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9 18:24:50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胰岛素打针部位是什么

BY:大叔18岁 2024-07-19 18:24:50 599 ℃

胰岛素是医治糖尿病的常见的一种方法,因此打胰岛素也是技术活之一,是十分关键的,打胰岛素是众多糖尿病患者朋友都应当掌握的一项技术活,除开了注射以外,部位的挑选也是十分关键的,由于合适的注射部位不但可以对注射的危险性减少,还能对胰岛素的吸收有所帮助,那么,正确胰岛素打针部位是哪呢?一起看。

各种胰岛素的区别有哪些

一、六种常见的胰岛素:

1、普通胰岛素:由动物胰腺提取的胰岛素,可引起过敏反应、脂质营养不良及胰岛素耐药,不宜长期使用。

2、基因工程胰岛素:由非致病大肠杆菌加入人体胰岛素基因而转化生成,其结构、化学及生物特性与人体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完全相同。与动物胰岛素相比,不易引起过敏反应和营养不良

3、低精蛋白人胰岛素(诺和灵N、优泌林N):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利用酵母菌产生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为中效胰岛素制剂。用于中、轻度糖尿病,治疗重度糖尿病患者可与正规胰岛素合用,使作用出现快而维持时间长。

4、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诺和灵R、优泌林R):又称中性人短效胰岛素,结构与天然的人胰岛素相同,可减少过敏反应,避免脂肪萎缩及避免产生抗胰岛素作用。液中胰岛素的t1/2 仅几分钟,因此胰岛素制剂的时间作用曲线完全由其吸收特性决定。

5、双时相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诺和灵50R,优泌林30R):为可溶性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液,以诺和灵30R为例,含30%可溶性胰岛素和70%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可用于各型糖尿病患者。

6、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为一快速作用的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相比,其氨基酸发生了改变,阻断了胰岛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六聚体和二聚体能迅速地解离为单体而有效地吸收,迅速发挥降糖作用,不需在之前很久就注射,提高了治疗的灵活性。

有口服胰岛素吗

一、有口服胰岛素吗?

国内外对胰岛素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科学家对改变胰岛素剂型的研究也从来没有放弃,但‘口服胰岛素’、‘喷鼻胰岛素’、‘舌下含服胰岛素’等等非注射胰岛素仍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很多关键技术难题依然没有办法解决,尤其是人体消化道的吸收能力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与皮下注射吸收胰岛素的可操作性有着明显的区别。

开发口服胰岛素片的想法从1930年就开始了,但实现这个想法似乎太困难了。首先,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很容易被胃 的蛋白酶溶解,成为蛋白质最终消化产物氨基酸,不起降糖作用。其次,如果胰岛素能很安全的通过胃部不被消化,那它的分子也太大(是阿司匹林的30倍)难以被血液吸收,无法调节血糖平衡。目前,只有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吸收才是最稳定的,它才会起控制血糖的作用。

二、“口服胰岛素”绝不是药物:

市面上有宣传降糖的口服胰岛素,患者需要看一下批准文号,国家批准备案的为国药准字号或者是食卫健字号,前者为药物,后者是保健品。除了正规药物之外,没有任何一种保健品可以真正意义上控制血糖。糖友千万不可随意听信广告宣传,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之下规范用药糖尿病患者只有注意调整饮食、改变生活习惯、注意检测血糖、合理用药才是最科学的控制血糖的方式。

长期打胰岛素也有危害

长期打胰岛素也有危害

危害一:长期注射胰岛素易造成胰岛素过敏

胰岛素过敏往往是因为注射了非纯化胰岛素或动物胰岛素导致的。胰岛素过敏分为局部过敏与全身过敏。局部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及其周围出现斑丘疹瘙痒。全身过敏可能会出现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休克的现象。

危害二:长期注射胰岛素会引起腹部肥胖

长期打胰岛素容易使人的体重增加,尤其是腹部肥胖,二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多见。如果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肥胖的现象,往往是高胰岛素血症的表现,建议患者可以的改用纯化胰岛素或者加服降糖,达到降低胰岛素使用量的效果,减少身体发胖的现象。

