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0:30:0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土茯苓过敏的症状

BY:大叔18岁 2024-07-01 00:30:07 46 ℃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疾病症状围绕在我们的身边,使我们感到心神不宁,头疼不已。这些疾病严重的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危害。对于这些问题,有些中草药植物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有的会造成某些病症,那么土茯苓过敏症状?

茯苓过敏的症状

肾阴亏者慎服。土茯苓中药后致过敏,周身皮肤瘙痒,并起散在性大小红斑丘疹。原方去土茯苓后不发生过敏症状,如再加土茯苓则过敏症状又出现。

抗癌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土茯苓有治疗恶疮肿作用,各家中医肿瘤学家把土茯苓列为治疗膀胱肿瘤的常用药物。但土茯苓单方对BBN(致癌剂)膀胱肿瘤的发生无明显抑制作用,而且发生了较多的鳞状细胞型肿瘤。

抗心抗心肌缺血作用

以赤土茯苓甙500mgkg,250mgkg,125mgkg,62.5mgkg给小鼠灌胃,可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期,即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肌酸酸激酶(CPK)浓度升高,心肌超微结构广泛而严重损伤时呈剂量依赖性地保护缺血心肌SOD,Se-GSH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CPK释放;以赤土茯苓甙125mgkg灌胃及10mgkg腹腔注射均明显减轻小鼠缺血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提示赤土茯苓甙具有抗异丙肾上腺素介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受体阻滞作用

赤土茯苓酸乙酯提取物能预防静注肾上腺素引起的兔心律夫常,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对离体大鼠心脏的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使异丙肾上腺素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而对氯化量-效曲线无影响,其作用形式与普萘洛尔相似,提示赤土茯苓醋酸乙酯提取物可能有B-受体阻滞样作用。这一实验结果为临床应用土茯苓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

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赤土茯苓提取物(主含甾体皂甙成分)能在不影响血清胆固醇浓度的情况下,显著降低实验性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土茯苓甘淡无毒,适于长期服用,这个实验结果提示其可能成为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药。

细胞免疫抑制作用

土茯苓提取物在抗原致敏后及攻击后给药均明显地抑制2,4,6一三硝基氯苯所致的小鼠接触性皮炎和绵羊红细胞所致的足反应,其中攻击后给药时作用较强;土茯苓水提取物还明显地抑制了二甲苯所致的耳壳及蛋清所致的小鼠足炎症反应,土茯苓作用特点为选择性地抑制致敏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以后的炎症过程,即选择性地抑制细胞免疫反应,而不抑制体液免疫反应,这一特点对于临床治疗细胞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利尿作用

从土茯苓中提取分离得到的落新妇甙能明显增加大白鼠的排尿总量,且有剂量-反应关系,给药后能增加尿Na+排出量,但对尿K+排出没有明显改变。

镇痛作用

静脉注射1mgkg~4mgkg落新妇甙能明显抑制小白鼠冰醋酸扭体反应次数;注射2.5mgkg~10mgkg落新妇甙能延长小鼠热板引起的痛反应潜伏期,表明落新妇甙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保护实验性肝损伤作用

土茯苓水煎剂对TAA中毒所致的大鼠实验性肝损伤具保护作用;而醇提物则作用不明显。提示土茯苓的保肝作用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亲水性。

棉酚解毒作用

土茯苓煎剂、稀醇提取物和粗黄酮制剂可缓解棉酚中毒所致的肝脏病理损伤,拮抗小鼠急性和亚急性棉酚中毒。同时土茯苓稀醇提取物在拮抗棉酚毒性的同时不影响棉酚对雄性大鼠的抑精作用。

看了上述对于土茯苓过敏症状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关于土茯苓过敏症状,只有肝肾阴亏者要谨慎使用防止这类症状的产生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所以我们要好好了解到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尽量把对自身的伤害降到最低。

土茯苓的服用禁忌有哪些

土茯苓的副作用 肝肾阴亏者慎服。土茯苓的中药后致过敏,周身皮肤瘙痒,并起散在性大小红斑丘疹。原方去土茯苓后不发生过敏症状,如再加土茯苓则过敏症状又出现。

①《万氏家抄方》:“不犯器。”②《纲目》:“服时忌茶。”③《本草从新》:“肝肾阴亏者勿服。”

土茯苓的治病偏方分享:1、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滇南本草》)

2、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将药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3、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4、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土茯苓一 ,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风气痛及风毒疮癣:土茯苓(不犯铁器)八两。石臼内捣为细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药造成醇酒用,酒与糟俱可食。(《万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6、治大毒疮红肿,未成即滥:土茯苓,为细末,好醋调敷。(《滇南本草》)

