,一旦孩子的“自律之窗”没有关紧,下次极有可能重蹈覆辙。

孩子夜间磨牙能吃打虫药吗

磨牙并不一定就是有虫哦。常见原因有:胃肠道消化不好、晚上进食太多、白天玩的太兴奋精神过度紧张内分泌紊乱、营养不均衡等,比如缺就会倒致磨牙。所以孩子夜间磨牙不一定要吃打虫药。

磨牙是什么原因

1、肠道寄生虫病

蛔虫产生的毒素刺激神经,使神经兴奋,导致磨牙。蛲虫也会分泌毒素,并引起肛门瘙痒,影响小孩睡眠并发出磨牙声音。

解决方法:有肠寄生虫病,就需及早驱虫。

2、精神过度紧张

在晚间看惊险的打斗电视、入睡前玩耍过度,精神紧张会引起磨牙。如果因某件事长期受到爸妈的责骂,引起压抑、不安和焦虑,也会引起夜间磨牙。

解决方法:给小孩布置舒适和谐的家庭环境,晚间少看电视,避免过度兴奋。

3、消化功能紊乱

孩子晚间吃太饱,入睡时肠道内积累了不少食物,胃肠道负担过重,导致睡觉时不自主磨牙。

解决方法:饮食宜荤素搭配,改去挑食的坏习惯,晚餐要清淡,不要过量。

4、营养不均衡

挑食的孩子,特别是不爱吃蔬菜,形成营养不均衡,导致钙、、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引起晚间面部咀嚼肌的不由自主收缩,牙齿便来回磨牙。

解决方法:小孩吃饭应定时定量,寒温适宜。磨牙期间应让小孩少食或尽量避免油腻、煎炸及辛辣食品。尽量均衡摄入,让小孩吸收各种食物中的营养,起到少生病,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5、牙齿生长发育不良

牙齿替换期间,如果孩子患了佝偻病营养不良、先天性个别牙齿缺失等,使牙齿发育不良,上下牙接触时会发生咬合面不平,也是夜间磨牙的原因

解决方法:要请口腔科医生仔细检查有无牙咬合不良,如果有,需磨去牙齿的高点,并配制牙垫,晚上戴后会减少磨牙。

给孩子排痰的技巧

其实大人认为孩子有痰排不出来,其实是两方面原因,第一方面原因,真的是呼吸道的分泌物,排不出来,还存在呼吸道内,可能我们会听到老有“呼噜呼噜呼噜”这样的声音,这时候呢,还是我们首先,要把呼吸道分泌物变稀,这样的话通过“拍背”这样的方式来帮他排,那我们可以把浴室里的蒸汽放了以后,让孩子呆15分钟,孩子吸了很多的蒸汽,分泌物就变湿、变稀,这样的话,我们就通过拍背促进他咳嗽

但是呢,第二种的认为排不出来,实际是孩子没有吐出来,实际已经排出了呼吸道,多半被咽下去了。所以,家长一定要分辨,不要觉得孩子没吐出来,就叫没排出来,一定要观察、或听肺部的这种痰声是否还在,有些孩子经过哭闹,吐了一大口所谓的奶,实际带出了很多什么呀,分泌物。

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排痰,唯独不像我们大人吐出来,所以呢家长不要紧张,我们可以通过湿化呼吸道、拍背,很多时候他会排到呼吸道以外,但是咽到了消化道内,只要能够排出呼吸道,就算痰排出来了,不一定像我们正常成人会吐出来,所以家长掌握这样的分寸, 不要过于忧虑了。

拍痰的技巧!爸妈都应该学学

★ 姿势:

宝宝最好是头低脚高的姿势,爸妈可以让宝宝趴在你的大腿上,也可以让他俯卧在床上,用小枕头垫高下半身。

★ 手法:

手要五指并拢,弯曲呈中空杯状,拍宝宝左右两侧的肺部(上背部),不要拍脊柱和腰部以下的部位。

爸妈可以把耳朵贴在宝宝的背部,听他的呼吸声,呼噜呼噜声就是宝宝痰的位置。

★ 顺序:

从下往上,从两侧到中间。

★ 力度:

拍背时,要有一定力度,应发出“啪、啪、啪”的响声(空心音,而不是实质音),如果轻描淡写地拍,是很难起到效果的,但也不能过重。只要手法正确,宝宝是不会痛的。

★ 时间:

最好在宝宝喝奶2小时后,以免引起宝宝吐奶

爸妈按照上面的方法,在宝宝上背部左右两边各拍5分钟左右,就可以帮助宝宝排痰,一天可以拍3-5次。拍痰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变化,如果孩子出现气喘或者任何不适,要停止拍痰,并把孩子口鼻的分泌物擦干净。


如何判断孩子缺乏维生素

各种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功能都各有不同,引起身体的某一部分产生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此种原来来判断孩子缺乏何种维生素。

维生素A缺乏的话容易导致孩子皮肤变得干涩、粗糙、浑身起小疙瘩,形同鸡皮;发质也不好,头发干枯、稀疏、缺乏光泽;眼睛结膜和角膜也会发生病变,引发夜盲症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失明

维生素B2缺乏的话皮肤会变得特别敏感,一经阳光暴晒便产生斑疹,脸皮增厚、粗糙,医生称为糙皮病。同时,舌炎腹泻头痛失眠等症状也会相继表现出来。

缺乏维生素B9的孩子面色苍黄、头发干黄,少动懒言,皮肤有出点。另外,维生素B9还是造血的重要原料之一,摄入不足还会引起贫血

维生素K是体内的一种凝血成分,其量不足可导致全身各处出血。很多小孩在与外物碰撞时容易发乌或起青色,这也是缺乏维生素K导致的。

家庭教育不应该“打”孩子来进行教育

家庭教育不应该“打”孩子来进行教育,为什么新闻打孩子进行教育的事情层出不穷呢?家庭教育父母应该注意的事情刘老师班里有两个特别的孩子,他们共同的特性是记不住教训,属于记吃不记打类型。以后形成恶性循环,他打人,家长就打他。再多给孩子几次机会,孩子就会记住,而妈妈往往等不及孩子自己建立提醒机制,就开始批评、打骂孩子了。如果父母恨铁不成钢,经常训斥打骂孩子,孩子就会觉得委屈、不平,他压抑的情绪就会选择一种方式宣泄出来。有的孩子会打人,有的孩子会想老人而哭泣,等等。

家庭教育打孩子要慎重考虑

家庭教育中要引领的是科学有效的方法,体罚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教育方法是要酌情而为的。父亲在厨房里的一个钩子上挂了一条皮带,它随时提醒我们要规规矩矩,不然我们就得趴在他膝上挨揍。当然,我们都很怕这条皮带。有一天,父亲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条皮带了,最后,我们发现它被扔进了垃圾桶。家长打孩子要慎重原来,我

家庭教育 父母能不能打孩子

如今,信奉“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理念的人应该不在少数,持这种观念的人肯定会反对打孩子,甚至认为打孩子是愚蠢的,是父母自己无能,是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的一种表现。的确,在以下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打孩子的。

Hash:8d6306e467fa537481041502186f6d49d250f5e0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