危害三:长期注射胰岛素易出现低血糖反应

出现低血糖的反应往往是由于糖友注射过量的胰岛素,并且没有按时吃饭,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容易引起低血糖的现象,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昏迷

危害四:长期注射胰岛素易出现胰岛素水肿

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病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由于自身体内的失、失细胞外液减少。一旦患者开始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会在血糖控制后的4~6天内,出现体内水钠潴留的现象,造成四肢水肿的现象。

危害五:长期注射胰岛素会造成皮下脂肪营养不良

造成皮下脂肪营养不良往往是由于糖友长时间使用非纯化胰岛素,或者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而造成的。

糖尿病患到底该不该打胰岛素

糖尿病患 到底该不该打胰岛素

中国的糖尿病人,很抵触打胰岛素,他们觉得这是治疗无效,病情加重的标志,这个误会贻误了糖尿病的最好治疗时机。一般来说,如果已经同时服用了2种降糖药后,血糖还是控制不住的话,就到了用胰岛素的时候了,再往后拖延,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也会受影响,这是中国专家最近在“美国第76次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上给出的建议。

2013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已经明确有建议: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在较大剂量,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7%,就应该开始使用基础胰岛素了。

但在我国,降糖药疗效不佳后开始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往往已经达到10%,高出指南建议的7%很多了。

研究发现,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之前降糖药的服用种类越多,或者剂量越大,用胰岛素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难度就更大,血糖就很难控制。

胰岛素打针部位是什么

一、腹部:是应优先选择的部位,因为腹部的皮下脂肪较厚,可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危险,捏起腹部皮肤最容易,同时又是吸收胰岛素最快的部位。应在肚脐两侧旁开3~4指的距离外注射,越往身体两侧皮下层越薄,越容易扎至肌肉层。这个部位最适合注射短效胰岛素或与中效混合搭配的胰岛素。

二、另外,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四分之一部分和臀部也是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三、大腿外侧:只能由前面或外侧面进行大腿注射,内侧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不宜注射。注射大腿时一定要捏起皮肤或使用超细超短型(5毫米)笔用针头。

四、上臂外侧四分之一部分:此处是最不适合自我注射的部位,因为上臂皮下组织较薄,易注射至肌肉层:自我注射时无法自己捏起皮肤。必须注射上臂时,建议使用超细超短型笔用针头(5毫米)或由医护人员及家人协助注射。

五、臀部:臀部适合注射中、长效胰岛素(例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因为臀部的皮下层较厚,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慢,这样更能很好地控制空腹血糖,同时又无需捏起皮肤也无肌肉注射风险。

看完了上文关于胰岛素打针的正确部位的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之后,想必现在大家对于正确胰岛素打针部位是哪应该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和认识了吧,常常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朋友可以参考以上打胰岛素的办法和技巧,有助于患者轻松的驾驭胰岛素。

胰岛素瘤的病因,胰岛素瘤的症状,胰岛素瘤的检查,胰岛素瘤的治疗

一、胰岛素瘤的病因1.胰岛素能力下降(30%):胰岛素瘤的主要缺陷为储存,胰岛素瘤细胞能合成胰岛素,也能对各种刺激起反应,但却部分或完全地丧失储存胰岛素的能力,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正常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依靠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血糖水

缓释胰岛素有可能替代胰岛素泵

科学家已经构造出了一个有关胰岛素的新公式,那就是将这种激素缓慢释放到血液中。这种方法目前仅仅在动物体内进行了测试。如果它能够在人体中奏效,则可以减少胰岛素的注射次数——糖尿病患者正是通过这种方法使体内血糖水平保持稳定的。这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可算是一个福音,因为许多人负担不起逐渐释放胰岛素的胰岛素

胰岛素怎么注射?胰岛素有哪些作用?

胰岛素能抑制脂肪分解,并促进糖的利用,从而抑制酮体产生,纠正酮血症。胰岛素是用来降低血糖的,主要用于糖尿病的患者。或者患者身体绝对缺乏胰岛素,即Ⅰ型糖尿病的患者也建议打胰岛素。

Hash:ee2e37b8d8dc47d74998c20be22101c213c42d96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