7、治瘰疬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忌铁器、发物。(《积德堂经验方》)

8、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两。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9、治妇人红崩、白带:土茯苓,水煨,引用红沙糖治红崩,白沙糖治白带。(《滇南本草》)

10、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子大,烦躁爱哭,啼哭无声,不想吃东西,大便失调,皮肤粗糙:土茯苓三钱,野棉花根三钱。研细末,加猪肝二两与水炖服,或米汤冲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土茯苓的作用与功效 土茯苓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它与金银花,萆薢,黄芪相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结语:土茯苓是中医常用的药材之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把它作为食材,进行一些处理做成美食,不过完全这些禁忌后,我们就要慎用了。

土茯苓的生理特性

攀缘灌木,根茎块根状,有明显缩节,着生多数须根。茎光滑。单叶互生;革质,披针形至椭圆状极针形,长6~500px,宽1.2~125px,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下面常被白粉,基出脉3~5条;叶柄长1~50px,略呈翅状,近基部具开展的叶鞘,叶鞘先端常变成2条卷须。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花序梗极短;小花梗纤细,基部有多数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花小,白色,直径约4mm;花被裂片6,2轮;雄花的雄蕊6,花丝较花药短,退化雌蕊缺;雌花的退化雄蕊线形,子房上位,3室,柱头3歧,稍反曲。浆果球形,直径6~8mm,熟时紫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

土茯苓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汇编》:“病杨梅毒疮,药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延绵岁月,竟致废笃。惟锉土萆薢三两,或加皂甙、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服,不数剂多瘥。盖此疾始由毒气干于阳明而发,加以轻粉燥烈,久而水衰,肝挟相火,来凌脾土,土属湿,主肌肉湿热郁蓄于肌腠,故发为痈肿,甚则拘挛,《内经》所谓湿气害人皮肉筋骨是也。土萆薢甘淡而平,能去脾湿,湿去则营卫从而筋脉柔,肌肉实而拘挛痈漏愈矣。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湿未郁也。此药长于去湿,不能去热,病久则热衰气耗而湿郁为多故也。”

2、《本草纲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按《中山经》云,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土茯苓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1]

3、《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4、《本草拾遗》:“草禹余粮,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不饥……调中止泄。”

5、《本草图经》:“敷疮毒。”

6、《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7、《本草纲目》:“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1]

8、《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

9、《本草再新》:“祛湿热,利筋骨。”

10、《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风湿性关节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

土茯苓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善治湿热疮毒。阴痒妇女常见的多发病,症见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亦称“阴门瘙痒”。因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外阴失养而致阴痒,属虚证;因肝经湿热下注,带下浸渍阴部,或湿热生虫,虫蚀阴中以致阴痒,为实证。临床上以后者多见。余常用燥湿止痒汤治之,多获立竿见影之效

方用:土茯苓30克、槟榔10克,苦参忍冬藤车前草地肤子当归白芍黄柏苍术白鲜皮、土槿皮、川椒、百部各15克,甘草10克。每日1剂,外洗阴部,或坐浴,早晚各1次,每次15~30分钟,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一般连用5剂,阴痒即可消除。

方中重用土茯苓,因其解毒利湿,善治疮毒也;用忍冬藤、车前草地肤子、白芍清热利湿,用当归苦参黄柏苍术清热燥湿,用槟榔白鲜皮、土槿皮、川椒、百部杀虫止痒,故收效颇速。

土茯苓有清热止带之功。治疗妇人下焦湿热,阴道有豆腐渣样分泌物,兼有黄带,散发腥臭味,余自拟一方,名曰土茯苓易黄汤,方用:土茯苓、黄芪各30克,金银花连翘、当归、败酱草冬瓜皮薏苡仁、黄柏、红藤、苍术、椿根皮、白术各15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经多年临床验证,确有可靠疗效。

土茯苓的功效,土茯苓医用,土茯苓性状,土茯苓煲汤

一、土茯苓的功效土茯苓的功效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利湿解毒,健脾胃,护肝脏,通利关节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并记载用本品水煨治妇人红崩、白带;《本草再新》亦谓之“祛湿热,利筋骨”。本品原用于治疗梅

常见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土茯苓与茯苓有哪些吃法

一、了解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茯苓是利水渗湿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

常见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_土茯苓与茯苓有哪些吃法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传统中医认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还是非常多的,不管是疾病治疗还是用法上都是有非常多区别的。

Hash:e93f77d62b2121512438856ec56ddb26299aa199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