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6 00:20:3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护眼要讲科学依据,揭露四大错误护眼法

BY:Xanthe 2024-08-16 00:20:34 29 ℃

当下,网络信息越来越发达,每天打开电脑就会有海量的咨询进入我们的眼中,而今,有一条在网上得到了网名们的疯转的微博:“生活小妙招之护眼秘诀”。这条微博,就针对时下我们上班族过度用眼,疲劳用眼等问题,推出了一系类的护眼秘诀。而这些秘诀在专业的眼科专家眼中,其实并不可信。

网传护眼法一:

电脑摆放面前50~70厘米处,与眼睛平行下约30°。

生活中不少白领会将电脑垫高,使自己处在仰视状态,据说对保护颈椎有好处。而微博中介绍的护眼法,则是建议略微俯视电脑。保护颈椎还是眼睛,似乎成了一个矛盾。

“我们还是建议采取将座位调高一点,将电脑放低一些,尽量俯视电脑的做法。”眼科专家介绍,现在干眼症的患者很多,采用俯视的角度可以将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降到最低,减少眼球表面分的蒸发,减少眼睛干涩的情况。另外在对颈椎的保护方面,仰视电脑屏幕,其实人的脖子还是长时间保持在一个角度,肌肉与颈椎也同样容易紧张,未必有好处。要保护颈椎的话,无论是仰视还是俯视,都不应该长时间保持一个角度一个动作,另外也要多做一些游泳、打羽毛球等有益颈椎的运动

还要注意的是,在摆放电脑的实际操作中,并不一定要刻板遵循多少厘米、多少角度,自己调试后觉得舒服也就可以了。

网传护眼法二:

更改显示器颜色参数设置,确定所有文档都不再是刺眼的白底黑字,而是非常柔和的豆沙绿色。显示器亮度应为房间照明的3~4倍,屏幕上字比底色亮5~10倍。

长时间看电脑时,对比度是决定是否容易感到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经验上来说,白底黑字对比最为明显,如果是淡绿色,确实要柔和些。但专家表示,这种更改屏幕颜色的做法,效果其实有限。“因为改了屏幕颜色,电脑的亮度等因素还是存在的,长时间使用仍然容易视疲劳。”另外,在可见光中,真正对眼睛有明确伤害的是波长在400~500纳米蓝光,它会损伤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加速黄斑区的细胞老化。但是蓝光和屏幕的显示色又是两个概念,蓝光不可避免地出现在电脑显示器手机电视等设备中。“所以与其费劲地调各种参数,不如少用电脑与电子产品,每隔一段时间眺望远处来得有效。”

网传护眼法三:

转眼法:选一个安静场所,全身放松,两眼睁开,头颈不动,独转眼球。依次将眼睛凝视正下方、左方、正上方、右方,再回到下方。每次转动,眼球都应该尽可能达到极限。这种转眼法可以锻炼眼肌,改善营养。

眼呼吸凝神法:选空气清新处,全身放松,平视前方,徐徐将气吸足, 眼睛随之睁大,稍停片刻,然后将气徐徐呼出,眼睛随之微闭,连续9次。

“临床上我们从来不会向患者推荐转眼来保护眼睛,配合呼吸更是无从说起。”专家表示,平时对电脑多眨眼是可以的,但转眼球来锻炼眼睛没有必要。“这样的效果还不如眺望远方,或是做一下传统的眼保健操。”专家说,传统的眼保健操还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通过穴位按摩,可以促进液循环,达到使眼部休息、放松的效果。

网传护眼法四:

养眼汤方枸杞子4钱、胡萝卜两条、龙眼肉4钱,鲜鸡蛋1个,猪肝6两,蜜枣两颗及些许。将原材料处理后放入滚水中煮10分钟,再转慢火炖两小时,最后加入蛋花即可。

“我们通常认为猪肝对眼睛有好处,是因为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促进眼部的营养代谢。但是同时不能忘的是猪肝中的胆固醇含量也非常高。维生素A也同样存在于其他食物中,多吃猪肝来护眼,可能得不偿失。”专家表示,长期从事电脑操作的朋友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如青菜、胡萝卜西红柿等,增加维生素A、B、C、E等营养素的摄入。另外枸杞中医上有明目作用,泡茶饮用也是可以的。

科学小常识有哪些_科学养生的法则

根据调查,多吃蔬菜水果的人,可以减轻癌症与心脏病的风险。缺乏维生素C的人牙龈变得脆弱,常常出血、肿胀,甚至引起牙齿松动。猕猴桃的维生素C含量是水果中最丰富的,因此是最有益于牙龈健康的水果。

科学育儿的知识_科学育儿新方法

一、科学育儿要注意什么一、父母须知的育儿误区每个做父母的总希望养育好自己的宝宝,他们想方设法学习最适合自己小孩的育儿经验,但我们说科学的育儿方法应该学,可是道听途说的育儿误区却万万不能陷入,下面几种民间的育儿经验值得注意,不能盲目效仿。

科学网―科学新闻

哺乳动物进化新线索■邸利会猛犸象在几千年前就已绝迹,但它们遗留的遗传物质却为哺乳动物的进化提供了新的线索。最近,来自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StephanSchuster博士及其研究团队,通过分析猛犸的基因组寻找移动的DNA片段,从而揭示了猛犸中这些片段的产生以及怎样塑

Hash:405b24c4702548761b0893765fbb7536a29f27ef

【声明】本文由用户Xanthe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